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从屠狗辈
(2013-04-11 13:56:03)很久以前,大约是明末,一个叫曹学佺的青年站在渡口看月亮。彼时,曹青年的恩师张位罢官离京,门生故吏皆不敢来往,独有曹青年独自去码头为他送行。青年送走恩师,抬头看见月亮残了半边,风萧萧易水寒。于是心下悲愤难抑,挥笔写下名句: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字字金石有声,竟然不惜把自己也骂了进去。话说曹青年也是读书人,一路杀到殿试,皇帝殿前出题“论车战”,他脖颈一拧说:臣为南人,请出舟战。
这样的人,先不说胆气如何,单就这性情来说,在我看来也是非常好玩的。
等到曹青年变成了曹老头,就更有意思了,只说他的死法就玩出各种花样来。斯时李贼自成趁明军在关外抗敌,率一伙流民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生在乱世,不苟活,曹老头闻讯穿戴整齐,一头扎进自家的池塘里寻死,却被家人一把捞了上来,没有死成。
后来清兵南下,南明唐王朱聿键在他老家福建起事,他巴巴的赶去参理政事,倾家荡产资助小朱北伐,驱黄口小儿入清兵的虎口,果然隆武皇帝兵败,出奔汀州,被清兵擒杀。这一次,曹先生又不想活了。曹先生吸取前回寻死不成的教训,不去投水,一根绳子搭上房梁,终于挂了。
后人对曹先生留下的这句“屠狗辈”一喻多有不解。只是先生已经挂掉了,也不好意思再跑出来解释。在我想来,屠狗辈应非专指屠夫,就是屠夫也算不得贬义。宋时渭州有个姓郑的屠夫就被人尊为“镇关西”,若不是遇到鲁达,郑屠也活的风生水起。屠狗人物,应是多出于草莽,啸聚往来任侠好义,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那一种。高渐离为了一诺,随荆轲刺秦,也可同视之。
屠狗也是需要本领的,如杀猪的郑屠就经不得鲁提辖的三拳头。如果自身没有本钱,遇到硬茬,郑牛也只能如窝囊的读书人一般唯唯诺诺,畏手畏脚起来。民间有俗语: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
在一档电视谈话节目里看到一个说相声的,长的膀大腰圆的那种。他教育一个小气男,说男人做事需要胆气开张,遇到坏事男人自然应该挡在女人前面,这样女人才会觉得你是依靠。杂耍艺人,若在旧时也该归于屠狗之辈吧。彼时其妇人正坐在他的身边,温婉清秀语气祥和。——一个女人长成什么模样,和他身边的男人真是有莫大的干系。
忽然就想到了仗义屠狗这一句。一个人一辈子很难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但恶狗还是常遇的,此时如有人敢大喝一声挥刀屠狗,如果你是男人,就赶紧的认了他做兄弟,一起找个地方吃酒去。
若是女子,又待字闺中,遇到这样的人,就赶紧嫁了吧。
曾有一博友,最喜张宗子。说,若生在斯世,当嫁给张岱。
张岱的小品杂文,我也是极喜欢,但对张宗子其人生平人品,不敢去考证。我常常以人废文,我怕一不小心考证出一只臭虫来,这么好的文字就可惜不能读了。我只是心里安慰,宗子兄多才旷达,即使外形放浪不羁,也应是慎独自律坚守自心的人吧。
不过最后,我还是要替古人担忧一下。万一小乔错嫁了,譬如大雪夜来,张兄一时兴起去湖心亭看雪,依然是一厮一舟,留下你一个人日思夜忧呢?
如是,我看不嫁也罢哪。
君不见,寂寞瓜州渡口。
十娘在空舟上,哀怨地叹:李甲也是读书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