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述:王者的费德勒为何在红土场难以突破割据的纳达尔

(2006-06-12 00:55:10)
分类: 博客发表
以下的这一小段文字绝非是“马后炮”似的偷巧之作,只因白天坚守在世界杯报道组的工作岗位导致非常疲惫,因此在未完工的情况下只能被迫选择小睡两个小时,以求休养生息后为熬夜关注做准备,也就因此错过了提前发上博客,于是乎只能自我嘲讽一下,接着说说本人的观点,大家权当娱乐一起看个热闹。
 
以下是小休前已写好的内容
 
本想先用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来为自己装饰一下门面,顺带引入今天的主题,岂料磨磨蹭蹭写了200字以后,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没有挥洒自如激扬文字的能力,因此还是选择实话实说好了,于是从头开始。
 
尽管本人多次坦诚以对,多次声称自己并非“费黑”,只是渴望网坛引入更激烈的竞争态势,但是总没有太多人相信,有些朋友甚至还指称我“Fed-Hater”的面目正在逐步昭示天下,因此既然我并不如奶粉般的对Roger能够赢得今晚的胜利持乐观态度,那就只能冒着被口水淹没的危险直说了: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Dream Final,本人实不想做马后炮,一如既往的我还是看好Rafael能够笑到最后,因此大胆预测一下最终比分很有可能是3-1,因为这是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时两人实战的比分,也最真实的反映出了两人在红土场上较量所能碰撞出的火花。
 
因此本人的结论是:纳达尔依旧是红土场上最好的选手,割据着一方的领土,而费德勒则是统治其他赛场的王者,享受着1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中的霸权。
 
不过我们现在毕竟是在谈论红土赛季的收关大战,尽管费德勒一再表示自己已经从连续的两场红土场失利中找到了可以制胜的法宝,但是会说并不一定就等于会做,面对纳达尔持拍的左手以及标志性的上旋击球,我不认为他已经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转而采取上网截击的攻击策略很显然已经成为了他所能够使用的最后一招,这一点在罗马的决战中已经有所体现,毕竟在底线与防守得密不透风的对手消耗已经被证明了是不明智和没有太多实际效果的。不过包括此前的马休甚至是冲网意识更强烈的柳比西奇在内,两人采取同样策略后的失利也证明了这样的办法或许是有机会的,但是还不足以产生让对手致命的功效。
 
就我们对于两人比赛时的印象来说,奶牛通常只有借助于自己正手强大的攻击火力才能赢得冲网机会,而反手切球主要是作为寻求过渡的手段,以求为自己赢得防守调整的时间,因此难以频繁运用超人一筹的网前控制力来为自己争取机会。其原因主要在于:纳达尔左手持拍的特点决定了他与费德勒在对角线对抗时的特性,那就是前者是用自己占据优势的正手击球来迎战后者以调整为主的反手切球,因此在对抗时会显得更占控制优势。加之纳豆的击球落地后外旋很强,在红土上弹地很高,这样对于习惯性引拍时间较短的奶牛来说无疑很难适应,挥拍下网以及直接打飞的场景并不少见,这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拉夫特和亨曼那样直接利用对角线的反手切球来为自己从容的赢得较多的上网机会。
 
(以下写于比赛结束后,思路延续.....)
 
就费德勒过去三场在红土场与纳达尔的交战过程来看,至少纳达尔的战术是很明智的沿用了其他选手所采取的同样策略,那就是绝对不可以舒服的把球送到奶牛的正手位,使得后者可以有过多冲网的可能性,同时转而寻求后者攻击性较弱的反手位成为突击的重点,加之本人左手持拍以及击球侧旋特性很强的优势,因此占据优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从实际比赛的进程来看,费德勒每每在与纳达尔的比赛中会出现UE较与其他选手时倍增的情况,正是由于在两人底线的对抗时缺少能够占据主动的条件,即通过一系列的过渡球来为自己的正手强力攻击做铺垫,这一点恰恰被纳达尔的左手正拍击球所制约,因此费德勒往往会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寻求正拍的主动变化,因此出现UE飞增的情况也就并不意外了,毕竟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最强的武器即可能是制胜的法宝,却也可能成为关键时刻的拖累。
 
