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电行业的几个关键点——

2022-05-13 09:27:54

关于家电行业的几个关键点——

关于家电行业的几个关键点——

1、

RMB贬值,有利于出口型制造业。

2、

从期货市场来看,铜、铝、铁、不锈钢、PVC的价格正在往下走。

3、

家电的升级换代与新增需求并存。

参考文章——

行业观察   本币汇率贬值刺激出口,

家电行业复苏预期强劲

乾隆财经

   2022-05-06 16:39   上海上海乾隆网络科技官方帐号

网页链接

观点总结】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下跌超400点,

现报6.6844,日内跌幅达0.67%。自2022年4月1日以来,在岸人民币最高贬值超过2700点,贬值幅度达到4.3%,离岸人民币贬值超5%。

展望2022年全年,

如果美国通胀、经济基本面等未出现明显转向,预计美联储加息预期仍将持续,而如果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中偏宽松基调,中美利差维持低位以及国际资本外流或仍将持续,短期内贬值态势将延续,利好以外币结算为主的出口企业。此外海运整体运价延续回落趋势,4月22日SCFI已连续14周下跌,叠加关税豁免带来利润弹性也将增厚业绩,或利好出口消费行业景气提升。

内需方面,

2022年,经济“稳增长”基调下,两会提出要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国内各地逐步出台刺激消费措施。同时,地产政策暖风不断,整体市场有望回温;大家电行业具备地产后周期属性,地产修复预期增强,有望拉动白电、厨电等大家电消费需求。

复盘历史上的三次人民币贬值的逻辑相关性。

2022年3月,

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叠加国内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状态,使

得中美货币政策错位,

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利差降至历史低位。中美利差收窄成为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因素之一,4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3日较大幅度下调。复盘历史三次人民币贬值,近期人民币贬值与2018年中美央行政策背离下人民币贬值阶段较为类似:

(1)2018年:美联储政策收紧,

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3次降准,我国央行政策与美联储政策背离是本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2)2019年8月:2019年8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一方面主要系美国加征进口关税等贸易负面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2019年7月底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

(3)2020年年初: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得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

在美国受到疫情冲击前美元上行走势对人民币形成贬值压力。

反映到涉及外汇结算的商品贸易层面,

对于外销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来说,在人

民币存在较强韧性不会大幅贬值的前提下,

人民币一定幅度贬值,对于生产要素在国内的部分外贸企业来说,将--定程度提升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根据天风证券梳理的最新年报期所披露外销收入占比高于30%的核心家电标的,将其2016-2021年毛利率、净利率与年内人民币兑美元走势进行对比,得到结果如下: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

2016-2021年间,大部分海外业务占比超30%的家电标的在人民币贬值的年份盈利能力同比改善,在人民币升至的年份盈利能力有所承压。其中,外销占比较高的新宝股份(20年外销占比77.1%)、莱克电气(20年外销占比69.5%)毛利率走势与汇率变动方向完全保持一致。此外,20-21年家电企业盈利能力变动与汇率走势差异较大,主要因为近两年疫情对终端需求的影响、原材料价格高涨对成本的影响为企业盈利能力主要影响因素。

大型家电行业国内表现概况:

2021年国内市场恢复性增长

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恢复性增长。

2020年受疫情冲击,整体家电市场一季度销售较弱,二季度开始经营逐步恢复,全年市场规模有所下滑。2021年,面对复杂波动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在保持总体平稳的基础上继续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就家电行业而言,整个行业进入存量换新的发展阶段,整体销量需求趋于稳定,产品均价受益于结构升级而稳步提升。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市场零售额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恢复至2019年市场规模的98%左右。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止跌上扬主要得益于:、下沉市场的规模快速扩张,高端市场蓬勃发展。

家电线上市场走向主导地位。

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形成的网络消费习惯得到延续,在国内散点疫情反复的环境下,家电线上占比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线上销售额4,663亿元,占整体市场比重达到52.9%,较2020年提升2.5个百分点,我国家电零售形成“线上主导、线下辅助”的新局面。

