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静蕾考验王朔考验电影观众

(2006-06-30 11:28:47)
    一直关注老徐的这部《梦想照进现实》,起先完全是因为老徐,因为从《宫里的日子》搁浅、老徐成为徐博客后,突然冒出一个只有两个演员、一个场景的90分钟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一大吸引我的地方。
徐静蕾考验王朔考验电影观众
   首映式上才看到这部新片,未进影院,就依据海报上的鸣谢与协拍信息,我就知道《梦想照进现实》是很成功的一部商业电影。原本以为这部新片除去老徐的导演、主演现金稿酬,该片先期现金成本很低,但看到先力器材的合拍以及众多植入广告,很明显这部影片老徐几乎是没动什么自己的现钱,就差把宏状元粥店置入到电影中了。这部《梦想照进现实》对于老徐最大的意义就是,她成为很合格与精明的电影商人。
    当然电影还是很成功的。
    深夜,电视剧的年轻女主演主动打电话给已经大脱的中年男导演,想见面聊聊。这很像一夜情的引子,但老徐坚决指向了一夜聊的内心战役。如何让一个场景中两个人的一夜聊的故事度过90分钟银幕,这是考验徐静蕾作为电影导演的能力了。我认为老徐完成得相当不错。影片有着五大段落的层次结构,有着辞演事件以及梦想与现实辩论的两大实与虚的戏剧张力,老徐在100多平米的有限空间内,找出了众多视觉兴奋点。
    就表演来说,韩童生很见功力,而老徐则是用本色取胜,可以说,你想知道老徐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你就去看这部《梦想照进现实》吧。其实,演员有两种类型,一是戏剧性演员,能胜任舞台剧以及写意化的电影,比如中戏靠苏联体系培养出的演员;二是纪实型演员,能把自己演成跟纪录片里的真人一样,我认为电影学院就要培养这样的演员,适合电影。徐静蕾在《梦想照进现实》里,就达到了纪录片里的真人的表演状态。
    电影的成功还有王朔的出现。
    再说老徐不是王朔的红颜知己,那就显得有点矫情与虚伪。在老徐成为导演后,《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其实都有王朔的影子。王朔第一次在徐静蕾电影里亮相,是署名《宫里的日子》编剧,而把成品亮给我们的首先是这部《梦想照进现实》。在这部电影公映之时,王朔的最近的一部小说《看上去很美》的电影也刚公映结束,而他10多前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进入重拍的倒计时。可以说,王朔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在上世纪末,在中国文学的大众时代的末期,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中国影视剧。但从《看上去很美》至今,王朔始终没有作品公开亮相,但中国走进了新的世纪,大众也彻底转入了视听文化主导市场的现实,王朔语文是否还能引发大众的热情?徐静蕾用《梦想照进现实》直接把王朔推到了大众主导的娱乐农贸市场的大门口,考验他!这是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最大的直觉感受。
    在《梦想照进现实》里,其实你可以看到三个人在对话:一个是王朔,一个是徐静蕾,还有一个活在现实里的那个电视剧导演。三个人中,只有王朔不在现实里,所以他还会说出光和光只会在最黑的地方见的精彩的话。大师的第一个台阶是潮流的先锋引领大众,大师的最后的台阶是沉淀出孤独与深刻而暂别大众。王朔一直在大师的路上行走与攀登。
    看《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真实的徐静蕾。生于70后的老徐既有一批60年代文艺男中年的思想好友,也有80年代后韩寒那样的哥们,老徐包容了这两代人各有的失落与欲望,也吸收了这两代人值得肯定的优势。在这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老徐通过这个角色体现的价值观是属于这个世纪的。
    可以说,《梦想照进现实》是徐静蕾导演作品里的幸福中转站。从电影本身而言,是成功的商业电影,而可能不是大众电影,而王朔语文是否能影响新世纪的大众,这也是不能给出直接答案的问号。所以,徐静蕾用电影在考验王朔的现在时,也在考验中国观众对国产明星电影多样化的观赏承受能力。老徐真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