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琥珀》是当代话剧经典

(2006-07-27 12:34:35)
分类: 演出
    《琥珀》首轮演出时就看了,当时的感觉是一部很大气的话剧,印象深的有几点。
    首先是刘烨、袁泉的表演,包括现场演唱,刮目相看。
    其次是舞台的制作、调度、美术,大气。
    还有就是故事本身,心脏移植把人的精神与肉体巧妙地进行了戏剧性的设置,有了很强的戏剧冲突,后来,我看到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再说一次我爱你》就抄袭了车祸后心脏移植的这个戏剧点,我不知道刘德华是否有没有给廖一梅改编版税。
《琥珀》是当代话剧经典
    其实,抄袭《琥珀》的还有一部新加坡电影《爱情故事》,就是说通俗小说作者的故事,把姚妖妖的故事给变异了。第一次看《琥珀》是和虹影坐在一起,当然虹影不是姚妖妖那样的作家,但舞台上那些讽刺女作家的台词,总让我觉得别扭,因为身旁的虹影毕竟也是个女作家,有点出戏。
    前天,陪马丽文导演去看《琥珀》,同时也请了暗恋马丽文导演的陈大哥,安排他们坐在一起,我经常干这些不靠谱的事。
    再看《琥珀》,感觉非常好,可能是那场的观众很活跃。我觉得剧场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观众的互动。我记得很多年前,因为《生死场》,我特别喜欢田沁鑫,她导《狂飙》首演选在了北大,主演好像也是袁泉,我说一定要去北大看首演,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校园观众会带来社会观众不一样的互动效果,这是我读大学时的经验。那年海淀的路还没有现在顺畅,一路堵到北大迟到了,当时我们的票座位很好,前排中间的,等到换场也没领位员带我们,我们只好像犯了错误一样猫身走到那一排,看到座位已被坐满,一位教授模样的观众几乎用愤怒的表情看着我:“你们太不尊重艺术了,迟到还想坐好座位,我们北大一到点就不对号了。”于是我们只好坐到后排看完全剧,北大的观众的确很严肃,剧场效果并不活跃,一点感觉都没有。
    前天看《琥珀》,剧场效果很活跃,特别是姚妖妖的几场戏,以前讽刺通俗小说的很多台词,我觉得现在用在网络文字特别是博客文化上特别准确,依然不落俗、不过时,为什么?我觉得任何时代,人的底层欲望都要有一个大众世俗化的管道出口,前几年是低俗文学,现在是多元化的博客平台,《琥珀》正是抓住了人的这一基本欲望点。我很喜欢《琥珀》中引用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一个人的疯狂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是一个时代的疯狂是常见的,也是最有摧毁性的。当最后那个伪摇滚摘掉长发头套疯狂地唤醒高辕时,我乐坏了,那哥们认真得真像个小丑。我还特别喜欢那句台词:“婊子是牌坊的通行证,牌坊是婊子的墓志铭。”
    用高辕这一大众文学的从业者的社会背景的故事线,《琥珀》的编导打造了舞台剧剧场气氛最为活跃的明快色彩,增强了可看性,而这一可看性没有因为时间而落伍,可见孟京辉的嬉笑怒骂的确是下了功夫的扎实的好文章。
    再看《琥珀》,我深深被高辕与小优的爱情所打动。第一次看,我对那个以死相约的菊花之盟印象深刻,我觉得是个带有断背山色彩的好的电影故事,那个两个男人诚信的故事被小优用来说明她对旧爱的厮守。但关键在浪子高辕眼里,她却是个把骗子都骗了的女人,因为高辕已经爱上了小优,的确,骗子往往对真实的要求又高于普通人,这就构成了《琥珀》爱情戏剧冲突最大的动力,交织于刘烨、袁泉两位优秀的舞台剧演员。
  《琥珀》是当代话剧经典 
   我常常说,现在的确缺少很好的男女爱情电影故事,因为男女爱情故事有很多固定的俗套,以前无非是大战乱大时代造就滚滚红尘,后来是封建的家长式的八十年代的爱情啊你姓什么,以前中国电影的爱情男女一般都是历经磨难后两人终于能拥抱接吻上床,但现在生活的真实大多是上床容易相爱难,也给很多编剧出了难题。爱情是自然属性的东西,传统的爱情故事都是把自然属性的对立面——社会属性作为爱情的戏剧冲突面,包括《断背山》等所谓感人的同志文学作品,也都是这一套路。而《琥珀》里的爱情,没有社会属性的对立,而是集中在自然属性的人性的挣扎中,那种人对爱的迷恋、对真的渴望。所以《琥珀》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成为可以传世的经典话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