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视觉日记 |
清末民初的西关,是老广州城最富庶最繁荣的商业集中地。当时居住在西关的人家,生活水平基本都达到或者超过“ 小康之家”。西关大屋是豪门富商集中的“西关角”,即今天的荔湾区宝华路、多宝路、逢源坊、华贵坊一带兴建的豪宅,西关小姐们即居住于此。
西关小姐都比较有文化,或是在自己家的私塾读书,或是上过小学、初中。据说,当时的真光中学和坤维中学都是女子学校,不少西关小姐就是在那里读的书。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西关小姐还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上学。
热爱漂亮喜名牌
因为家里有物质基础,有条件了,小姐们也会讲究“品牌”的。所以就会到固定的、有品位的地方打扮自己。总的来说,西关小姐衣着既不暴露又不庸俗华贵,崇尚优雅大方,显得含蓄有气质。她们随身一般都携带有一个小手袋,袋子里放着胭脂、化妆品、小镜子等。西关小姐一般都会在固定的发廊做头发,用固定的香水,穿固定裁缝所做的衣服。20世纪20年代,西关的金枝玉叶们是短发、髻和温文矜持的旗袍。
相亲男女隔层帘清末民初时,在西关一带,买卖一般都是货郎挑着货物来到居住大屋前,然后买方卖方双方站在门口处互相讨价还价。西关小姐更是“半步不出闺门”,总是由“妹仔”(女佣人)出来看过物品后,带进里屋让小姐看过首肯,才付钱。
由于西关小姐是不出门的,因此西关小姐的相亲很特别。西关小姐所要相亲的男家都是门当户对的。双方家长约定日子后,就到当时的大酒店“谟觞”各开一桌。当时的酒店每一桌与每一桌之间都有帘子隔着的,互相之间是看不到的。但是相隔的帘子都有一些小孔。各自的媒婆就领着西关小姐或是男方在相隔的帘子边利用小孔偷看。当双方都表示有意思,就走在一起见面;如果表示不满意,则离开。因为西关小姐都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儿,当时西关小姐的婚嫁极尽豪华,成为当时的盛事。
七夕夜里拜织女
七夕节是西关小姐最看重、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又叫“乞巧节”,即是乞灵巧!西关小姐希望在这个节日受神灵保佑,使得自己心灵手巧。因此在七夕前,西关小姐就会花尽心思剪纸、做女红,制作各种精致的手工品。
本次西关小姐评选活动,也即“西关小姐展芳华”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是由荔湾区旅游局主办,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
主办单位表示,“西关小姐”是西关文化的一个品牌,希望藉此活动弘扬西关文化、展现西关风情,以促进荔湾地区的商贸、旅游及文化建设。
组委会人士一再强调,本次评选活动并非单纯的商业性“选美”活动,更有别于其他的“选秀”形式。本次活动不以相貌取人,主要是以才气及对西关文化的理解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此次活动的参加条件不限地区和掌握的方言,只要是高中以上(含中专)学历,身高1.60米以上,年龄在18岁以上的未婚女性都可报名。这两名就是评选出来的西关小姐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