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隐士
(2012-02-16 16:14:57)
标签:
杂谈 |
新闻里说,终南山里又见隐士。
按理说,世道不堪,出个把隐士也算不得是什么大新闻。即使煌煌如大唐盛世,不也是出了一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混球李白嘛。隐士这东西,就如一锅红烧肉里的两三粒八角,虽说有他无他皆可下饭,但若没了,总是寡味。
但是这一次问题貌似很大,据说终南隐士一出,有五百之多!这就相当一个营的标准兵力了,单从人数积分来算,直接逼平了田横五百士的历史记录。不仅让人击节而叹,套用一句网上名言形容,这真是隐士代代出,今年特别多哇。
新闻图片里,五百隐士来自祖国的各个行业,有儒,有僧,有道,有褶子。而且面目俱异,仙风道骨者有之,白面无须者有之,褶子者有之,面黑身瘦者亦有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到最后,竟然发现一哥们戴了墨镜做贾东岸气宇昂扬状。恍然之间,燕子归来,疑是旧时相识。
隐士们的来历,本想找百度党胖子帮着查一查。但转念一想,自己既不是方舟子也不归属吏部,闲的没事去揭人老底是越权行为,乃罢。
不过,关于隐士,我还是有话要说的。隐士的前辈,当数严子陵的故事最为曲折。但该先生也是无趣之人,他的出名地在富春江上,最大的事迹就是反穿羊皮袄去江上钓鱼。后来,他就成功地让武帝知道了踪迹。
子陵兄这种反穿皮袄的做法,在我等鄙薄者看来,实在是比走街小贩之招摇过市的吆喝声高明的多,但过程还是稍嫌曲折隐晦,远不如后进卢藏用先生,卢生用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明白了:终南捷径,趣味无穷哪。
——这一句话,激励后来人。
现在好了,五百隐士终于齐现江湖。蹉之乎!搓火也!
哇呀呀呀,他日老子若做了长门提督,定然把这些厮们一个个捉来,一顿暴打。
我喜欢的隐士,要以趣味来排名。排名第一的不会陶渊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但那些种花养草,举头看南山的日子却是无趣的紧。归隐,要有趣味。在我看来,最次的段位,也是独钓寒江抑或渔舟晚唱。
隐士中最有趣味的人,当数张岱。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让人心向往之。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你看,你看,一个张岱就算了,客居杭州的这都是什么人哪!
怨不得有美女撰文说:若生在斯时,要嫁给张岱。
当然这不是最好玩的,毕竟雪西湖是不容易遇到的。那么看看旅途中的张岱是怎么玩的,张岱的《金山夜戏》里说:“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句,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金山寺僧有福,怎么叹息都不过分哪!除了张岱,谁能够独自一人也可以热闹成这个样子?乘着月色而来,热闹够了转身即去。挥挥衣袖,不带走金山寺的僧人们的一根头发。张岱以后,后来隐者能得其风骨一二,也可以算作大雅之隐士了。
后人评论张岱:喜欢锣鼓吹打,喜欢人群。浩大的、如粥如沸的人群,其中必有张岱。张岱会叹道,人太多了,太挤了,太闹了。人群散去,天地大静,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三五人静坐静听,其中亦有张岱。
噫!
俗辈如我,如能混进三五人中,发个评论,坐个板凳,也应是幸福。
最后,推荐一档电视节目:浙江卫视《人文深呼吸》。节目制作美轮美奂,绝对值得一看,其中有一期节目就是说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大美。主持人李唅,大美。李唅其美,和节目之美天衣无缝。
我一朋友看了节目,惊为天人:生能相逢,当娶李唅为妻。
呸呸呸。
罗敷未嫁时,使君已有妇。人生长恨水长东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