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

(2007-02-01 20:45:49)
分类: 视觉日记
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  现场看<连州国际摄影节展>评比再一次反思这次摄影比赛过程:
  我们四人驾车去参加今年的连州国际摄影节前后有七天时间.每天都围绕这个主题去拍摄.一个经常获大奖的影友,扛着梯子,拿着脚架满场转,势在必得的拿金奖的样子.可是这次却打了个水漂只拿个入选奖.一千多幅作品,六十八幅作品入选.我们四人获奖率虽然还是瞒高的.每人都有奖而归.(我有两张入选)可是我们把这次大奖赛的主要思想给理解错了,可能谁也没有搞清楚到底主题:观察与被观察是什么?大家以为主流作品都是围绕摄影节盘王节来设定的.每天把精力放在这里面最多.
  下面是我前两天写的连州摄影节现场评比感想:
昨天下午去省影协办事,正好赶上连州国际摄影节的很多参赛摄影作品评比.省影协正.副主席亲自挂帅担任评委.还有一些评委没见过,估计是北京来的吧.评比是在非常公开.和谐.公正的气氛中进行的.
  市影月赛每月评比我就经历多了.我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现场评比呢.一是可以马上知晓自己的获奖成绩.二是可以感受到很多摄影大师的口味是怎么样的.好象昨天下午的所有评比评委们喜好是纪实类.这就给那些靠沙龙作品取胜的影友带来不好的兆头.现场有一千多幅作品,摆了四大展台.评委们一轮接一轮的评比.做后敲定68张入选.一张一等,二张二等.三张三等.我的作品有一张入选,一组照入选.还好,总算没交白卷.我们同去连州一共四位影友,有一个影友获得三等奖.其他几人有入选,有优秀奖.大家都有些安慰吧.金奖获得者,简直就在意料之外,象他这样的作品,我用傻瓜机拍了很多张,当时考虑不是主流作品,都被我当垃圾丢进垃圾桶了,想不到评委特别热衷于这类作品.看来越是没人注意的地方,越有戏.这就是考你的观察力了.反而我们认为摄影节那些大红大绿的主题.评比看都不看.也看到很多太多雷同的作品了.所以以后参加这类比赛更要注意别走老路.这场现场看评比收获很大.
还有我刚参加摄影节回来时所写的感想,我想好好总结一下今后我应该怎么拍摄,拍什么?

我们几位同去看展览的大侠们发表了一些观后感,普遍认为很多作品看不懂和搞不清表达的是什么?展出的作品普遍以纪实作品为主,但是表现的主题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而都是以非常怪异思维去表达和以变型的拍摄手法去拍摄的.不知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先锋?时尚?抽象等等诸如此类的东东.
,很想听听专家们是怎么看待这些作品的和摄影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今天和广州市话剧团的几位青年朋友聊起了戏剧的发展方向时,他们的话让我联想到摄影展览的事,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番比较和借鉴.
  他们是这样说的:话剧也是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概念,舞台上老一辈艺术家们比较喜欢和善于用传统的写实手法去表达剧情.那么青年一代艺术家们喜欢探索用比较抽象的写意手法去表现.但这并不代表主流,所以只能在小剧场演出和只被少数人所接受.(例如现代舞)两种只是表现手法的不同.目的是一样的.这样的解释我个人认为和我在连州所看到的影展有一定的联系.让我们看不懂的影展大概也是他们的视角和表现的手法不一样而已,其他看过影展的朋友们有何高见,也请发表一下您的看法好吗?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广东省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摄影年展,将每年举办一次 

    展示当下中国丰富的影像资源,并对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摄影进行探讨 

    首次实现摄影、艺术、社会学、人类学、城市学跨学科的合作,释放影像全部的力量 

    以摄影为主,包含艺术、录像、装置、声音等不同形式的80多个展览,众多国际一流的摄影家与艺术家、学者参与 

    实现摄影界与艺术界以及相关领域的有机互动 

    杨小彦 

    从主题上来说,本届展览是第一届展览在学术上的一个合理延伸。第一届展览的目的是广泛考察存在于图像中的双重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来揭示这种双重性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表达。本届展览则希望通过同样丰富多彩的展览,着重讨论观察者的位置、影像工作者的立场、观察的作用以及被观察者的价值。因为,正是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影像世界的全部意义。 

    我们在第一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通过80多个展览,全面揭示了存在于图像当中的“双重性”,这“双重性”既是摄影的,同时又是经过摄影所留存于历史的。我们试图证明的是,图像的历史就是双重性的历史,它既指向历史的细节本身,又指向观察者。至于“从连州出发”,作为主题展,我们是希望通过不同媒介,而不仅仅是摄影,把一个粤北古老城市的方方面面平铺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对她有深入的认识,幷通过这认识来把握一种地域文化的面貌与风情。 

    作为一种联结,在第二届年展中,我们将集中力量探讨摄影本身,幷就摄影与社会的关系做一次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了解图像和影像的社会力量之所在。我们知道,正是观察与被观察本身,共同组成了图像与影像的真实世界,幷让人们在这世界中获得对历史细节与价值的体认。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影像立场是构成所有影像工作者的出发点。其次,立场本身取决于对被观察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摄影(包括活动影像)区别于人类历史上所有手工视觉产品的关键所在。我们正是通过这三者,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观察的原点,来认识图像与影像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三者的结合来检验图像与影像工作的可能深度。我们相信,正是对这种深度的期许与把握

广州日报记者拍摄图片,拍的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