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窦桂梅《丑小鸭》课评教育 |
分类: 教学资源 |
听《丑小鸭》名著导读课有感
4月6日,我们小于五班的学员有幸在翠微小学听了窦桂梅老师讲的《丑小鸭》的名著导读课,她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智慧,对学生充满真情实感,再加上她的奇思妙语、独到见解,使这节课精彩纷呈,耐人寻味,课堂也因此成了彰显师生智慧的乐土!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海浪般一波波涌起,大气磅礴,然而不乏灵敏细腻!课上完时,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感到轻松愉快,完全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家的风采。回顾这节课,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师生关系和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窦老师十分善于利用资源——当学生坐定后,只短短的瞬间,她发现礼堂上方的横幅上有“金色种子”四个字,由此想到了安徒生的话,便开始与学生聊起了安徒生及他的童话。亲切的谈话,温和的态度,使课在开讲之前就进入了融洽的氛围,并自然地开始了课堂教学。窦老师的这份自然与亲切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文学知识的广博。讲课过程中,窦老师总是徘徊在学生中间,或是与学生并肩而站,或是站在学生跟前,或是手搭在学生的肩上,始终融入在学生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窦老师那份平和,那份尊重。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介绍《丑小鸭》课文与译文字数差别时,窦老师让学生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删除了哪些环节,孩子们一下打开了思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各种猜测出现在课堂上,不仅气氛活跃,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丑小鸭飞翔这个片段时,窦老师出示了五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环节不能删,学生认真思考后,不仅说出哪个不能删,而且说出了理由,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板书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幽默”的“幽”不会写了,笔顺也混乱起来,窦老师的机智处理再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句“你也很幽默啊!”打破了当时尴尬的局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先中间,后两边,先进人,后关门。”的具体讲解与板演又把“幽”的正确写法交给了学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突出了教师的教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才是真正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品味语言的味道,感受语言的特点
柴米油盐的调料中有酸甜苦辣,生活的境遇中也有酸甜苦辣,把这种境遇用文字表达出来,语言也就有了酸甜苦辣,有了它独特的味道,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丑小鸭》时,窦老师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对语言味道的理解,然后选取了小鸭的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几个片段进行学习,让学生品味到了表面看似简单重复的语言包含着诗意、丰富、幽默、含蓄……同是一个“啄”字,孩子们就体会出鸭儿们的残忍,丑小鸭的痛苦;也感受到鸭妈妈的慈爱,丑小鸭的幸福。
三、朗读指导得自然,感情悄然流露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要在读中品,品中读,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发挥作用。而窦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让人感到自然,亲切。她没有强调哪个字要重音,哪个地方要舒缓,哪个地方该停顿,也没有说明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就是在朗读时的一句“小麦不够黄,燕麦不够绿”、 “我觉得啄得不够狠”、“多么幽默的大雁呀”……这样看似指导又并非指导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学生品味到了语言的味道,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感情,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又同是一个“啄”字,通过语言训练:鸭儿们()地啄了一下;鸭妈妈()地啄了一下;让学生体会到将语言的味道可以通过朗读散发出来。
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及听过的一些课中,总觉得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说明自己会使用这项技术,而不是出于学生的需要。窦老师的课件却使得恰到好处。在对比课文对丑小鸭的描写与译文浓墨重彩描写天鹅后,老师适时播放了天鹅飞翔的视频,天鹅那优美的姿态、奇异的叫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就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丑小鸭要追求梦想的兴奋,在此基础上,老师又为学生的读配上了音乐,学生的读又怎能不声情并茂呢?真是:老师的朗读指导得自然,学生的感情便会悄然流露。
四、提升道德感悟,教会学生做人
在教学《丑小鸭》时,窦老师不仅仅将道德落脚点放在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层面上,她更深地挖掘教材内涵,“当我成为一只天鹅的时候,我(
五、拓展阅读,丰富人生内涵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窦老师写的一段话:“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阅读课程体系。怎样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整合呢?”她还谈到:“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而这节课正是经典名著的课内外结合,是“一节课带动多本书” 的新理念!
《丑小鸭》是安徒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被翻译后的原文有6000多字,而在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大幅压缩改编为500多字的课文。窦老师的意图很明确,以课文与译文比较阅读的方式呈现,不但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方法,了解了《丑小鸭》这个故事,懂得了要有一颗好的心,拥有怎样的心,会成为怎样的人。而这个过程,是在文本细读中读出来的。一颗好的心,是善良的心,是向往自由的心,是谦卑的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本比较细读的过程中,从单纯丑小鸭的故事引申到作家安徒生的经历,通过这样深入的鉴赏,引发学生课下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安徒生全集》,去阅读安徒生所有的童话故事,去进一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人格,这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吗?
总之,听完窦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会以窦老师为目标,演绎教学之路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