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梅兰芳男旦艺术旦角苏友朋风声张国荣文化黎明 |
分类: 明星 |
昨天看了《风声》,非常不错的电影!我认为最出彩的就是黄晓明和苏友朋(按出场序排名),一个演了日本军官,一个演了热爱男旦表演的国民党男秘书。这两个角色都是考验中国男演员的。今天就先说苏友朋和男旦。
男旦是国粹京剧中的国粹,在新世纪普及男旦艺术的还是去年的陈凯歌电影《梅兰芳》,据说有些80后看完说,原来梅兰芳是个男的。可见,年轻人对男旦艺术的陌生。北方京剧中男人演女性角色,在南方却相反,比如浙江上海的越剧中,所有的男性角色却全部由女人扮演。我觉得在封建社会中,南方的女性可能被解放得更早吧。
去年《梅兰芳》的热映,不仅把男旦这个文化古迹普及到如今,更将出演过男旦的众多男明星翻出,当然,风华绝代的还是张国荣。
从性行为学上看,男旦演员往往会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张国荣正是一位很坦荡的同志,他公开自己的同志爱人,不避讳自己的性向,在银幕上不仅塑造了《春光乍泄》的经典,更将《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说,这个角色本来是尊龙的,但尊龙过于苛刻的条件让凯歌导演一筹莫展时,收到了张国荣的自荐信,他自拍了一张旦角照片,打动了凯歌导演,于是有了这部伟大的电影与伟大的角色。
当然,最早演男旦的还真是尊龙,演过一个特别传奇的故事《蝴蝶君》,说的是一法国外交官爱上一个中国京剧旦角女演员,过了多少年才发现她是个男的,而且他可能还是个间谍。故事特别匪夷所思,至今还是中法人民津津乐道的一个真事儿。法国人真的散漫惯了,所以分不清男女,哪怕是同床多年的夫妻。
男旦演员并不都是同性恋,同性恋更未必能演好男旦的艺术形象。但张国荣两者兼之。银幕上,他能将男旦的风华细腻还原,生活中,他还是个特别有风骨的阳刚的男同志。这是后来的余少群暂时无法比拟并超越的。
陈凯歌《梅兰芳》的选角时,张国荣已不在人间数年,否则他是最佳人选。所以,谁演梅兰芳成为当年的热门。我记得香港的陈晓东去努力过,甚至著名歌唱家郁钧剑当年也曾跃跃一试。最后黎明入围。黎明有大量粉丝,但不管从外型或者从演技,他都难以与梅兰芳划上近似号,所以难为了陈凯歌。在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黎明旦角的舞台充分表现,看得不爽,但一切其实都是在维护黎明。所以,黎明虽然演了梅兰芳,但等于没演,他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而已,同时留给了余少群一个机会。
余少群是难得的人才。红楼选秀的林妹妹李旭丹最后真的进了上海越剧院,余少群却因为《梅兰芳》而告别越剧舞台,进了影视圈。他原来在越剧中应该是主攻小生的,也就是男角不是旦角,在越剧之前,他又是汉剧中的武小生,和旦角根本不搭界。但他本人具备了出演少年梅兰芳的所有条件,唯一缺乏的就是更多内在的东西,而他缺乏的正是张国荣在生活中的阳刚与坦荡。
其实,特别想演梅兰芳还有一个真正的男旦演员李玉刚,他其实最合适,但可惜的是他是从《星光大道》这样的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用高晓松的话那叫野路子,李先生把京剧给歌厅化了,做了新世纪最大的通俗普及,所以梅家首先不能接受,陈凯歌也无法发言。尽管与《梅兰芳》擦肩,但李玉刚的星途依旧光明,据说还到悉尼开了演唱会。梅兰芳能去美国,李玉刚也能去澳洲。当年的京剧其实就是最大的通俗文艺,时代一变成殿堂高雅了。李玉刚管不了那么多,野路子往往能成大事业。
就在大家认为男旦明星的雌雄同辉的泛性别艺术无所突破之时,苏有朋在《风声》中的精彩演技,让众人鼓掌叫好。
苏有朋是当年小虎队中最乖乖的,也是最清醇的。我第一次看《蓝宇》的剧本,觉得找小虎队时代的苏友朋演蓝宇最合适。当然,一般组合出来的明星都有一些问题,都不是歌唱得最好的,或者是演技最有特色的,不上不下,做组合最合适。苏友朋也有这样的困惑,尤其是在他的岁数越来越大后。
其实突破在于用心。很多象苏友朋这样的曾经的红星,难以打赢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第一次觉得苏友朋有心希望打败以前的自己,是看了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之后,他完全把自己的偶像形象给毁了。但我看完认为他有希望。果然,《风声》中他优秀得让人难以置信。
片中他扮演国民党司令部秘书,热爱男旦艺术,举止很女性化。他的造型并不女性,苏友朋通过男性少见的犀利眼神与语言表现,把小白的聪明与尖刻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是国民党办公室的一颗微尘,本心善良,却通达世事,最后成为日伪反动派的牺牲品。《风声》中虽然没有男旦华丽扮相,却尽得风流。难怪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颐武看完感慨,《梅兰芳》怎么没找他演。其实,张老师说的不是苏友朋的外表,而是他的演技与神韵。
建议大家去看《风声》吧。过两天说说黄晓明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