此外,本人也要在这里为一直为众多球迷视为“幸运小子”的纳达尔叫叫屈,尽管他稳守底线以上旋球与对手周旋的防守型打法通常会遭致他人的嗤之以鼻,但实际上这一技术特性与其他能够称雄称霸的红土类型选手并无太多差异。此类选手通常带有正手击球带有上旋,底线站位较深,注重防守质量,移动步伐迅捷,放网前小球技术扎实等特点,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红土比赛选手所必须拥有的技术实力,毕竟在击球弹地后球速较慢的红土赛场,具备这样能力的选手才是具有竞争的,费雷罗如此,科里亚如此,而其他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的西班牙和阿根廷两大红土军团中的得力干将也都带有此类技术特点。因此以费德勒在快速球场作战能力更强的技术特点来拼的话,难以占据上风也就并不意外了。
 
当然,为了早日夺得法国公开赛的冠军,费德勒在老帅罗切的指导下在击球以及冲网技巧等方面也都配合红土场比赛的特性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毕竟并非正宗的红土比赛型选手出身,因此自身的一些弱势还是较容易为真正的高手所窥破的。早在2004年时,已经远离职业生涯巅峰状态的库尔滕就用3个6-4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同为右手持拍、反手单臂击球的选手,巴西球王在红土场的敏锐和适应能力显然要比那时候的费德勒高了整整一个档次。至于最近两年纳达尔在连续的较量中所表现出的同样优势,则就更加证明了同样的观点。
 
至于还有一点理由,只是本人揣测的愚见,只是用来与大家分享,并无强加于他人的想法,那就是费德勒对于自身正手的能力过度的自信,以至于忽略了反手攻击性能力的锤炼,因此通常会在这一环节上遭受对手的打击。因此,如果说柳比西奇认为纳达尔独特的技术特点实无可怕之处,也有处于输球边缘可能性的话,那么同样的道理对于费德勒来说也是成立的,就因为他太过依赖于正手所造成的威慑力,因此一旦反手位的防守被完全卡死,那么距离输球其实也不遥远,至少纳尔班迪安在罗马的半决赛以及此前法网男单半决赛的前1盘半都证明了可以有人这一点,而纳达尔则就更是鲜活的例子了。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只是就技术层面来对比两人在红土赛场对抗时所可能出现的情况,至于精神层面的压力抑或是斗争则就是其他人难以说得清的了。
 
今天的比赛实际的进程还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包括两人分别以较大的优势拿下了前两盘比赛,而费德勒更是险些以第四盘的抢7胜利为自己赢得进入决胜盘的机会,不过最终只能遗憾的说今天的运气还是不在他这一边。当然,如果费德勒赛后还是称自己已经接近于胜利,并且能够在下次交手时会有机会获胜的话,我会更相信这只可能出现在接下来的草地或是硬地赛事的快速赛场中,而不是一年以后两人在红土赛场的再次相遇。
 
Notes:简单总结一下这场比赛背后的意义
 
纳达尔一方:1、成为继库尔滕之后第一个卫冕法网男单冠军的选手,上一个做到这一点的西班牙人是1993-94年的布鲁格拉,两人并列成为捧杯最多的西班牙选手;2、纳达尔两次参赛法网还无一败绩,14战0负囊括两个冠军;3、红土赛场连胜纪录达到60场,而如果他在温网结束之后继续参加小型巡回赛的话,这个纪录还能突破到80场,不过那样或许会令阿根廷前辈维拉斯更加感到不屑;3、在刚满20岁不久就拿到个人的第17座巡回赛锦标,遗憾的是他只能继续与瑞典球王博格一起保持16冠的“Teenage选手纪录”了。
 
费德勒一方:1、在连续进入四大满贯赛男单决赛后功亏一篑,遗憾的未能成为继上世纪60年代末的澳洲前辈罗德-拉沃尔之后,唯一一个连捧四座金杯的选手;2、在四大满贯赛中27场连胜的成绩就此成为历史,罗德-拉沃尔得以29场连胜的纪录继续保有自己独尊的威名;3、大满贯赛决赛不败的纪录被终结,7战0负同样成为历史,这次的法国公开赛也是费德勒所获得的第一个大满贯赛男单亚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