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置年货(1):自制年糕的经验总结(补充更新)

(2011-01-25 03:13: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快要过年了。虽然现在没有放假,过年照样要上班,可是,怎么也要忙里抽闲地折腾下。气氛是人营造的嘛……

自从摆脱学生合租生活后,每年春节都努力营造气氛。第一次在我们的小窝过年的时候,买不到福字,就自己用红卡片和金色颜料写了一个。。。也总要请客一次,挑一个周末,一帮人,一桌菜,热闹下。

年货,自然要采办。老苏州过年的讲究太多,要采办的东西太多。我当然没法办齐,何况如今的苏州家庭也不一定样样都办齐了。很多家庭年夜饭都到外面去吃。很多食材比如春卷、汤圆,都可以买现成的了,哪像以前,芝麻汤圆都要自己做,豆沙都要自己做?不过我还是觉得过年前折腾下比较有气氛哈~~~去饭店,怎么都没那种热腾腾的温暖,以及对节日的期待。

曼城的中超,货色可能不如其他地方的中超多,更没法和美国的比。不过,老苏州过年的年货,也能买到大半。河虾仁、青鱼草鱼之类有难度,干货和蔬菜还算好吧~~~ 有一样东西我一直买不到满意的,就是年糕。中超里卖的,像塑料片,煮很久都不烂,然后忽然散架,一点都不好吃。近来看到几篇自制年糕的文章,便也自己尝试了做一次。
 
全国各地都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名字一样,东西却稍有不同。北方有白糕、黄米糕,闽南有粘糕,广西有粉立,而广东的萝卜糕、马蹄糕也算年糕的一种。这些东西的原料各不相同。有的是用籼米粉做的,有的用高粱米和豆类制成,有的用糯米粉。
 
各地年糕的具体区别我就不讨论了我也不想深入讨论全国各地对各类米粉制品的称呼和变种主要想澄清,我说的年糕是苏州(江浙一带)的年糕,分无味的和甜味的两种。无味的水磨年糕严格说是浙北的,俗称宁波年糕,用晚粳米制作,呈雪白色,偏硬一点,切片后可炒可烧汤。甜味是苏州本地的,用糯米制成,比较粘嘴,有白色的桂花糖年糕,以及猪油年糕(常见的有红色的玫瑰口味和绿色的薄荷口味),都是煎来吃的。
 
关于年糕的做法,小苹Jennifer娃娃人都写过了。

基本的做法是:粘米粉和糯米粉按比例混合,加适量油和水(如果做甜年糕还要放糖),揉成面团,反复揉或者敲打,然后搓成长条,蒸熟后放凉即可。

两个方子有些差别,主要是粉的比例以及油的数量。看一个方子觉得比较直接,看了几个就有点糊涂了,再三比较后,总结出,Jennifer的方子里,粘米粉用得多,糯米粉用得少,做出来应该硬一点。小苹的方子,糯米粉总体偏多,应该比较糯。

第一次做年糕,其实应该做烧菜用的水磨年糕比较好,最基本。可是我想吃的是那种白色的桂花糖年糕,上面盖着红色的印章的,需要做得比较糯。所以用的比例是1倍粘米粉:2.5倍糯米粉。

第二个问题是水。Jennifer的方子里只写了加水,可我记得和糯米粉需要用开水,否则粘不起来。大二的时候特别想吃小圆子,难得破费买了袋糯米粉,却怎么搓都搓不起来。后来才知道要用开水和面,或者部分糯米粉里加开水,再混合到加了冷水的糯米粉里。小苹的方子写了糯米粉里要加开水,但没提粘米粉怎么办。我脑子一糊涂就把开水全倒下去了。结果是,米粉的确结成团了,可是特别粘手。其实我忘记了,应该是小部分米粉里加热水,其余的米粉加冷水。(关于粘手的问题,后面再说。)