中国大家电零售额规模增速优于整体市场,

其中集成灶、洗碗机、干衣机等新兴品类表现更佳。根据中怡康,2021年中国大家电零售额4,818亿元,同比增长8.5%;2021年中国厨电零售额2,319亿元,同比增长8.7%。根据中怡康:(1)白电方面:空调:2021年空调行业零售额微增0.5%,达到1,576亿元,房地产转淡,夏季气温低于往年等因素影响使得空调零售额规模增长较缓慢。冰洗:2021年冰箱、洗衣机行业零售额分别达到981亿元、7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和7.3%;冰箱、洗衣机行业零售额规模持续增长,主要系受益于结构升级带来的均价提升。干衣机:2021年干衣机零售额达到76亿元,同比增长123.5%,主要系经历多年市场培育,产品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厨电方面:油烟机:2021年油烟机行业零售额382亿元,同比增长7.0%,主要受益于产品普及率逐渐提升。集成灶:2021年集成灶行业零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43.5%;集成灶对传统烟灶产品存在替代效应,行业规模增长受益于产品渗透率提升,以及高端化带来的均价上移。洗碗机: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2021年洗碗机零售额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20.2%。

海外市场:

2021年出口增长延续,今年上半年增速压力显现

根据海关总署,

2021年中国家电出口金额为6,382.43亿元,同比增长14.1%;同期中国家电出口量为387,341万台,同比增加10.1%。得益于全球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家电产业链生产供应能力的持续稳定,202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出口延续了2020年的增长趋势。由于高基数效应,2021年下半年开始,家电出口增速放缓。2022年,俄乌地缘冲突爆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等外部因素作用下,家电出口不确定性增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家电出口金额897.02亿元,同比小幅下滑5.9%;我国家电出口量54,911万台,同比下降7.9%。

从品类来看,

2022年1-2月,三大白电中仅空调出口实现同比增长。根据海关总署,2021年空冰洗出口额和出口量都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冰箱出口额实现双位数增长,空调出口额实现双位数增长。2022年1-2月,空调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出口1,092万台,同比增长4.5%,对应出口额104.95亿元,同比增长13.3%;而冰箱、洗衣机出口规模有所下滑,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均价提升,出口额同比下降幅度小于出口量。

驱动逻辑整理

2019年来国内家电消费刺激政策层出不穷。

2019年以来,

国家政策主体对家电消费的刺激可划分四个阶段:

1)

针对首批家电下乡产品引导换新:2019年1月,发改委、商务部等10部委推出相关方案促进家电消费,此时距离2008年第一轮“家电下乡”政策已经十年,第一批家电下乡产品已超过了工作年限,家电消费需求也已发生变化,从品类上看,当时家电消费总体保持稳定,且伴随国内主要大家电逐步进入存量时代,家电消费以市场引导为主,国家层面选择基于产品创新刺激消费白电、黑电、厨大电等大家电品种,同时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实施补贴购买政策。从推行力度上看,该政策更多是引导性、鼓励性和地方自愿性行为,将实施政策的主动权交给地方,较上一轮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政策相比力度较小。随后,北京率先响应推出家电节能补贴,单台家电最高给予800元的消费补贴。

2)

基于节能减排背景推行绿色、智能家电: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国家政策向绿色、智能家电引导。2019年6月,七部委针对绿色制冷提出指引:从目标上看,方案对制冷产品能效及市占率提出目标,并提升能效准入水平。到2022年,家空、多联机等制冷产品市场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占有率提升20%;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搞笑制冷产品占有率提升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千瓦时左右。消费促进方面,国家要求加大绿色高效制冷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绿”5等措施,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居民购买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更新更换老旧低效制冷产品。

3)

驱动大家电存量市场更新换代:2019年6月,三部委推出消费品更新升级相关方案,将促消费重心放在家电产品的更新需求上,符合现阶段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主要大家电品类在国内城市家庭的普及率超70%,冰洗接近饱和,空调向一户多机方向发展;虽家电产品在农村家庭普及率较城市仍存在差距,但伴随国家城镇化持续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2008-2012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政策的助推,农村家庭冰洗普及率快速提升,其他大家电品类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因此,刺激政策主要指向扩大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需求,鼓励节能、智能新型家电消费,促进家电产品的结构升级。

4)

新冠疫情下促进家电消费扩容:20年3月疫情初期,国内通过扩大消费对疫情影响加以对冲;伴随国内多地散发疫情的持续,21年起国务院对促消费政策再加码,考虑到汽车、家电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大头,亦为疫情中受冲击较大领域,因此政策更具针对性,针对家电补贴采取因地制宜策略。

地方层面刺激消费形式以发放消费券为主。

1)

因新冠疫情对国内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自20年起国内多个家电厂商及家电KA,就主要大家电品类推出消费券活动,而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所推出的消费券相对较少。

2)

