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小孩子爱吃的家常菜

标签:
杂谈 |
分类: 食 |
1。葱烤大排(红烧大排)
用葱烤大排的方法来做红烧大排,用的是pork chops,带骨的最佳。大排的数量以可以在锅内平铺一层为准,如果做太多,全部叠起来,是做不好的。
做法是:
把猪排用松肉锤或者刀背拍松,一定要尽量拍薄,猪排会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如果太大可以再对半切小。 放入大碗,用适量料酒、生抽、蛋清、淀粉腌过。最好放在冰箱里腌过夜。
烧热油锅后把猪排两边煎成微黄(不用煎熟,油够烫的话,两边各10秒即可),捞起备用。
锅内留少许油,开大火,加入姜片和大量葱段爆香,放入猪排。加入酱油(生抽:老抽 2比1),料酒,1-2大匙糖。开盖煮30秒后加少量热水,不要太多,2-3大匙足够,加盖,中火煮3分钟后开盖,将猪排翻面,再加盖,用中火煮3分钟即可。

所谓做葱烤大排的做法,就是葱要多,烹制过程中不要多加水,全靠肉汁、葱汁和调料循环烧制,成品才香浓。水只能放一点点。水太多了就达不到成品的效果。这道菜不用煮太久,猪排断生,是最最嫩的时候,因此一定要把猪排拍薄了。如果煮很久,当然也会烂,但因猪排瘦肉多,不免会柴。事实证明这样短时间的煮法,煮出来的猪排才是最最滑嫩的。

2。炒素(素什锦)
这个炒素么,是老苏州的传统菜。原因是我们苏州过年的时候,按照传统都要吃很多种不同蔬菜,讨口彩。蔬菜一个一个做太麻烦,所以干脆做一大锅什锦蔬菜,放在冰箱里,随热随吃。
到了英国,发现大把蔬菜难买,而我又是个爱吃素的,所以就经常拿来做。每种东西只要一点点,就能做一大锅。
炒素的原料基本上就是各种素菜,但是一定要有豆制品(比如油面筋、油豆腐、腐竹)以及菌类(比如蘑菇,香菇,木耳、茶树菇、鲍鱼菇)。其他蔬菜可随意选,推荐的品种有冬笋,荸荠,藕片,胡萝卜、西兰花、花椰菜、豆芽、荷兰豆、青菜,白菜等等。
以上食材可以自由选择,只要豆制品、菌类和蔬菜类都有就行了。油面筋需要用热水泡软,油豆腐需要对半切开,其他食材需要切厚片或者切块。
炒素的顺序也是一个固定模式,就是先炒菌类,然后炒豆制品,最后加其他蔬菜。木耳多煮了不脆,所以要和其他蔬菜一起,最后加。
我的炒素有两个版本。苏式的只用生抽,糖,麻油和胡椒。粤式风格的多了蒜泥和蚝油。有些茹素的人不吃蒜,因此加蒜的版本从某种定义上来讲不是全素。
不加蚝油的做法:
用中火把泡发的菌类慢慢炒香。记住要先炒香菇和菇类,炒出香味后再加木耳,然后加入豆制品和不易煮烂的蔬菜(如胡萝卜,冬笋)。加一小匙糖,中火炒出糖色(糖融化,汁变稠,颜色略深),加适量生抽,然后加适量热水,加盖焖,直到入味。生抽遇热锅会产生特殊的香味,因此要先加生抽后加水,煮出来的炒素比先加热水来得香。其他容易出水的蔬菜另起油锅炒熟,加入豆制品和菌类那锅,拌匀,收汁,熄火后滴入少许麻油,加少许胡椒。
加蚝油和蒜的做法:
用中火把泡发的菌类慢慢炒香,至可以闻到那些食材的味道(约4-5分钟),加入蒜泥炒香,加入豆制品和不容易煮烂的蔬菜(比如胡萝卜,冬笋类),翻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生抽,以及1汤匙蚝油(或者素食蚝油)。翻炒后加入少许水,加盖焖,直到豆制品和菌类入味。其他容易出水的蔬菜另起油锅炒熟,加入豆制品和菌类那锅,拌匀即可。起锅前加入少量麻油和黑胡椒。
3。炒鸡肉丝
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一道菜。听上去乏味,实际上味道很好的。口味比较清淡,却很下饭。
做法是:
把鸡胸肉按照斜纹切成细丝(也就是说刀子与肉的纹理成一个角度切),越细越薄就越好(这样炒出来的鸡肉才会嫩)。
把切好的鸡肉用少许盐、生抽、糖、料酒、适量太白粉拌匀,腌片刻。(炒肉丝的时候不会再加调料,因此要一次加到位)
炒鸡肉的时候,油的量不能太少。我做菜向来是少油的,所以要用比较好的不沾底锅,油稍微热了就下锅(油千万不能烫),然后用筷子搅拌直到鸡肉发白。如果太干,可以加入少许水。炒至鸡肉全熟,勾个薄芡。起锅前加入少许麻油和胡椒粉。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家常菜,但是真的很好吃,尤其适合不吃辣的人。
前一篇:家里的那么点粗茶淡饭
后一篇:秋天暖胃的【北非炖羊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