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兄弟

(2015-09-21 16:42:48)
标签:

洛阳亲友如相问

就说老四没还钱

老四一年里总要跟我借两次钱,每次借钱的时候都是急用。借去的钱有时候三五天就还回来,有时候三五月,因为数目不多,我也懒得问他借钱的用处。

 

老四借钱是有传统的,很多年前我们还在部队,老四在连队当排长,第一次他急吼吼地跑来找我借了五百块钱。那时候钱还实在,五百元相当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一直过了半年,老四才把钱还给我。后来知道,老四借钱是为了给他的兵回家。兵的父亲重病,接到电报就急的哭了。老四把自己的工资掏出来觉得不够,又来找我们借钱。我打听了一下,老二和老三也没落下,每人出了五百。

老二在另外一个连队当排长,只要说起这事来,就追着老四要利息。老四就耍横说:论起辈分来你叫我叔,侄子跟叔还要什么利息的!

 

老二和老四都来自孔子的家乡曲阜,老四姓孔,老二姓颜。“令、德、维、垂、佑”,孔家和颜家的辈分,从孔丘和颜回以后就从来没错过。颜老二说:我是“德”字辈,你是“维”字辈,谁叫谁叔叔?

孔老四说,孔家自动大三辈,错不了的!

颜老二就恨恨地说,翻天了!要翻天了!

关于辈分的高低这件事,这两个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又在一起争吵了十几年,后来各自娶妻生子,有了媳妇管着,这俩人争霸之心才淡下来。孔老四的媳妇因为名字有个“芳”字,我们管老四媳妇叫小芳。小芳结婚以后就变得不再温柔善良,成功掌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以后,老四除了烟钱基本就剩不下别的零用钱了。但对于像孔老四这样一个败家爷们来说,我们都对小芳的做法表示理解与支持。

 

以上是我写了一半的文章。省里搞了个廉政故事征文,算是写作任务,说如果得奖了会有一笔丰厚的稿酬。本来我是想把老四写成一个两袖清风救危扶困的英雄,但我怕真以此得奖了会被老四嘲笑,于是半途而废,另外胡写了一篇交差。

如果要正经八百的写字,我的文字就会纠结,我终于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卖字为生的人。

 

上面说到,娶妻生子。老二和老四的媳妇都不是很贤惠的那种,那时候小芳在部队医院里做护士,老二感冒了去打针,每次小芳都要扎个三五回才能扎准,扎完了还一脸明媚的问:二哥,以后还敢给老四乱借钱不?

从那以后,老二吓得再也不敢生病了。

 

老二的媳妇是福建福州人。来部队探亲的时候会带一大包好吃的,然后下厨烹炒蒸煎。老二媳妇能生儿子,会做家务,也出得厅堂,按说应该归于贤惠之列,但我们去喝酒的时候老二不能喝多酒,老二正端着酒杯显能耐呢,媳妇杏眼一睁,大喝一声:颜老二!颜老二吓得的酒杯都会落到地下。

后来颜老二媳妇的家人托了关系,老二就调到福建莆田去了,夫妻团聚,而兄弟们山水阻隔,就渐渐少了消息。今年春节正月初二,我开车跑到莆田去看在那儿当兵的侄子。颜老二已经转业到福州了,我到的时候,老二正在老丈人家拜年,听我到了莆田一定要赶来喝酒。我说,老二你还是省省吧,小二百公里路呢,再说我过一天就走了。

老二才喃喃做罢了。

 

侄子所在连队的指导员是老二曾经带过的兵,我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从球场跑下来,一身的汗,脸上还有没有褪尽青春期的绒毛,像极了老二年轻时候的样子,而岁月正慢慢改变了我们曾经的模样。

陈指导员说,颜营长说了,让我晚上请你喝酒。我说算了,伙房做的菜太辣,而我很多年没吃辣椒了。在我刚开始写的故事里,这个年轻的指导员是老四的兵,就是父亲急病的那小子,人生兜兜转转,然后山水相逢,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事实上不是,陈指导员从来没有在我们的部队呆过,而且酒量稀松,大约是胡之胡的水平。那天晚上他说喝了一杯酒以后还能去查哨,结果他却兀自倒了,给老二打电话说:咱大哥绝对是武松。

武松,在他的眼里大约就是三碗还能过景阳冈的意思。

 

老四转业到了我们下面最富饶的一个镇子里去做派出所长,这在宋时就是管一方的提辖,按说应该不缺钱用。但老四还是偶尔要打电话来借钱。一如既往的急用,好像我是二十四小时营业ATM机一样。老四还特别叮嘱我说,借钱这事让我千万别告诉小芳。我心里哼了一声:芳护士长的扎针手段,谁敢啊。

其实我要说的是,老四借钱,说明他还是一个好的提辖,不是宋江那样郓城做个小吏就败坏法度,搞黑白通吃的那一套。老四长的黑,一身正气,颇有鲁达之风,不是莫小楼或者宋江那种黑的不周正的范儿。这年头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就算是正能量的一种。当然,我还是没问老四借钱做啥,他如果不说,问了也没用。只是,老四距离上一次借钱已经过去三两月了,也不还钱。

 

昨夜梦到老四找我还钱,真是喜事。只是吃酒的地方,却选在了在潘家酒楼。我到的时候兄弟们都在了,正寒暄着,却远远地见金翠父女唱着小曲过来了,我心里就叫道:苦也!

金翠父女在边上站着,老四看着老二道:“你借些钱出来与洒家。”老二去身边磨磨蹭蹭摸出二两来银子。老四看了见少,把银子丢还回去道:“还是个不爽利的人!”。看见老二被损,我心下大喜,丢一锭银子给老四,对着酒家喊:小二,上一坛老酒,两斤牛肉。

 

要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凉秋
后一篇:一阳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