伴随国家政策逐步倾向家电换新、绿色智能家电,21年起多个地方政府主导当地消费券发放,品类端逐步偏向汽车、家电,家电主要覆盖大家电品种(白电、厨大电、彩电)。

3)

22年4月北京市发布促进绿色节能消费政策,将于今年4月至9月,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超过3亿元北京绿色节能消费券。此次消费券发放为地方主题联合京东及家电KA,对空气净化器、洗碗机、电视机、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电饭锅、打印机、投影机、电风扇、坐便器、净水机、淋浴器等20类品种进行补贴。对比09-12年家电“三大政策”,从覆盖品类看,彼时地方主体主要针对于大家电和常用厨房小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和推广,涉及品种范围较小,此次补贴适用品种还包括投影机、显示器、空气净化器等新兴家电品类,且后续数量将会陆续增加。在折扣力度上,消费者除了领取绿色消费券,还可以叠加企业的优惠券以及以旧换新的活动优惠一起使用,且优惠券还可以在4-9月期间每月都可领取,折扣力度较大。在发放渠道上,07-13年的补贴主要通过线下进行,此次北京补贴则更为多样化,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和手机等多种方式领取补贴,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天风证券认为,北京此次实施,未来可能更多城市跟进。同时,去年以来涨价是影响需求的一大因素,消费券有利于一定程度上抵消涨价的不利因素。

家电消费刺激落地的影响面

1)

新增需求:大家电方面,截至2020年,国内大家电品类渗透趋于平稳,其中冰、洗、彩电渗透率趋于饱和,空调、吸油烟机两大品类仍具备较大渗透空间。小家电方面,基于欧睿国际数据,与日本市场相对照,国内消费者在清洁、个护、衣物护理等小家电上支出占比较少,对应较大新增需求空间。考虑到农村消费市场人口基数达5.3亿数量庞大,以及国内持续散发疫情对家电购置需求的影响,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家电下乡政策以及消费券的推出有利于挖掘国内家电品类的新增需求。品类端,和上一轮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不同,此次北京消费刺激政策纳入了很多家电新兴品类,如投影机、坐便器、净水器等,伴随全国多地家电消费刺激覆盖品类的拓宽,有望催化国内小家电(微波炉、电饭煲等)以及扫地机、投影仪(目前保有量较低)加速渗透。

2)

更新需求:更新需求主要为刺激目前在国内渗透率较高的大家电品种(如空冰洗、烟灶、彩电)以及主要小家电品类(如电饭煲、微波炉)。大家电方面,经测算,21-25年间我国空、冰、洗、烟机内销量将分别达到5.2/3.0/2.2/1.1亿台,其中更新需求带来的销量占比分别达60.3%/89.9%/86.0%/55.7%。因此,从换新角度看,天风证券预计国内家电刺激政策对大家电的换新需求的催化力度排序为:冰箱>洗衣机>空调>油烟机。小家电方面,基于产业在线数据,考虑5年换新周期,预计21-25年国内电饭煲、微波炉将释放4.8/3.5亿台更新需求。

因此,

目前国家政策正向家电需求刺激倾斜,伴随北京家电消费补贴的落地,预计国内各地将加强以消费券、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的活动力度,且覆盖家电品类将由大家电逐步向新兴家电,促进家电更新与新增需求的释放。伴随国内疫情缓和,预计国内渗透率较高的大家电品种(如空冰洗、烟灶、彩电)、主要小家电品类(如电饭煲、微波炉)以及目前保有量相对较低的新兴品类(如扫地机、投影仪)有望受益。

地产政策回暖,

刺激大家电需求。

2021年9月起,

地产政策端逐显回暖迹象,9月央行季度例会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1年10月高层密集发声要推动楼市健康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于经济

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谈到货币政策、房地产等方面,提出要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会后中央多部门跟进表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今年“稳增长”的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有望回温。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过60城调整房地产政策,包括降低首付、下调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限额,放松限售限价,购房补贴等方面。

根据贝壳

研究院,今年3月起,二手房经理信心指数的成交量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成交量修复预期较强;而新房交易受到利率差异、资金流转、房企风险等因素影响,回暖表现滞后于二手房市场,但修复预期得到改善。虽然目前房地产销售数据未迎来拐点,但随着政策边际宽松的传导,销售情况有望得到改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回暖。大家电行业具备地产后周期属性,虽然目前已经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更新的阶段,但地产端的边际改善仍对大家电消费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家电出口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

