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片名,一直以为是部恐怖片,本不想去看,直到看完全片,才知道是行定勋的作品,才庆幸没有因为片名而错过一部好电影。

还是要谈三个问题。
一是文学与电影。在电影工业最强最完善的好莱坞,文学戏剧作品改编成电影,是电影产业的传统,所以才有最佳改编剧本列为奥斯卡等电影奖的单项奖之一,可见文学改编电影产量之大。华语电影的文学改编也一直有传统,当年一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同时被两家电影厂同时改编搬上银幕,先后公映。直到国产院线产业迅猛发展、国产院线电影繁荣的今天,随着郭敬明、韩寒等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获得较高票房,文学才回归电影观众与投资人视野,有了一个英文定义IP。这部《深夜前的五分钟》就改编自一部日本著名的IP,原著名为《午夜五分钟前》,作者本多孝好具有极高人气与知名度,十年前,该原著曾获日本年度推理小说人气奖,故事讲的是一对双胞胎女性与两位男子的爱的悬疑,可以说具备了改编类型片的所有有利条件,用现在的话说是具有较高数据的IP。
二是文学改编的问题。电影是导演的文本,同样的IP或原创剧本,不同的导演有不同解读或呈现,估计熟悉这部原著的读者永远不会想到行定勋导演会把原著改成现在这个故事。先说下行定勋,考验一个影迷的专业化程度,首先就是知不知道行定勋的作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体现出行定勋导演功力,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学改编。面对《午夜五分钟前》,行定勋同样进行了一次从文学到电影的脱胎换骨。原著背景全部改到了当代上海,影片开始即是一个沉浸在暖阳中的老宅中的钟表修理店,来自日本的钟表修理工阿良与老店主沉浸在时光中,那种沉静是属于日本电影的,那种内心的节奏在近年的华语片中很难遇见。随后,故事逐步展开,刘诗诗扮演的孪生姐妹若蓝、如玫出场,若蓝内向,如玫活泼,如玫又是大明星,还有个高帅富的未婚夫天伦,就在孪生姐妹结伴去旅游其中一人葬身海底后,故事走向了人物心灵的纵深。我想,将原著改为中国上海应该是投资等制片因素,包括毛里求斯的旅游地。但在命题作文中,导演却就地取材,给若玫设计了众多戏中戏,《神女》《小城之春》等中国电影经典再现,仿佛是行定勋写给上海、写给中国电影的一首情诗。这些戏中戏既符合了角色又调节了影片节奏,使影片呈现出难得的诗意,而这种诗意竟然出现在一部爱情悬疑片中,非常新鲜并少见。这是行定勋作为导演的功力所在。
三是日本电影对中国电影的积极影响。当我们为华语片迎战好莱坞大片而焦虑的今天,回首历史,其实按年份而言,对我们中国院线电影影响极大的外国电影还是前苏联电影与日本电影,上世纪80年代,《追捕》《生死恋》《幸福的黄手绢》等日本电影是中国电影院中外国电影的主流,直到90年代外交外贸等因素,好莱坞大片才得以深入中国影院,日本电影才成为一股边缘。好莱坞与香港,影响了中国内地主导的华语院线电影的创作风格,当我们看到《深夜前的五分钟》这样风格的影片,或许还会有严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是因为我们在电影院里远离诗意太久,忘却了在电影里故事还可以这样讲。在行定勋导演的要求下,日本90后偶像三浦春马格外突出,表演的内敛与张力很经得住大银幕的考验,同时,刘诗诗、张孝全这样的华语明星的表演也有了别样的风情,特别是刘诗诗挑战孪生姐妹,后半部戏全靠她的表演。《深夜前的五分钟》是对华语电影的一种积极补充。对抗好莱坞,应该联合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的优秀电影人,一起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寻找中国电影题材的当代性地可能,打开华语电影的视野,这是行定勋的这部新片给我们的一个有益启示。
所以说,《深夜前的五分钟》不仅是一首关于人性的爱情诗篇,更是日本文化献给中国电影的情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