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述:法网梦幻决战观后感 纳达尔如何击败的费德勒

(2006-06-15 00:00:01)
分类: 博客发表

鄙人近期很不幸的赶上了夏季“热伤风”的大潮,昨日工作时已经渐感吃力,因此今日只能向单位告假在家休息,辛苦了那些坚持工作的同事们,特向勤奋的他们道以敬意......

好在昨晚已经完成了这场Dream Final的下载,因此有了充裕的时间好好欣赏。貌似下午C5抓紧播放世界杯球赛录像的间隙选取了精华浓缩之后首次录播,想必也是引得看得雾水一头的大家大呼不过瘾,因此本人也将自己看完整场比赛之后的观后感分享一下:

第一盘费德勒以6-1拿下,不过比赛的实际过程并不像比分所反映的那样优劣悬殊,从总用时37分钟就可以看出战况还是颇为激烈的。这其中纳达尔在费德勒的4个发球局中有两局都曾至少握有2个破发点,基本上都是由于自己的UE丢掉了机会,包括第1局一上来的一次关键失误,当时他的连续调动已经为底线的攻击拉开了角度,不过打出的正手回头球却拉出了边线,使得比分变成DEUCE,从而错失了率先破发的良机。而随后他的UE统计也是直线上升,刚刚打到第4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6次失误,局面落于下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此外,纳达尔开局的策略也是值得商榷,他并没有如赛前所预计的“盯”住费德勒的反手,而是无所顾忌的根据调动的需要左右开弓,摆开了与对手展开对攻的架势,当然这一点就显得不那么明智了。我们都知道费德勒的底线跑动能力是很强的,这使得他转守为攻的本领尤为突出,因此一旦纳达尔的击球角度不够、落地不深,他都会迅速抓住时机采用侧身正手击来为自己谋求主动权,而通常攻击点都选择对角线的纳达尔反手位。此消彼长,费德勒凌厉的正手攻击威力向来有口皆碑,除了落点精准、角度极大迫使对手难以回追之外,就是被有着两条飞毛腿的纳达尔勉强救回,也因质量不高变成了半场球,很轻松的就被迎上前来的奶牛直接截击打死,而在成功奠定4-0的领先优势之后,第一盘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正是由于比赛策略执行不力,给了费德勒过多的侧身攻和冲网截击的机会,才使得纳达尔在第一盘陷入了大比分落后的被动,而尽管他最终还是没能扳回劣势,但是从后半段起已经变得更加耐心,懂得了以自己的长处去应对对手的较弱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如以前的比赛一样,以正手的上旋球“盯”住费德勒的反手位,等待对手自己的失误或是为机会更好的直线攻势做准备。

此前我们已经反复说明过,纳达尔正手的击球由于侧旋很强,加之在红土场上弹地很高,因此对于习惯性引拍时间很短的费德勒来说接球时是相当别扭的,有时候会由于击球点掌握不好,把球打下网或是直接打飞,这也是造成他在与纳达尔的比赛中UE的统计会比其他比赛多得多的直接原因,而相比起自己在寻求变化时的攻击性非受迫性失误,此类由于技术性环节相克的丢分基本上会占到2/3以上的比例,于是乎纳达尔只需稳定控制住自己一方的失误率,按照此一有利模式坚持底线的对拉节奏,总会有机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的。

至于费德勒这一边,第一盘的战术同样以“盯”住对手的软肋为主,比如发球专发纳达尔的反手位,利用反手的过渡球先与对手周旋,适机争取侧身采取大角度的对角线正手攻击,将纳达尔拉至反手位的场外,顺势上网后等待轻松的半场截击球。此外,他也与老对手休伊特一起分享了一些经验,那就是重点留意纳达尔偏中路的二发,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接发时就直接采取正手攻势,力求迅速掌握主动,当然了这些策略在第一盘最终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不过从双方的第二盘开始,比赛的气氛开始逐渐调整到了纳达尔的节奏之中,这也是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坚持“盯”住费德勒反手的有效策略。于是乎,费德勒在第二盘的UE统计开始不出所料的直接上升,才刚刚打到第2局时,他的失误就已经有了5个之多,而整个第一盘他才只有8个,此外由于争夺底线攻击主动权的压力所制,奶牛在所擅长的网前截击、正手攻击方面也屡有失手,因此在第2局连续浪费3个局点并被最终破发之后,这一盘的走势也就此站在了有利于纳达尔的一方,最终以6-1的相同比分扳平大比分。

本场比赛值得一赞的还有纳达尔的冲网意识,通常我们会将此作为底线型选手较弱的技术环节来大肆攻击,不过在与费德勒的这场比赛中,纳达尔并非是保守的坚守底线等待前者的失误,一旦他的发球或是正手的压迫迫使奶牛回球质量不高落至半场,抑或是采取小球策略以求改变节奏时,Rafa还是会抓住机会冲至网前采取截击的攻击手段来为自己争取得分的,这从全场16次上网成功10次的技术统计中就可见一斑,因此这一点就迫使费德勒必须在反手位打出稳定且高质量的平挡回球,但是很遗憾的是失误率却没法降下来。