2022年中国家电出口延续高增长趋势的难度较大。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放缓,预计增速回落至4.1%,较2021年下降1.4个百分点,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将影响贸易量增速。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表示,虽然中国家电行业供应链优势明显、韧性较强,但考虑到全球通胀预期高涨、俄乌地缘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供给紧张、全球经济复苏增速放缓等因素,预计2022年中国出口较难保持高增长,家电出口增速大概率放缓。

另一方面,

RCEP生效为中国家电出口带来新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又称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4月18日,RCEP15个成员国中已生效成员国达12个。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余14个成员国进出口2.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4%;其中,出口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海关总署表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进出口额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东盟在RCEP生效后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家电作为中国出口重要产品之一,行业出口端将享受RCEP红利,家电出口增速有望受到一定提振作用。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转变下,中国家电出口端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海内外综合实力较强的家电企业将脱颖而出。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

2022年2月11日至4月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3,587.91下降到3,117.75,连续8周下降,降幅达到13.10%。本次海运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主要系因为国内疫情防控升级,物流受阻影响供应链运行,原本一箱难求的海运供需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4月15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表现有所转变,小幅上涨至3,128.45,表现趋于平稳。4月16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旨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预计国内疫情对物流及供应链的影响有望逐步缓解,对家电进出口造成的影响将逐渐减少。

大家电产品再迎涨价潮,

推高卖新成为行业主线。

2022年3月大家电线下均价普遍提升,

家电行业涨价潮再起。2021年初,国内家电行业已经历了一次涨价潮;如今过去一年,多家家电企业再次宣布新一轮提价。公开资料显示,海尔于2022年3月16日起上调空调等产品价格,涨幅约8%-10%;美的于2022年3月16日陆续上调各类产品价格,调整幅度在5%-20%;2022年4月初,格力、奥克斯、TCL等企业亦传出产品涨价消息。根据奥维云网线下监测数据,2022年3月,空调均价同比增加520元达4,077元/台,冰箱均价同比增加1,089元达6,595元/台,洗衣机均价同比增加579元达4,372元/台,集成灶均价同比增加852元达10,350元/台,洗碗机均价同比增加646元达7,468元/台。

推高卖新”成为大家电行业主方向。目前中国家电市场是典型的存量升级市场,而大家电新增需求相对更受房地产影响,原材料和运输等成本的提升、疫情防控不确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家电消费需求。奥维云网指出,整个家电产业的经营逻辑已经转向推高卖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以及消费观念持续变化的背景下,家电产品结构优化、性能升级,从薄利多销转为厚利精销,是缓解整个行业经营压力、推动行业持续扩张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大家电产品,由于其使用年限较长、更换频率相对较低,产品智能化、高端化、套系化是主流发展方向。随着时间推移,产品升级换代叠加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的政策支持,产品涨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小。

线下大家电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根据奥维云网线下监测数据,2021年,大多大家电品类的线下高端占比保持上升趋势:冰箱、洗衣机、空调、油烟机、洗碗机的线下高端占比分别为60.7%、55.5%、26.4%、41.4%、32.8%,分别同比增加9.0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8.5个百分点。可见,冰箱、洗衣机、油烟机、洗碗机的线下高端占比提升较快,且冰箱、洗衣机的线下高端市场发展相对更加成熟,占比过半。

关注受益地产复苏相关的大型家电和受益人民币贬值出口的小家电相关标的

1、

白色家电: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海信家电

2、

厨电:老板电器亿田智能火星人

3、

小家电:飞科电器小熊电器九阳股份科沃斯

4、

出口品为主:莱克电气石头科技三花智控德昌股份新宝股份

参考资料:

20220425-天风证券

—家用电器行业研究周报:从家电消费刺激政策看行业走向——2022W17周度研究

20220425-安信证券-家用电器行业快报:

人民币贬值对家电企业的三重影响

20220428-东莞证券-大家电行业深度报告:

地产暖风不断,推高卖新助力行业增长

20220427-兴业证券

—海外家电轻工重点公司2021年报总结:产品多元布局,供应链管理能力决定胜负

20220426-开源证券—家电行业投资策略:

海外家电轻工重点公司2021年报总结产品多元布局,供应链管理能力决定胜负

海信家电分析报告:

多元业务新起点,白电小巨头再启航

网页链接

2022-04-15 10:22

1、

公司介绍:白电综合品牌,多元业务成型

1.1、

历史:国内白电综合品牌,深耕行业三十余载

初创期(

1984-2001):快速崛起,两地上市。海信家电最早可追溯至 1984 年在广 东成立的“珠江冰箱厂”,主打容声品牌。1992 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广东科 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扩大。1996 年成功赴港上市,1999 年于深交所挂 牌交易,实现 A+H 股上市。

