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与春愁
(2011-03-05 12:14:46)
标签:
笑春风桃花扇如花美眷都城南高老庄胡胡疯了莫小楼杂谈 |
一千多年前,属于崔护的那个春天,肯定比我们现在的春天美丽若干。那会的春天,桃红柳绿,白云蓝天。河水干净的可以照见胡之胡脸上的每一条褶子,溪上青青草,溪水边浣纱女子都穿着碎花裙子。
那个干净明媚的春天,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
崔护同学站在这样一个春天里,无所事事。这一年崔护高考落榜了,他却没有多大的忧伤。我甚至还能感觉出来他有小小的得意,这个未来的长安市市长,彼时,还是一个金陵少年白马归的翩翩公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而且,都城南庄的桃花已经开了。
对于崔护来说,这一年的春天比任何一年的春天都重要,因为他在城南庄遇到了绛娘。又因为绛娘,崔护的诗情大发,写下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著名诗句,惹得一千年后一个叫壮壮的男人还念念不忘,被他家的媳妇称作为闺怨。
且说崔护同学写完了诗就回去了,给绛娘留下了无限相思和春愁。春天的花开的那么好,路上却不见了打马而过的英俊少年,绛娘的闺怨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后得了忧郁症。等到再一个春天来临,城南庄的桃花开了满天,只是佳人不见了。
绛娘作为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死的是有点窝囊的。绛娘只是她的小名,这个名按照现在的名词解释其实是可以叫做红伢子。小时候敢叫红伢子的人物,当是眉眼弯弯,唇红齿白。可以有闺怨,只是不能生的黑里去,不然如何对得起人面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同学这个泡妞不成功的范例,让后来的同学不知生出多少遗恨来。但是,就我知道的,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个故事的版本来自小时候的一台黑白电视,那时候电视里的节目少的可怜,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安心把一个戏曲看完。那出戏应该是越剧或者京剧,剧名也许叫做《桃花扇》。在这个电视里的故事里,崔护再见绛娘的时候,感觉相思无用的绛娘正要上吊自杀。就如张爱玲后来形容的一样,没有晚一步也没有早一步,就这样赶上了。
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了等到这个圆满的结局,那个小小的我,可以忍受了剧中的老生依依呀呀地唱个半天。
崔护老师的这个故事对莫小楼影响巨大,以后很多年的春天里,他都四处乱跑,寻到门前有桃花的人家讨水喝。敲开门来,有时候出来的是老奶奶有时候是老爷爷,一次都没有遇到美女,直到遇到莫小溪。那时候莫小溪住在东湖边,家里养了一只黄色的土狗。小溪放了狗出来,追了四五里地。
我从来都没有因此讥笑莫小楼。
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一个如花美眷,每个八戒的心里都有一个高老庄。就像我从来没有羡慕过崔护同学一样,读书做官,美人在侧,然后案牍劳形,这实在不是一等男人的理想。男人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如花美眷,一骑天涯。又或者,瘦马破刀,领三千江东弟子去打出一个万里锦绣江山。
只是大多数男人日子总是要归于平淡,理想陷落在尘埃,关心粮食和蔬菜。或者在媳妇过生日的时候提前下班,包一顿鲅鱼饺子。别认为男人这样就是安心柴米油盐,英雄总是意难平。于是,某个爱折腾的男人会给自家的媳妇取名曰虞姬,做一回横扫天下的梦。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准备完整地讲一个故事给你听。我也不关心崔护和绛娘的幸福,以及城南庄的桃花。我只是因为有人叫嚷着要给这个春天穿上一件花裙子才惹得我不爽。这个春天正向我走来,我没有看到花裙子和绿夹袄,只是听见胡之胡的那一声闺怨夹杂着春愁,轻轻一叹,春水东流。
春水横江向东流,二月二就到了。
江北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闺女爬墙头。
——墙外的李花白菜花黄,你还做什么春愁闺怨,还不快翻墙出来,和莫小楼一起发疯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