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精彩球评体育/竞技体育 |
分类: 博客发表 |
这样一句傲慢的争吵听上去却是寓意深刻。
在这次小争吵之后,Karen一如既往的控制着Jack,戏剧本身的主从关系难以被逆转,精神上是如此,物质上亦是如此,Jack尽管曾经尝试过摆脱这种束缚,但是两人就像是树连着根,谁也离不开谁,而这种联系是难以被根除的,因此,他们依旧是彼此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玩伴,依旧在每天的生活中必须打照面,互相开着各种Blue Jokes,到最后,两人原本平等的友情竟升华成了一种近乎病态的亲情。
不过,不可避免的,这样的生活状态会使得他们中的一方一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只不过是因为这出剧喜剧的性质,才使得这样的畸形关系竟不至于使得他们的友情破裂。
这样非写实的一幕,在真实的环境中的某种程度上很像费德勒与罗迪克之间的关系。
我们说得尖锐和刻薄一些,过往四年半中的罗迪克的确就像是Federer's Monkey,整整11场球全部败下阵来,而且大多数的场次输得相当的干净。对此,无论是安迪的球迷,安迪自己,还是美国媒体也好,都无话可说,因为他就像是Karen口中的那只“Monkey”,必须照着费德勒的意志办事,打得好输球,打得不好也输球,总之,结果只有一个,走到球网边安慰手下败将的总是只是他们中的同一个人。
于是,罗迪克在恼怒郁闷之极奋起反抗了,就像是厌烦了帮助Karen作恶的Jack一样,怒吼着道出,“I'm not your circus monkey anymore”。这一次他成功了,挣脱了“链条”。
想知道安迪在拿下最后一分时的心情有多么的如释重负吗?先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惊讶表情,然后双手合十感谢上苍的眷顾,嘴里念念有词,多年来第一次不是带着沮丧的心情与费德勒握手,仿佛那时已经哽咽说不出话,然后才是挣扎着保持平静,以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布满的笑脸感谢球迷的支持,而最后,当欢呼声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他却走回休息区沉闷的坐下,将自己的头埋在毛巾之中,捂住双耳,挡住自己的脸,拒绝一些嘈杂,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平静复杂的心绪,享受终于“反抗成功”的那一刻。对此,美国媒体给出的评论是,“安迪就像拿了大满贯一样开心”。
可是,世界就是这么的奇妙,生活也是,在仅仅拿下这场值得回味的胜利一天之后,罗迪克在一场原本被视为占据一边倒优势的半决赛中完败给了自己同样是四年半来从未输给过的达维登科。
美国偶像与费德勒的关系是这样的特别,在遇到瑞士人之前,罗迪克在温布尔登一度战无不胜,但在相遇之后,他却放佛不会打球了,仿佛所有魔术在球王面前都不起作用,放佛怎么打都逃脱不了对手的掌心。紧接着,这样的瘟疫从温布尔登感染到法拉盛,再到墨尔本公园,最后到任何一片网球场,两人的恩怨情仇就得没完没了的书写同一个结果。现在,结果是改写了,因为“反抗”的确起了作用,但是腰板挺直了的安迪却只坚持了一天,就又被残酷的现实从天堂拉了回来。
是的,劳模的神奇球拍已经被吹得够多的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真实的理由:战胜费德勒,并不代表胜利背后的意义完全真实。终于拿下逆转时刻的这第12球,罗迪克抓住的仅仅只是一个Perfect timing,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对费德勒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超过了骄傲的球王所有的预期,没有正手,没有移动,甚至没有发球,费德勒已经不像费德勒,输球早已不再是意外新闻,如果没有与罗迪克的早一步交手,或许这一次站出来的就会变成达维登科也说不定。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很难从这场比赛的背后得出什么太过认真的结论,除了安迪的确依旧保有一定竞争力的共识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别的吗?
于是,就像Jack与Karen吵翻后一样,离开了费德勒的罗迪克并未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焕然一新,除了他即将是一个已婚男人的好消息之外,安迪孱弱的反手依旧是对方攻击的重点,他的封网能力依旧难以令人称赞,但最关键的,还是他依旧像现在的其他任何一位TOP10一样,可能随时输给任何一位世界排名在前100内的选手,费德勒还输给了世界排名98位的费什,德约科维奇更是败给No.122的安德森,所以NO.5不敌NO.4并不让人感到太过意外,反倒是一天前的胜利来得震惊。
以至,当他已经输给达维登科之时,被点击得最多的新闻依旧是24小时前的那场胜利。为什么?因为只有与费德勒绑在一起,罗迪克赢球或是输球的新闻价值才能够翻倍,人们总是在探讨“10连败俱乐部”的话题,总是在提及他已经11连败的事实,以及费德勒总是会在赛前放出的“我最喜欢与安迪比赛”的声音。正因为此,当四年半的一个漫长周期终于结束的时候,人们将在很长的时间中只会对这场比赛津津乐道,尽管它并不是一场冠亚军争夺战。
那么,两人以后的关系定位会有什么变化吗?我们没法知道,因为费德勒还没有说不,就像Karen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