扩张期(

2002-2017):蓬勃发展,业务扩张。2002 年,海信集团收购北京雪花冰 箱厂进入冰箱业。2003 年,与日本日立合资成立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开 始涉足商用空调市场。2006 年,科龙电器与海信集团实现重组,并于次年更名为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海信科龙与惠而浦联合成立公司,进行洗衣 机全球产销。

转型期(

2018-至今):加速拓展,多元布局。2018 年,海信科龙改名为海信家电 集团,同年收购欧洲家电品牌 Gorenje 以及中国约克多联机业务,扩大海外战略 布局、延伸业务范围。2019 年海信家电受让联合贸易持有的 0.2%股权后,将海信 日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21 年海信集团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布局新能源领域,进军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板块业务。

1.2、

股权:混改完成,治理优化

混改后海信家电

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混改之前(截至 20Q3),海信集 团为海信家电实控人,持股比例为 32.36%;青岛国资委 100%控股海信集团,因 此青岛国资委为海信家电最终控制人。2020 年 12 月 24 日,海信集团以海信电子 为主体,公开增发 4150 万股(占增发后总股本的 17.2%),引入青岛新丰作为战 略投资者。此外,青岛国资委将所持有海信集团 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华通集团(青 岛市直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混改后,海信家电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截至 21Q3,青岛新丰及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共计持股海信家电约 27%;海信集团 对海信家电持股比例降至 26.79%。海信家电实际控制人由海信集团转为无实际控 制人。

混改有望引入股东资源、

释放组织活力。战投股东青岛新丰与上海海丰为一致行 动人,海丰为亚洲区领先的航运物流企业,经营网络覆盖 14 个国家和地区的 72 个主要港口,混改后海信家电与青岛新丰在业务上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出海 战略。此外,混改也有助于改善国有独资企业管理低效的问题,释放组织活力。

1.3、

财务:营收稳步增长,盈利整体上行

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助力规模扩张。

2006-2021 年公司营收由 69.78 亿元提升至 675.63 亿元,15 年 CAGR 为 16.34%。除内生增长外,外延并购对公司营收规模 的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伴随海信日立(19Q4)、三电控股(21Q2)相继并表,公 司开启增长新阶段。

白电业务占据主导,

暖通空调占比提升。白电为主营业务,2021 年占比达 79.1%。伴随中央空调的海信日立的并表,暖通空调业务占比由 2016 年的 38.8%提升至 2021 年的 45.0%,冰洗业务占比则由 47.8%下降至 34.1%,暖通空调取代冰洗成 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内销业务占比过半,品牌出海顺利推进。2021 年公司内销、外销占比分别为 65.72%、34.28%。近年来,随着公司品牌出海战略的顺利推进,公司外销收入由 2016 年的 84.6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31.6 亿元。

毛利率稳步改善,

整体稳定在 20%左右。近年来,公司毛利率稳步改善,由 2018 年的 19.01%提升至 2021 年的 19.70%。分产品看,2021 年公司暖通空调/冰洗/其 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6.3%/16.7%/15.5%。2019 年海信日立并表,受高毛利中央 空调业务增长的带动,公司暖通空调毛利率已超过冰洗。分区域看,2021 年公司 内销/外销毛利率为 29.3% /8.5%,内销盈利水平远高于外销代工。

2、

长期逻辑: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未来增长空间打开

2.1、

白电业务:深耕细分+品牌出海,白电二线龙头突围

内销:

深耕冰箱三十载,空冰市场份额居前

容声品牌底蕴深厚,

公司冰箱份额领先。容声和海信为海信家电主要的冰箱品牌,截至 21H1 年,海信系(海信+容声)冰箱销量市占率为 18%,位居行业第二,仅 次于海尔。其中,容声前身为广东珠江冰箱厂,自 1983 年生产第一台容声冰箱以 来,深耕冰箱市场近三十年,品牌底蕴深厚,地位巩固。容声冰箱长期引领行业 创新,1993 年研发出国内首台无氟冰箱,2006 推出 SPA 原生态冰箱、2019 年推 出集合“智慧无水雾控湿、AI 负离子除菌杀毒、SUPL 多频光照养鲜”三大核心技 术的 WILL 冰鲜箱,能够让果蔬食材“继续生长 7 天”。

