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士兵突击》的那天,我给曾睿发了短信说戏写得真好,作为编剧的家属,她非常谦虚说是导演好,给剧本增光,我说演员都很棒,很整齐,她问我:八卦一下,你最喜欢哪个角色?我说我都喜欢,各有特色,除了王宝强、陈思成两张明星脸外,很多演员我都不熟悉,但他们非常出色。曾睿说,那还是导演组的功劳,都是从地方话剧团找的。
半个月前,我看完《士兵突击》的前六集,曾写了点东西,说这个戏好,感人,大气。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说,还没到最感动的时刻,好戏在后面。作为长篇电视剧,前5、6集是个坎,这6集首先要抓住观众,也是全剧的整体气质的体现。许三多修路这个故事其实很难写得抓人和动人,但编导还是显出一定功力。但真正发力的还是在钢七连面临解散的那个段落。
我军从机械化部队向信息化部队转化快速跃进的历史大转折,正是许三多勤能补拙出好成绩飞速成长的好时光,而同时因为他的成材,老班长史今却不得不列入复员退伍名单。钢七连的离散,成为支撑这部30集电视剧的中坚。编导特别是导演,呈现出把握群像戏的实力,很多段落超级煽情,特别是史今这个形象,包涵了创作者对一代军人的深情关注,那种朴素的情怀,不在口号,而在真实的人。部队与军人在人性的面前成为职业符号中的一种,作为没有部队经历的普通观众,我们被钢七连离散所打动所热泪盈眶,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可能经历过的人生梦想在现实面前的不甘与守望。伍六一与史今一样,都是大时代、大转折中的弱者,从剧作角色功能而言,也都是为了塑造许三多的辅助呼应角色,但也写得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这个段落中,钢七连的连长高成的塑造也很成功,这个出身将府的后代,与农村走来的许三多成为钢七连最后的人。这两个角色的对话,编剧显示出不错的能力。高成也是这部成长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脉络清晰,真实生动。
的确,《士兵突击》就是集中写了四个人在大时代中的成长,是心灵的突击。主要的当然是许三多,他与成才是一组,全剧基本围绕这对农村来的新兵的成长结构全剧。还有一组是高成与袁朗,他们是始终在业务上对抗前进的关系,高成有角色性格的成长,袁朗虽然没有这个过程,但我们从他与许三多的交心中,可以看到他成为老A这个现代化多栖作战尖兵组领导者的成长前史,这个人物的塑造又用成才作为人物前史的影子,使得袁朗这个说教式的角色充满了性格魅力。高成、袁朗两位演员也是非常到位和准确,由于角色设置,袁朗的魅力更为突出。我很喜欢他们最后的那段对话。
高城:我的酒量一斤,跟你喝两斤吧。
袁朗:我的酒量二两,跟你喝,舍命!
虽然戏份不及许三多,但成才这个角色塑造也同样取得了感人的力量。他象个自幼天赋优越的武林中人,势必被打到人生低谷,他悟到真谛后,不放弃、不抛弃,这个钢七连的精神,成为他重回老A的关键。我一直没看过陈思成的表演,他真是个没有辜负中戏表演这个招牌的好演员,还是走心,特别是后半部。我很喜欢全剧的结尾,在归队的河上,袁朗的对成才说的那句话,相当感人,这个打动人心的台词,如果没有成才这个角色后半部的成功塑造,是没有呼应的,所以我说,陈思成的表演算是很靠谱。
《士兵突击》之所以把一群士兵写得生动感人,还有一点成功是在于用许三多一家的命运,写出军队大转折的社会历史背景。许三多的父亲写得非常成功,他是个社会历史的符号,他对三个儿子参军的初衷,起源于曾经的计划经济下“参军与考大学改变青年的命运”的观点,所以,在市场经济来到时,许三多的父亲希望三多早日复员。这个角色的最后一场戏是在拘留所,他与三多的那段对话,打开了这个角色的内心,好好活着,这个朴素的欲望有了与观众共鸣并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看完全剧,我才发现《士兵突击》没有一个女演员,就连可以出现的许三多的母亲也干脆就让她早点不在人间了。就是这个纯爷们戏,却不停在全剧的各个段落让观众潸然泪下。可以说,编导突破了部队题材的局限与旧模式,完全走到人物内心,走到人的欲望的基层,写士兵,但完全把士兵的那一身标志性的军装全部脱光了去写。《士兵突击》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中国电视剧,相信它在公共电视台的播出,一定会掀起一股热潮,我们将会谈论成长与欲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