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一个琴谱的遗失

(2006-12-15 11:31:40)
分类: 乱弹

俞伯牙死了。http://siyirumeng.bokee.com/inc/zp15.jpg

这在晋国文艺界是一件大事,晋国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高山流水》是钢琴曲还是笛子独奏,但俞先生的大名却是如雷灌耳。俞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至少官方的卜告里就是这样写的。

那年,俞伯牙当众把一把古琴在青石板上摔了个粉碎,他的名字一夜间就传遍了街头巷尾。以至于多年以后,还有人啧啧叹息:那可是一把正宗的古琴啊,据说马鞍山拍卖行曾经有人出过一千万两银票呢。就那样说摔就摔了,一千万两啊!

听说过这故事的人都跟着叹息着,这可是相当于买彩票连中两次大奖哪……

成名是需要代价的,特别是象俞先生这样的一摔成名,没有巨大的财富做后盾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晋国的人们对名人俞伯牙的态度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而是怀着一种相当复杂的心情。更多的年轻人则是充满热情,投在俞先生的门下。对成功人士的崇拜总是可以理解的,何况每个投身俞门的人还是以学琴的名义。

所以,俞伯牙的葬礼非常地隆重,说是国葬也是不为过。那些学琴的年轻人因为失去了一个精神领域的榜样而痛哭流涕,而更多的人觉得俞老先生之死应该还更有戏剧性,俞伯牙的葬礼,不应该是某个正在上演的戏剧的高潮也更不会是结束。

但到底会是什么呢?每个晋国人都在心里揣测,只是不说破罢了。于是,这段时间《晋城快报》《晋国晚报》出奇的好卖。只是苦了那些娱乐版的记者,抓破脑袋的想,还是写不出能一下抓住人们眼球的东西。

所以钟子期出现的是恰到时候。

钟子期常年住在大山里,信息闭塞。当他闻讯赶到的时候,俞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终于还是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俞伯牙死的时候,关于财产分配的问题交代的很不清楚,这就为钟子期后来的焚稿事件埋下了祸根。

子期顿足大哭。

这让俞老的遗属和前来帮忙的群众很是心生一份疑惑,纷纷问道:这个穿着打扮象砍柴的家伙,到底想干什么?看他的年龄和装扮,决不象是俞老先生的朋友一类。难不成……有人就想到,报纸报道过的某个富豪死后,有人假冒

子女来争遗产的事来。当下众人就多了一份戒心。

“后生,切莫先哭,报上名来。”

“在下钟子期。”众人狂晕。

天下谁人不知伯牙摔琴谢知音。子期坟上草还正青着,这如何又跑将出一个活人来?这事情委实匪夷所思,当下就有人切切起来。

俞家后人自然是不乐意了,若说你是老先生的私生子来讹几两银子倒也罢了。这厮居然胡说是什么钟子期,不是脑子有病,那一定就是来搅局的。

立刻便拖将出去,一顿胖揍以后,送进了九门提督府。公堂上,那个自称是钟子期的人掏出一卷起了毛边的羊皮,说这就是《高山流水》的琴谱,是当年俞老先生亲手所赠。至于当时自己为何谎称已死,却是红着脸吱吱唔唔地说不出所以然来,惹的旁听席上的众人哈哈地大笑。

提督大人便恼了,当下就判了下来:涉嫌诈骗,拘留半个月。

因为有了冒名的风波,各大报纸又是一番闹猛,饭后茶余,人们便笑:此人够笨,撒谎也没有一点的技术含量。

慢慢的,这事情也淡了。所以钟子期从拘留所放出来的时候,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子期来到俞伯牙的坟前,一个头磕了下去。大哭道:

“先生害死我也!那一日先生策划:子期隐姓,先生摔琴。先生名声是炒作成了,原指望如先生所言,先生死后先生的这部稿子能卖个好价钱,也省得

俺天天上山砍柴之苦,谁料想会落的如此的结局!”

哭罢,子期自管摆出一张七弦琴来,十指翻飞,一曲琴声,洋洋若高山,汤汤如流水……一曲未罢,七弦尽断!

有人闻声而来,只见的子期把一物投入火中,遁林而去。

火灭,见半截羊皮。

http://www.sysyzx.com/xxyd/grzy/6/cy_015.jpg林深处,传来樵夫歌声:

路遥遥,水迢迢,

名利尽需炒作好,

今日伯牙去,明日子期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那琴谱的下落,终于不得而知。

《高山流水》于是否已成绝唱,也就成了盘恒在后人心中的一个迷团。

(PS:唱个肥诺,伯牙子期两先生,原谅则个!小林借二位的名头讽世.给您作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