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曾被比喻成镜子与窗子,镜子照见现实,窗子远望梦想,一个是现实的真实,一个是梦想的希望。新闻性与现实感是电视文化的主要特点,电视文化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主体形式后,它的这一特点也影响着相近文化产品的创作与生产,特别是电影产品在现实题材中的突围。
国产电影目前的确存在老少边穷的题材尴尬,在信息高度密集的电视文化面前,当代都市题材的创作遭遇瓶颈,虚假、矫情成为当代都市题材电影的通病。根治这一病态并不难,无非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但这一基本的创作要求与技能,却被不少编剧忽视。当面对《想唱就唱》这部电视电影时,我本能地有着一种观影抵触,但最后还是被深深打动。
“想唱就唱”其实是超级女声的宣传语,超女成为当代电视对大众影响力最大的文化符号,它包含着一夜成名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这并不是个新鲜的主题,因为人就是在活在梦想与现实间。但一年一度的超女、好男儿等电视平民娱乐大赛,无意放大了这个主题的名利诱惑与物质因素,“想唱就唱”这个催眠的口号,成为并不容易实现的梦想。
简小橹就是这样一个在被现实困住梦想的女孩。她是电视电影《想唱就唱》的女主角,她当年成为校园歌手大奖赛冠军后就退学,梦想能在歌唱的舞台上有所作为,但现实让她迷茫,去唱片公司遭遇性的“潜规则”骚扰,到电视台参加晚会也遭到钱势的排挤,尽管她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并不快乐,可以说,对现实的某些失望,她失去了对歌唱舞台的梦想。
这时候,影片的男主角出现了。他不是一个白马王子,而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快递员,其貌不扬,可以说是都市里平凡低微的,但他却很快乐,他的名字叫吴达,生活困顿、精神充实。快递这个随时闯入他人生活的特殊职业,让他很快相识了简小橹,目睹了她的失落与困惑,他想帮她实现梦想、重回舞台。
这时“想唱就唱”的歌唱比赛开始报名,吴达报名参赛,他用快乐的心态克服了歌唱本身的不足,一路战胜了很多强手,当走到最后的舞台,他又把亮相的机会给了简小橹,让她的才华展示给大家。简小橹成功了,她的唱片也得以出版。
吴达与简小橹这对人物的对立性的戏剧关系、差异性的角色设置形成了全片的叙事推动力。编导同时还塑造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比较成功的还是吴达工作的快递公司以及他的农村表妹。其实编导还是把影片的主题诉求点放在吴达这个人物身上。影片最后,简小橹在成功成为唱片歌星后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吴达也准备回山村,在父亲曾经工作的家乡小学做一名老师,他帮助小橹完成了梦想,自己也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或许那里更需要他,那里也更是适合他的星光大道。
可以说,《想唱就唱》讲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关于梦想与现实的青春梦,有着较强的生活质感。
作为超女、好男儿等大众娱乐产品的观察员,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其实是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著名导演张艺谋曾经为该节目录过宣传语,他说:“《星光大道》很感人!”的确,这个节目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因为我国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是各大电视台收视的主要支撑者,央视等电视机构不仅仅是一个强势媒体,而且还往往被异化成了一个具有某种特权的神话机构,所以《东方时空》曾一度成为全国信访中心。在文艺节目上,央视等同样被笼罩着被神话的面纱。当这层面纱被《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平民娱乐节目揭开后,这些百姓选手以及他们的至爱亲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真诚与谦卑,这三者混合在一起,化作每一轮被淘汰后的泪水与微笑,从而感动了我,感动了张艺谋们。因为在追求物质的今天,我们很多人的确很难静下心来,去遇见那样朴实的热爱生活的百姓,而他们还多才多艺,同时又卑微如尘。
首届《星光大道》的亚军是一个名叫扎约的小学老师,他来自《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那里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早在月冠军的争夺中,扎约表达的对贫困的家乡、对渴望知识的孩子的眷恋,深深打动了观众。扎约则带着山里的孩子,用浓郁的拉祜族风情把《星光大道》总决赛的气氛煽到了最高点,当扎约说那些第一次来北京的孩子们不敢登台是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怕普通话说不好时,全场观众泪如泉涌。一个山区走来的年轻老师,让都市繁华与山村贫困在国庆56周年的那一刻面对面,让城里的人却与山里的孩子心连心。我们要感谢扎约。扎约不甘家乡的贫困走到央视的《星光大道》,与其说是参赛,不如说是化缘,他用他的才艺与真诚为家乡争得了更多关爱的能量。假如扎约不走出那一步,我想,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的贫穷的家乡。有人说人和神在很多年前生活在一起,其实哪里有万能的神,还是那句话,从来没有救世主,拯救我们摆脱困境的还是我们自己。
扎约在央视获奖后,还是回到了家乡继续他的教师生涯。看到《想唱就唱》里的吴达,我就想起了扎约。一个是在电影里帮助失去信心的女孩,一个在生活中拯救家乡的孩子。吴达与扎约在帮助他人时更是发现了自己。
可以说,《想唱就唱》是一部源于生活的艺术再创造,成功的就是吴达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在目前都市题材中还是少见的。在描写唱片娱乐选秀的真实上,编导尽量克制了现实的残酷,选秀成了一个背景,让吴达的内心站到台前。
当然,作为电视电影,《想唱就唱》还是有着一些可以避免的弱点,我认为在围绕吴达、小橹的配角群像的塑造上,还是可以更静准些,有些人物完全可以删除,没有任何戏剧功能,这些角色的无效设置,使得影片前半部显得有些拖沓,吴达与小橹的交汇还是可以写得更精彩些。
但这些并不影响《想唱就唱》成为一部成功的电视电影作品。在影象技术数字化的今天,电视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电影与胶片电影两者共通的核心就是100分钟左右的叙事空间,怎样在这个时间的规范下,说一个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故事。国产电影目前缺乏的就是这样的剧情片,电视电影的创作是一个整体预备役,时刻为国产胶片剧情电影在锻炼与储备创作人才。电影频道本月推出的电视电影展播季,更是集中展现了这一预备役的成果,也是在国产电影创作的困顿的现实面前,让大家看到国产电影更好前景的梦想阳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