据 AVC 统计,

2021 年容声冰箱线上销售额为 71.78 亿元,市占率达 12.15%,同 比-0.01pct;线下销售额为 33.11 亿元,市占率达 11.51%,同比+0.72pct。近年来,国内冰箱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容声品牌持续升级,2021 年万元以上冰箱中容声 线上销额市占达 3.17%,线下销额市占达 6.65%。据中怡康数据统计,截至 21H1,国内空冰洗销量 CR3 分别为 83%/68%/71%,冰 箱行业销量 CR3 低于空调和洗衣机。从结构来看,截至 2020 年,空冰洗销量 TOP1 品牌市占率均在 34%以上,但第二大品牌的市占率分别为 30%/18%/28%。海信家 电作为冰箱销量第二大品牌,未来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深耕细分市场,

发力新风空调。“两高一新”(高能效、高品质和新风功能)成为 国内空调产品升级趋势,空调细分市场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司持续发力新 风空调细分市场,相继推出新风空调、母婴空调、大风量空调、智慧空调等差异 化产品。据AVC统计,2021年新风空调线上零售规模达8.2亿元,同比增长492.7%; 线下销售额达 19.1 亿元,同比增长 57.4%。公司于 2008 年便布局新风空调,经过 10 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成为行业新风 空调领域标杆企业。据 AVC 统计,2021 年 10 月海信系新风空调线上/线下零售额 份额分别达 13%/18%,位居行业第二/第二。2021 年新风空调线上/线下渗透率为 1.00%/5.69%,在健康消费趋势下,未来新风空调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 新风空调细分赛道的领导品牌有望持续受益。

外销:

三管齐下助力全球扩张

自主品牌出海成效显著。

早在 2006 年海信集团便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 的国际化战略,并成立国际营销公司,将原科龙系空冰海外业务并入,构筑统一 的海外销售平台。目前海信家电自主品牌出海战略成效显著,2021 年海信冰箱在 中东非洲/澳洲地区销量份额达 11%/9%,位居行业第一/第五。全球并购扩展业务边界。为完善海外白电业务布局,2018 年海信家电并购斯洛文 尼亚品牌 Gorenje(古洛尼),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区域和业务边界。Gorenje(古洛尼) 为欧洲四大家电集团之一,生产设施分布于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捷克、瑞典、荷兰,主要收入来自于德国、俄罗斯、荷兰、斯堪的纳维亚等地。Gorenje 集团旗 下拥有 8 个品牌,其中 Gorenje 和 ASKO 为国际品牌。据 Euromonitor,2021 年 Gorenje 集团在东欧地区的大家电零售量份额为 4.7%,位列第 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央空业务:行业快速成长,龙头持续受益

行业:

中央空调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空间广阔

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已近千亿,

家用市场加速扩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2-2021 年间我国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由468亿元增至1120亿元,9年CAGR达10.2%。2021 年同比增长 27.0%。其中,受益于小型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中央空调 市场加速扩容,规模占比由 2015 年的 26%增长至 2021 年的 33%。多联机为主流机型,占比过半。从产品形态上,中央空调主要有冷水机组、多联 机、溴化锂、单元机、末端、热泵两联供机组(含户式水机)等六大品类。多联 机凭借安装简单、施工周期短、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性好等优点,逐步成为市场 的主流机型,2021 年多联机占比达 52.3%。2012-2021 年国内多联机市场规模从 208 亿元增至 675 亿元,9 年 CAGR 达 14.0%,2021 年国内市场规模累计同比增 长 31%。

竞争梯度清晰,

国产品牌领先。国内中央空调品牌梯度清晰,据艾肯网统计,按 照 2021 年销售规模大小可将各品牌划分为 6 个梯队,第一个梯队为销售规模 100 亿元以上的品牌,主要包括格力、美的楼宇科技、大金和日立;海信及约克在第 三梯队,销售规模在 40-60 亿元。从市占率来看,21H1 市场 CR3 为 42%,CR5 为 58%,市场较为集中。其中,国产品牌整体占优,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市 占率分列 1、2、6、9 名。

精装房渗透与新基建扩容有望成为行业未来成长的两大驱动力。

据 AVC 统计,2016-2021 年国内精装修楼盘开盘套数由 115 万套增长至 286 万套,精装修渗透率 由 12%快速提升至 35%,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率也由 18H1 的 17%提升至 21H1 的 36%。目前主流品牌一拖三中央空调整体价格在 2.1-3.6 万元/套,与之对应的 中高端分体式空调整体价格则在 1.5-2.8 万元/套,二者价差基本缩窄至万元以内。整体来看,精装修渗透提升+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率提升将继续推动家用中央空调 市场增长。工装市场方面,伴随新基建的落地,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枢纽等基 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中央空调工装市场的扩容。

