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误解,又在李娜的身上发生了一次

(2009-04-22 12:46:06)
标签:

李娜

体育

分类: 博客发表

声明:以下纯为个人观点

 

所谓“人红是非多”,大概就是这样的待遇。

 

原本只是很普通的一次少数媒体的群访,却在被某媒体断章取义后成了“炮轰”,在一向饱受争议的李娜身上,有太多因为误解而招致的无端指责,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当然,性格直爽的李娜过去的确有过不少“炮轰史”,包括2005年对于国家队训练机制的不满,包括去年在奥运赛场上的发泄式言论,不过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本身也存在着争议,网友们有力挺的,也有说不好的,所有人都有自己评判的标准。但这一次,所谓的“炮轰说”却不是事实,这些话还远远上升不到“炮轰”的程度,更多的只是其个人的心声与体会,因此,无端的给李娜戴上这么一顶“高帽”,有失公允。

 

“要是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不会去打网球。”说出这句话,李娜更多道出的只是对自己多年运动员生涯的感叹,“那是父母给我选的。我生活的每一步都不是我要走的,父母、教练、市里、省里、国家队,只有打到如今,我才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李娜如是说,是因为现在的她非常喜欢目前的状态,也非常珍惜,“走职业化道路以来,我最高兴的就是我能自己选择了。现在虽然苦,虽然穷,但是我和姜山感觉从没有这么好过。以前国家队什么都给你准备好了,包括机票、教练工资什么的。而现在如果我打不好,就等于是在给教练打工了。压力大,但是动力也大。”

 

对于记者们请她评价网管中心今年起实施的“单飞”改革,她的第一反应与郑洁一样,表示从原先国家队的合练式到当前个人计划式的体制变化首先不能笼统的定义为“单飞”,她更愿意称之为“我们现在有选择权了”,同时自己对网管中心今年做出的这一创新改革是非常欢迎的。“我觉得不应该叫单飞,她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是相依于国家队的政策和道路,也是在延续之前那条路在走,只是现在的选择更多了。”李娜说道。

 

从以上的这些话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真诚、直爽的李娜,一个懂得在27岁的年纪要更加珍惜时间的运动员,而且她所表达出的感受,对于网管中心今年的开放式管理也是相当赞同和感激的,这与媒体解读中的“炮轰”有着完全180度的相反立场。

 

至于所谓的李娜“批评中国网球年轻球员培养体制,认为许多制度都需要进行修改,让球员拥有足够的自由和权利,而不再被部门规定所束缚”等意见,真实的背景也是她对于自己将第四次代表湖北队参加全运会的感慨。2004年,早前退役两年的李娜复出参加通辽、乌兰浩特等挑战赛时,身边还有几个同为湖北队的小队员。“但她们全运会(十运会)后就已经退役了。”李娜说道,“算上这届,我参加了4次全运会,除了李婷,几乎每一届身边的队员都是新的。”

 

而目前,除了郑洁、李娜、彭帅等人,中国女网在下两个年龄档上的人才相当匮乏,大有断档趋势。作为中国网球职业道路上的先行者,李娜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多给她们(年轻队员)在这个年龄相比自己当年选择的权利,“因为有我们压着,小孩都出不来,要是有更多的机会,出去打职业赛,结果肯定会不一样。”这本是以一位老资格运动员的身份在为未来的中国网球事业总结发展道路,说得非常中肯,且合情合理,表述时的心态也非常平和,并无抱怨之意,与所谓的“炮轰”更是完全扯不上关系。

 

因此,对于我们的媒体来说,审视中国体育体制在后北京奥运时代改革的必要性固然重要,以一两个优秀运动员的现身说法来进行论证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够做到真诚、直爽如李娜一般,应该会收获读者们更多的共鸣与赞同。

 

注:文中采访原文分别援引“新京报(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sdzk/2009/04-13/008@053244.htm)”和“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0295806&pagen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