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认真看全的电视剧有几部,其中柳云龙的戏就有两部,《暗算》和《血色残阳》,《暗算》是在网上看的,《血色残阳》是看的DVD,这部戏虽然不是他主演的,但作为制作人,他和搭档杨健还是创下了当年电视剧收视高峰。
《血色残阳》的确是一匹黑马,当年同时播出的还有相似题材的赵宝刚监制的《风吹云动星不动》,但却败给了柳云龙。更多观众把《血色残阳》的收视率抬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认真看全《血色残阳》,我认为柳云龙有三大杀手锏。一是尊重电视剧的叙事规律与传播特点,选择了以女性纠葛为外在戏剧冲突点的故事,张弛有度地铺陈近30集的虚实节奏,二是选择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三是剧本本身的思想内涵的深度,使得《血色残阳》真正把民国的大悲剧苍凉在百姓的小荧屏中。
如果说《血色残阳》是中国电视剧女性美学的规范下的大俗大雅,那么《暗算》就是男性美学在中国电视剧史上一次空前的突击,随后才有《士兵突击》,这两部散发男性菏尔蒙的睿智佳作,使得内地电视剧的网络观众发现中国电视剧的另一种可能。崭新的台词风格,氛围的成功营造,成就了柳云龙,当然更成就了陈数、王宝强等一批演员。
我始终认为,中国电视剧正通过家庭电视机、办公或私人电脑这两种播放媒质,分化了两批不同年龄与不同审美价值趋向的观众,家庭电视机观众以女性以及老年为主,而电脑则以中青年甚至青少年观众为主,《血色残阳》《暗算》恰恰正是这两大观众阵营分别追捧的对象,能获得两大阵营认同的电视剧导演或监制,目前来说只有柳云龙与他的幕后高手杨健。这两位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做过歌手也拍过电影,也曾在投资金融领域滚打,经历、经验、品位都有别于院团出来的高希希、尚敬或康红雷,所以方能跨界沟通两大阵营的电视剧观众。
当年我就想,要是拍部让两大阵营都认同的电视剧,也就是把《血色残阳》《暗算》进行一次创新的升级,那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若对柳云龙、杨健而言,则是突破,那这部《血色迷雾》就是这样的成功突围。
《血色迷雾》依然是以江南小镇大家族的老爷被害为故事悬疑点,引爆家族内部以女性为主体的矛盾纷争,加之家族外部力量的挤压,极具观赏性。但《血色迷雾》的大气在于,进入小城突破家族的迷雾的,是柳云龙扮演的文康,来自上海的大侦探,他的睿智、正义以及对祖国的忠诚,使得在江南首富这样的封建大家族的挖肝悬案的侦破中,一次次化险为夷,最后正义压倒邪恶。
《血色迷雾》做足了电视剧的观赏魅力点,比如开场文康在上海滩与日本恶势力的对峙,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难得的一个人的开场戏,但柳云龙靠着个人的表演魅力,以及武术抢战指导,使得这个开篇独角戏很精彩。随后,邢老爷大婚之夜被挖肝残害,文康奉命闯入江南小镇,形成小镇两大阵营的地震,一是邢家四位太太之间的金枝欲孽,二是以小镇公安局郑局长等为代表的阵营,造就了文康的孤胆英雄。
与《血色残阳》一样,《血色迷雾》人物刻画都很成功,除了吴冕、史可、周海媚、王华英等老戏骨外,还有《暗算》中一批优秀的演员,以及王丽坤、谭凯、赵铮等新人,三组演员阵容旗鼓相当,难得的表演合力形成了这部戏最大的观赏性。据说,由于柳云龙、杨健一直没把故事最后结局破解给演员,所以,演员的表演相当准确,知道最后一刻,真正的杀人凶手、真正的卧底才浮现真容。
与《暗算》相同,《血色迷雾》的台词非常精彩,睿智与情趣,我相信日后会在网络上流传。我很欣赏《血色迷雾》中氛围的营造,与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紧密相连,毫不脱节。目前电视剧制作,很多导演过于追求电影语言的影象氛围的营造,而忽视整体性的布局,从而冲淡了人物的刻画。我想《血色迷雾》的电影语言在影象中的运用,是一次拨乱反正,更是一次成功的范本。
看完《血色迷雾》,我很为柳云龙、杨健担忧,一个人的敌人最终还是自己,有了《血色迷雾》的新高度,他们下一步如何跨越?答案留给明天。我觉得有了《血色迷雾》,柳云龙式电视剧美学已经到了一个相对个性突出与纯熟的阶段,别人难以复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