战至第三盘,战局变得有些胶着,两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纳达尔通过正手的对角线调动加强了拉开角度后的攻势,而费德勒强劲的正手攻击和冲网的压迫也为自己赚到了相当多的分数。关键的第4局纳达尔的发球局,费德勒连续错过了4个破发点,这其中包括40-0领先的绝好形势,这其中纳达尔的制胜分和发球直得挽救了三分,不过奶牛所丢失的最好的一次破发机会却是由于自己半场截击的正手失误,直接挑出了边线,最终他又是因为反手平挡的下网而被纳达尔拿下了局点,两人战成2-2。

机会一旦错失就不再有,这也是费德勒与纳达尔比赛时的残酷之处,紧接着的下一局比赛形势即刻逆转,费德勒将优势形势下的一记半场高压球打飞,一下子送给了对方两个破发点,并最终因反手位强行侧身正手攻的击球落网而导致丢掉了这关键的一分,纳达尔取得3-2的领先。随后的几局纳达尔在发球局中没给费德勒任何破发机会,他在正手进攻、反手穿越等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稳健,任何于数次的正手inside-out都打得气势十足,6-4,纳豆拿下这一盘无可争议。大比分2-1领先后,他自然有了振臂怒吼的本钱,看上来这时的纳豆已经更加自信,难以阻挡。

第四盘费德勒开局的第一个发球局不能说是自己打得不好,而是对手打得太好。本来自己先是半场的截击拿下第一分,但随后竟然被纳达尔反手穿越、网前截击以及正手直线连续主动进攻得手,再加上自己反手位侧身正手击球落网,连丢四分之后被对手破发。随后双方在后面自己的发球局中都表现得相当稳健,尽显各自的技术优势,顺利执行了发球必发对手反手位,攻击必找对手反手区的策略,结果在第8局结束后两人战成5-3。

此时的费德勒其实已经是在做最后挣扎了,毕竟在对手竞技状态保持高昂势头的同时,他的机会的确不太多,只是依靠顽强的斗志在寻觅最后的机会,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的,最终在第9和第10局,他两次都是在15-30落后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特别是在纳达尔第10局的发球胜赛局中,奶牛的正手击球点没有掌握好,结果弹到网带上惊险的落到了纳达尔一方的场地内,由于离网极近,因此导致飞身追击的纳达尔在勉强挑球过网后身体不慎触网,被主裁直接判为犯规丢掉了这一分,也使得比分变成了30平,而没有出现纳达尔有可能获得两个赛点的优势局面。经此并不常见的变故,费德勒也显得士气大振,随后两人令人叫绝的打出了当场比赛的最佳球,先是奶牛正反手位令人惊叹的快速跑动救球,并迫使纳达尔采取放网前小球的策略改变节奏,随后他的反手截击又使得跑动不及的后者网前挑球出了边线。30-40,费德勒戏剧性拿到破发点,随后纳达尔正手小斜线的攻击飞出底线,直接送出破发大礼,两人战成5-5,也被迫最终进入抢7决胜已决出最后的冠军王者。

最后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场抢7大决战每一分的进程:

第1球,费德勒一区的发球直奔纳达尔的反手位,随后又是正手回头球的压迫迫使后者重心保持在反手位,紧接着正手变直线攻击得手;1-0。

第2球,纳达尔的发球和正手攻击同样“盯”住费德勒的反手位,连续强烈上旋的击球迫使对手难逃“诅咒”,反手挑球出了底线;1-1。

第3球,纳达尔发球正手出现失误,击球落网,发球分率先被破;费德勒2-1。

第4球,费德勒反手位再度出现失误,平挡击球落网,随后他踩了踩脚下的红土,似乎是土块影响了对手击球后的弹地方向;2-2。

第5球,优势情况下费德勒侧身正手攻直线出了底线,不满失误的他把裤兜里拿出的球直接打到网口,这一轮他的两个发球分全部被破;纳达尔3-2。

第6球,纳达尔直奔费德勒反手位的发球直接得分;4-2领先交换场地。

第7球,费德勒连续的正手进攻扯出角度,纳达尔疲于防守,但是过于追求角度的一击却飞出底线;纳达尔5-2。

第8球,又是连续的攻势,这一次费德勒有机会冲网反手截击得手;5-3。

第9球,费德勒发球后直接攻击半场球,这回轮到正手截击得手;5-4。

第10球,在等待全场观众欢呼的声音平息之后,纳达尔二区的外角发球直接得分;6-4领先顺利拿到赛点。

第11球,这一次握有发球权的纳达尔显得攻击性十足,正手变直线进攻后费德勒的回球弧度很高,纳达尔顺势迎上正手小斜线的inside-out得手,拿下赛点,7-4赢得最后胜利。

基本上这一轮的抢7局可以说是整场比赛的缩影,两人在红土场上比赛的特点和优劣势也是一览无遗,而7-4的比分也反映了两人在这块慢速球场上的实际差距。

不过相比起费德勒得分手段丰富以及正手攻击力惊人的特点,纳达尔过于依赖正手上旋球的比赛作风也直接反映了他作为红土比赛型选手的身份,不过对于法国公开赛来说,这样的优点已经足够证明谁才是罗兰加洛斯这块球场中最优秀的选手。至于抱憾而归的奶牛,只要他的自信心不会因此役失利而受到过大的打击,接下来的草地赛季和北美硬地赛季预计仍将成为他的天下,因为他过人一筹的综合能力即使是面对最困难的红土场上也已经获得了认可。

别犹豫了,想看的奔着这个地址该干嘛干嘛去吧 评述:法网梦幻决战观后感 <wbr>纳达尔如何击败的费德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