第三个问题是,糖的分量,几个方子里都没说放多少。我是凭感觉放的。糖放在米粉里,加了开水后能闻到米粉香。如果闻上去淡淡的,说明糖份不够。要加到闻上去有甜丝丝的清香。(后来证明,我的糖放得还不算多,对我这样不太吃甜食的人来说,正好。)

第四个问题是揉面。我可能水加多了,总之就算双手抹油去碰它,也会粘得到处都是。小苹的做法是把面团涂上油,包在布里反复捶打。我那个面团太粘,根本不行。改用保鲜膜包后捶打,效果好些,可问题是我那个保鲜膜特别窄,捶打几下,面团就漏出来了。

后来找了个好办法:用硅胶刮刀!刮刀上抹好油,面团表面淋上少许油,用刮刀把面团兜底捞起来,翻身,然后刮刀柄45度角往下用力按压,由此反复操作。刮刀是软的,有弹性,按下去就像手揉面一样,又不会弄得满手都是油腻和米粉团。

第五个问题是如何搓成条?我还是用了保鲜膜,保鲜膜上淋少许油,用硅胶刮刀取一坨面团,放入保鲜膜,用卷寿司的手法卷起来,并折起两边的保鲜膜,把面团卷成长条形。放在抹好油的盘子里。

最后蒸十几分钟即可。放凉后,放冰箱冷却。

这是刚蒸好的一部分年糕。我做的比较大块。

糖年糕的吃法,一般是烧甜羹(糖水),或者煎来吃。直接煎的话,容易粘锅,所以一般都会挂个鸡蛋和面粉做的面糊煎一下。

而我最喜欢的煎法,不是挂面糊,而是直接挂蛋液。小时候放学回家肚子饿,妈妈会这样煎,挂个蛋液,比面糊更快更简单。我放糖的时候已经觉得大刀阔斧了,可吃起来只有淡淡一点点甜味。


炸好后,放在厨房纸巾上,吸掉多余的油,入口没那么腻,也更松脆。当然,如果有桂花糖就更好咯~~~~~


金脆的薄皮,里面又嫩又糯。看来面团虽然软点粘点,可是煎出来果然特别好吃。

吃完这个,我就开始想念黄天源的猪油年糕了。应该也不难弄吧?香料应该能找到,超市的烘焙区有卖玫瑰水和薄荷精,就是猪板油难找些。

冰箱里还有好几块糖年糕没吃完,我却已经开始想下顿了。贪心不足哈哈~~~

最后总结下:
第一次做的话,粘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在1比1到1比2之间比较好,容易上手。
 
少部分米粉里加热水,其余米粉里加冷水。水不要太多,宁可先少放些。
揉面的时候油要多放。如果太粘手就用硅胶橡皮刮刀按压揉拌。
小苹的补充是,先用一半的粉,加煮沸的糖水和油,用刮皮刀拌匀.剩下的粉,一边搅拌,一边慢慢加入,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手揉成光滑面团了。
 
油,要用没什么味道的。我用葵花籽油。无论用什么,千万别用橄榄油,味道重,混合在一起口味会很奇怪。
面团搓条的时候,用淋了油的保鲜膜比较方便。
 
如果做甜的年糕,糖的分量起码是米粉的三分之一!最好是米粉的一半。和面的时候闻一下就知道大约的甜度了。
 
更新:
一位前辈跟我说,以上做年糕的方法,包括我引用的三篇文章,都错了。
“做年糕,要先溲,后蒸,再揉(或打),最后成形。
溲粉:  配好比例的米粉上洒水(水中可以加些糖份),遍洒遍翻动,形成颗粒状,不粘为好。
蒸糕:  将溲好的粉粒装上蒸架,別压,底下放块纱布,上炉子隔水蒸。蒸好,整笼翻倒出来,直接吃呌松糕。或揉打成硬年糕。
揉打: 未冷,揉捶打,最后揉成长条,切成块。 ”
 
这个做法虽然正宗,可是,非常非常麻烦,尤其是最后那个揉打的部分。
有高人指点说,可以用面包机的揉面功能“揉打”年糕。家里有面包机的筒子们可以尝试下。


第二次做年糕的总结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