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百字文 | 高房价:刘世锦话说到点上了

标签:
财经时评体育文化杂谈 |
分类: 精品百字文 |
学者型官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的刘世锦先生,最近有段关于高房价的话,在网上媒体被广泛传播:如果一个城市,年轻人觉得这个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待不下去的时候,这个城市是没有未来的。北京就是这样,有一些年轻人本来打算买房子,大概在五年前,集各种关系,所谓“洪荒之力”还能买房子的话,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想这个事了。如果年轻人觉得这个城市成本太高已经待不下去了,这个城市也无法创新了。
这段话,刘世锦先生站在城市活力、城市生命周期和创业创新的高度,说出了广大90后和80后的心声:“高房价,吓死宝宝了”。
本人所在的管理咨询行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端环保无污染的知识型产业之一,从业人员80%以上具有MBA、硕士和博士学历,而且普遍是海内外名校优秀毕业生,从业人员的人均年收入,属于全社会最高的几个行业之一,但是,今年以来,情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令人担忧的变化。过去,管理咨询行业的合伙人,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年收入正常的话,以按揭买房的方式,在北京购房定居是绰绰有余之简单小事。大约五年前,我公司一位原来在广州深圳工作生活的合伙人因子女上学等个人原因北上北京,那时望京的四大名盘之一的华鼎世家的房价是在2万~3万左右,我们这位合伙人当时觉得比广州深圳贵多了,但因为在北京没有住房,所以就掏钱买下了一套百平米以上自住。这笔投资,无意之中成为她最近几年所做的回报率最好的投资项目,没有之一。
今年2016上半年,我本人所在的正略咨询,同样有一位合伙人,因为个人家庭原因,要买第二套自用居住房(不是投资),出于经济原因,最后他告诉我,准备到四川成都买房,而不是北京买房,因为成都现在的房价,差不多是八年前、五年前北京的房价,2万左右的房价,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现在望京10万、8万的房子,就望房兴叹了。
高房价的这个效应,在昨天我的百字文中提到的《环球时报》2016年9月20日第15版的社论《高房价,中国和世界都还没太搞明白》中是这么说的:房价大涨的正面作用是什么,负面作用有哪些,彼此冲销后又会给这个时代留下什么烙印,应当说中国社会也还没看透。一线城市高房价会导致人口从那里向中小城市分流吗?
从我周围人现在的反应看,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出,是肯定的,是越来越明显的,但问题是,流出的是人才,是高端人才,是直接和一个城市的创业创新服务相关的重大产业的关键人才,这个时候,北京这类城市的创业创新前景,还会被看好看涨吗?
现在有种普遍悲观的预期:北京的房价会普遍涨到10万元以上。当北京望京这种地段的房价都普遍越过10万元这道心理门槛的时候,北京就会“深圳化”:年轻时在深圳打工,苦干五到十年,赚一笔钱离开深圳回老家购买定居。深圳是全国城市中极其特殊的一座年轻的城市,1981年去深圳闯荡的20岁的年轻人今年也不过刚刚55岁。作为首都的北京,可没有深圳如此厚实的“年轻优势”,北京的高房价,很快会让北京老龄化,从而老化,成为世界各国中的“日本”。
北京,你做好这个准备了吗?上海,你也准备好了吗?
有关地方的领导,有关城市的政府,该好好听听刘世锦先生及同样观点的学者的警言,想想如何亡羊补牢,尤未晚也。
(完)
PS:明天,我们三论高房价
赵民
2016-9-24 星期四
早上8:29分
北京在哭泣,北京的年轻人在哭泣:
我们回家乡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