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借年
(2010-01-27 18:42:26)
标签:
驴粪王小二借年老爷子王三喜杂谈 |
首先声明:本文的主要人物不是那个把日子过的一年不如一年的王家小二。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多个王小二,就像应该有若干个莫小楼一样。而且本文的中心思想也不是批评莫小楼,所以某些准备起哄架秧子的人可以收了心慢慢来看。
我说过,我要写《王小二借年》这出戏的。
我的家乡在胶东半岛,那里的地方戏曲是一种叫做“茂腔”的地方戏,《王小二借年》就是其中的一个折子戏。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可能不叫王小二,或者应该是叫做王三喜的。不管怎么说,主人公都应该是王家的人,和莫家无关。
这个借年的,不是王家老二就是王家小三。
鉴于目前的形势,小三是要被人鄙视的,所以我就擅作主张,把这个戏的名字改为《王小二借年》。
这一曲折子戏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母亲会唱的。少时北方的冬夜非常寒冷,想起来大约应该是现在这样的季节,窗外寒风呼啸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一般都是围在火炕上,听母亲给我们讲戏。母亲讲的就是王三喜的故事。
王三喜应该是一个书生,尽管这个名字一点书生气都没有。王三喜定了一门娃娃亲,是姑家的表妹。表妹叫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我们暂且叫她林灵儿。要过年了,王三喜家里揭不开锅,于是厚着脸皮去姑姑家借钱。一个男人,跑到未婚媳妇家去借钱,实在是掉价。于是姑姑很气愤,王三喜就被赶了出来。
作为林灵儿的师傅,换我去演戏,我也会吩咐家丁把这个不争气的姑爷一顿乱棒打将出来。
王三喜被赶出来以后,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于是遇到一堆驴粪。
这个时候的场景是,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一个衣衫单薄的落魄书生,孑然一身茫然四顾。朱门紧闭,栏杆上落满了雪花。王三喜不是莫小楼,这个时候断断是不会去拍栏杆的。王三喜太冷了,他扒开驴粪堆钻了进去。驴粪很温暖,王三喜开始感觉到了幸福。有唱词为证:
腊月三十雪花飘,
我身披驴粪头顶瓢,
赶上我的还好过,不如我的该怎么着。
不得不说,王三喜绝对是一个浪漫的诗人,都混到这个份上了,还惦记着比他更窘迫的人。王三喜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养一群驴子,攒一大堆驴粪。安得驴粪千万堆,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故事的结尾应该是林灵儿知道了这事以后,跑去把王三喜从驴粪堆里扒拉出来,偷偷送了些钱物,帮他渡过难关。故事的最后,王三喜没有高中状元锦衣还乡,而是和林灵儿开了一家酒店,一个当垆卖酒,一个打杂跑堂,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一点,终于没有让故事落于俗套。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借钱的事古来就有的,特别是要过年的时候。如果遇到有叫王三喜的,大家要捂紧自己的钱袋。此人比较无赖,因为这场戏我看过几十遍,从来就没有见他还过钱。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赵老爷子。他的两个儿子过的非常体面也很孝顺,每年过年都会送钱送物送年货。但过年的时候赵老爷子总是偷偷摸摸地找别人借钱。和别人又不多借,就是一百两百的。并且声明钱是会还的,只是别让他的儿孙们知道。
赵老爷子的儿子们知道了就非常懊恼,赶紧跟着后面去还账。这事开始怎么都解释不清楚,后来久了,大家都习惯了。这出戏每年都会上演,但是故事里的债主谁也猜不到,很有可能今年就轮到你来做主角了。
反正,赵老爷子的儿子们都是跑龙套的。
我们那里把这个故事叫做老赵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