海信日立:

品牌+产品+渠道立体化优势突出,龙头地位稳固

日立+海信+约克”三大品牌高低互补,综合市占率行业领先。子公司海信日立规 模快速增长,营收由 2011 年的 21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84 亿元,10 年 CAGR 达 24%。其中,日立是核心品牌,定位高端,主打多联机。据 AVC 统计,2021 年 1-7 月日立中央空调在中高端地产精装配套 5 万元和 10 万元以上楼盘中市占率 分别为 60.2%和 33.8%,均位列第一。据艾肯网统计,21H1 日立多联机市占率为 18.2%,位列第二,仅次于大金。海信是 2012 年海信日立推出的自主品牌,定位 性价比,品牌规模位居第二梯队;2018 年江森自控将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转移 至海信日立,品牌定位介于日立与海信之间,品牌规模位居第三梯队。整体来看,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三大品牌高低互补,21H1 多联机市占率达 23%,位居行业第一,在主流机型多联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产品矩阵完善,

应用场景丰富。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产品矩阵完善,涵盖家用、商 用多种场景。家用中央空调包括 5G 荣耀家系列、荣耀家系列、Ai 家系列、变频 R+等系列产品,荣耀系列以业内唯一搭载 nano TM技术,在抑制霉菌、细菌、臭味、过敏物质,分解 PM2.5 附着的致癌物方面表现亮眼,Ai 家成为行业首款场景中央 空调,变频 R+系列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和直流变频技术,快速升频,实现高 效快速制冷制热,居家体感更舒适。商用中央空调涵盖轻型商用系列、商用变频 多联机系列、水动力机组系列、风冷模块和末端产品系列以及空气源热泵等系列 产品。其中轻型商用嵌入机主打小巧美观,变频多联机设置三维立体感温,更好 满足人体舒适性,空气源热泵蓝焰系列采用先进的带补气增焓的压缩技术,改善 冷媒循环系统,有效解决了寒冷地区的制热问题。

渠道体系完备,

专业化程度高。中央空调家装渠道集中度较高,2021 年 CR3 为 56%、CR5 为 74%,其中“海信+日立”市占率达 18%,位列行业第三。工装渠道集 中度稍低,21H1 CR3 为 39%、CR5 为 51%,“海信+日立”市占率为 10%,位列行 业第三。日立品牌在高端楼盘优势明显,已与融创、保利、新城、龙湖、碧桂园 等全国 400 多家知名地产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 2020 年荣获龙湖集团年度 “A 级供应商”称号。家装渠道方面,公司加大市场投入力度,推进线上线下直营 店一体化发展。消费者可在线上进行预约,实地到店体验产品,并在 2020 年打造 首家全品线、全品牌的“海信品质之家”家电体验中心,提高客户线下沉浸式购物 体验。截止 2021 年底,公司全国销售网点累计 2137 家,其中中部地区网点分布 更为密集,渠道下沉明显。

2.3、

汽车热管理业务:并购三电控股,新业务未来可期

相较燃油车,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壁垒更高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难、

价值高。汽车热管理系统是用于调节汽车座舱温度及 汽车零部件工作温度的系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只需制冷,制热则利用发动机余 温,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和动力总成冷却系统。电动车热管理系统不仅需制冷 还需制热,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相比 燃油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更复杂。主要体现在:1)新增零部件和部分零部 件电动化;2)新增电池热管理系统;3)相较发动机,电池和电机电控系统对温 控要求更高;4)为提升续航里程,能耗要求更高。因此,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单车 价值更高。

电动空调压缩机为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

技术壁垒较高。汽车空调压缩 机用于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活塞式(斜盘式、曲柄连 杆式)和旋转式(旋叶式、涡旋式)。电动车无发动机,活塞式压缩机并不适合电 动车热管理系统,涡旋式压缩机由于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而广泛应用于电动空调 热管理系统。电动涡旋式压缩机结构更复杂、技术难度更高,价值量也更高,目 前拥有涡旋式压缩机技术的厂家较少。

