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始,每晚看BTV4的年度压轴大戏《霍元甲》,成了我们家必做的功课,每当“昏睡百年”的歌声响起,在新世纪的绚烂磅礴的影象中,我恍惚回到童年的黑白电视的时光,看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这部大戏是我今年看到的最精良的电视剧,可以用“五好”大戏来概括。
一是选题策划好。吉安永嘉是《霍元甲》的出品方,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从《综艺》的戛纳电影节的特别报道上,这家公司一口气与徐克、关锦鹏、许鞍华等众多香港著名导演签下众多电影片约,给我印象是家刚进军电影业的实力公司。这次从得知,吉安永嘉其实早就涉足电视剧生产,电视剧《霍元甲》就是该公司整合电视剧资源打响的第一炮,他们花重金从香港亚视买了《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经典大戏的重拍权。电视剧投资决策中,题材是关键,古装涉案不敢碰,当代戏也有雷区,好的剧本的成本甚至高过了主演的片酬。选择成功的经典老剧,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主要是在剧作基础、主流观众的影响力上都会四两拔千斤。在经典老剧中,《霍元甲》《上海滩》都是龙头。特别是《霍元甲》,在短短20年间,被重拍影视数次,特别是电影的高票房,可见这个艺术形象在中国大众中的影响力。《霍元甲》这个艺术形象与历史原型传递出的信息,在不同时代在主流价值观上又获得了相同的肯定,相比《上海摊》的黑帮情怀,更为大气。而《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三部经典打包购买,从成本等各方面都是一种聪明的产业决策。
二是编剧改编好。记得亚视原版《霍元甲》只有20多集,文化历史的局限,使得这个发生在内地的历史传奇打上了深深的香港文化的印记。尽管后来也有电视剧翻拍《霍元甲》,但还是没有把故事说好。吉安永嘉将《霍元甲》改编成40集,在剧作上下了功夫。全剧紧扣霍元甲的成长核心,前10集以霍、赵两家的武林恩怨为背景,描写了霍元甲的武侠观、爱情观、家庭观、友谊观的形成,同时埋下龙海生这个恶的戏剧线,孕育到20集左右形成全剧的第一个高潮,直到霍元甲背井离乡,独闯江湖。《霍元甲》之所以当年引起轰动,在于这个人物的传奇,他的正义与善良,多情与重义,同时他也曾被恶人误入毒品的深渊,他并不完美,但却很真实,他最后又是一个战胜自我的神话,在民族大义上成就大我,他是历史传奇,更是个人意志的胜利,所以在上世纪社会转型的中国,博得大众的认同甚至崇拜。吉安永嘉版的《霍元甲》很准确地抓住了这一时代精神,在强化与保留戏剧传奇性的同时,注重写人,写人的关系,给观众很清晰的人物性格逻辑,这一点,高希希的《新上海滩》也做得格外出色。这也正是这两部经典重拍剧的成功所在。比如《霍元甲》的父子之间的戏,写得就很出色。
三是演员选择好。《霍元甲》两位主演郑伊健、陈晓春选择得特别正确。郑的霍元甲在年龄跨度、气质等多方面,都是十分准确的,郑把霍元甲的青春不羁、独立坚忍直到中年稳健、不甘沉沦等不同阶段的性格发展,都表现得层次分明、准确传神,关键是郑伊健这位香港明星身上有难得的健康与大气,他往黄河长江上一站,真的是画中人,这个很关键。还有就是陈小春,在《霍元甲》的陈真出现之前,起码我很长时间没看到他的影视形象了,其实他是个好演员,他的演技在这部戏中得到充分施展,陈真的单纯、忠诚、执着,都被陈小春演绎得生动传神。值得一提的是,陈小春的精彩表演为《霍元甲》的续集《陈真》打下了基础,我现在倒是非常想看《陈真》了。除了郑伊健、陈小春,这部戏的其他演员也都不错,阵容很整齐,特别是几位新人的表演也很到位,假如我们不用老版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表演的话,那赵倩男等角色的演绎是成功的。
《霍元甲》第四个优点是制作好。吉安永嘉的郭钧总经理介绍,为了拍摄黄河、长城,全剧增加了近百万成本,但他们认为值。不难发现,《霍元甲》的投资决策人并不停留在做一部卖钱的翻拍电视剧的表层上,而是立足在做中国电视剧的百年精品。黄河长城等中华民族的符号,为《霍元甲》的传奇补充了更为大气与深入的文化语言,也丰富了电视剧这个只注重语言叙事的艺术产品的表现力。同时,这部戏在摄录美以及武术指导等各项硬件指标上,都是精益求精。
《霍元甲》的第五好是音乐好,不仅使用了亚视版主题歌,鲍比达的作曲也有很好的质感。第一集我是和谭飞等几位好友一起看的,当“昏睡百年”熟悉的主题歌响起,谭飞已经激动得耳角潮红,一时间无法褪去,他说:“太振奋了!这歌声是一种情怀,是我的少年梦,也是几代人的中华情!”的确,不管是《霍元甲》还是《上海滩》,主题歌是一种符号,是几代刚走出艰难困顿生活的中国人在物质水平不高的社会转型期所体验的另一种文化语境传递给我们的奋斗与希望的号角,所以我们难以忘怀,所以我们星火相传。这也正是《霍元甲》《新上海滩》这两部重拍经典剧在2007年再次风靡内地的社会人文背景所在,五好大戏《霍元甲》更是纠正了香港经典当年的文化局限与偏差,回归传奇本体,并直指人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