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要用于制热。电动车热管 理系统制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PTC 制热,优势在于成本低、寿命长、技术 成熟简单,劣势在于能耗较高;另一种是热泵空调制热,优势在于节能、结构紧 凑,劣势在于技术较为复杂。由于使用热泵空调能够有效降低能耗,从而延长新 能源汽车的续航历程,因此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三电控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三电控股为全球老牌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

三电控股的前身为 1943 年成立的三共电机公司,1970 年开始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热 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主要产品包括热泵空调系统以及汽车空调压 缩机、HVAC 总成、热交换器、空调管路等零部件,其中汽车空调压缩机为公司 优势业务。目前三电控股的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产品已在新能源汽 车上得到应用,并与特斯拉、吉利等诸多知名主机厂展开合作。

2021 年海信家电

入主三电控股。2019 财年之前,三电控股营收规模长年保持在 160 亿人民币左右,毛利率维持在 15%-19%。因疫情冲击、外部环境恶化及内部 经营不善等原因,2019 财年以来三电控股经营陷入困境,2020 财年营收规模缩水 至 82 亿人民币,并出现亏损。2021 年 5 月海信家电以 214 亿日元(约 13 亿人民 币)的总价认购三电控股定增股份,交易完成后海信家电成为三电控股控股股东,共持有 75%股权。

受益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

公司热管理业务未来可期。2015-2021 年全球电动车 销量由 54.7 万辆增长至 675.0 万辆,6 年 CAGR 达 52.03%。其中,中国电动车销 量由 33.1 万辆增长至 352.1 万辆,6 年 CAGR 为 48.29%。三电控股作为全球老牌 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目前积极发力电动车热管理业务,未来有望持 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红利,由于两家企业在供应链采购端存在原材料 重叠,因此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修复三电控股盈利能力。同 时,海信家电也可借助三电控股完成技术攻关与品牌塑造,开启第三成长曲线。

3、

短期关注:原材料波动+稳增长政策+赛事催化+并购整合

3.1、

关注原材料价格短期波动,静待成本拐点到来

受俄乌冲突事件及库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 月以来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出 现分化,其中铜、铝、钢价格冲高,塑料价格有所回落。截至 3 月 29 日,铜/铝/ 钢/塑料价格累计同比+11.90%/+32.07%/+3.20%/-17.05%。目前原材料价格高位震 荡,后续伴随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公司主业盈利有望迎来修复。

3.2、

稳增长政策呵护+世界杯赛事催化,终端需求有望改善

2021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对经济稳增长的政策部署将步入兑现期。

地 产政策方面,2022 年 2 月以来地产需求侧政策发力,多地出台降低首付比例、降 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购房补贴等政策,伴随利好政策的逐步 释放,房地产需求逐步企稳,家电需求有望边际改善。消费政策方面,2022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 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后续消费政策有 望逐步发力,进一步促进家电消费。此外,2022 年世界杯将于卡塔尔举办,公司 体育营销策略将继续发挥作用,带动公司全球销售增长。

3.3、

三电控股加速整合,利润有望扭亏为盈

2021 年 12 月 2 日三电控股发布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执 行提升劳动效率改革措施,将为相关员工提供定期及特殊遣散费、再就业服务等 优惠待遇。从历史上看,海信家电已有多次全球并购且成功扭亏的案例,并购整 合经验丰富。作为后续整合改革的开端,此次劳动效率改革有望初步改善三电控 股的经营状况。此外,2021 年 11 月三电控股提名海信家电董事长代慧忠先生为 董事长候选人,此番管理层变动有望加强两家公司的业务协同,加速三电控股的 整合进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营收预测:未来伴随原材料成本问题缓解以及中央空调、新能源热管理业务 持续放量,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4.82/8.67%/7.49%。其中,冰洗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 12.06%/7.53%/6.19%,空调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 9.08%/5.05%/3.81%,三电控股营收增速分别为 6.00%/10.00%/12.00%。

2)期间费用率预测:2022-2024 年公司体育营销持续推进,新业务加大推广力 度,预计销售费用率为 11.80%/12.20%/12.30%;收购三电控股后,短期管理费用 有所提升,预计管理费用率为 1.81% /1.84% /1.84%;研发力度加大,预计研发费 用 率 为 2.98%/3.01%/3.01% ; 财 务 费 用 延 续 稳 健,财 务 费 用 率 为 -0.30%/-0.58%/-0.72%。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775.72/842.99/906.11 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 16.37/18.88/20.68 亿元。

$海信家电(SZ000921)$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链接:https://xueqiu.com/7463556126/21976943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