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培科
苏培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8,330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培科:防止信贷资产无底线兜售

(2015-01-27 15:23:49)
标签:

杂谈

防止信贷资产无底线兜售

苏培科 /

苏培科:防止信贷资产无底线兜售

银监会批准27家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的业务资格,引发业界骚动,加之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改为“备案制”,银监会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不再限制规模,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无疑将呈井喷之势。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而言无疑是利好,将不确定性的风险资产转嫁出去提前套现,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无疑会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对国内民众和投资者而言有可能是一场灾难,尤其在目前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存在不确定性,经济顺周期下积累的泡沫并未释放,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比例高企、房地产泡沫居高不下、影子银行横行和各种风险交错的权益类资产,让人很难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资产证券化有信心。

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快金融改革,化解金融体系风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然后再资产证券化。如果程序倒置,玩好了或许能够闯关,玩不好则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毕竟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外界很难摸清楚,买家不如卖家精,而且国内缺乏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银行资产的风险级别属于哪个层面外界很难搞清楚,如果银行无底线包装风险资产或垃圾资产证券化,外界很难有能力进行风险识别,如果将这些银行急于转嫁的风险资产递交给企业和民众,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将蔓延至全社会,尤其在目前中国诚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端如果出现大面积违约,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必然出现危机。显然,如果将各种风险资产和金融机构自己都没把握的资产快速、大规模证券化,是不负责任的。

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凭证的出售,是将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权益提前套现。这在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不足为奇,毕竟他们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评级体系和风险约束机制,他们资产证券化起初的动因是为了加快资产的流动性,实现融资套现的便利化,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被形容是一种“炼金术”,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在膨胀到数十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固定收益市场上的重要产品。但人们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尤其金融机构不顾基础资产的质量,偏离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就一定会出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已经提醒人们要看清“有毒资产”证券化之后的真实面目。

但遗憾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呈现大规模、加速快上之势,如果不打好基础、把握不当则很有可能是一场豪赌。虽然银行风险资产通过证券化转嫁是必然之路,但如果在基础资产风险尚未释放的情况下,过快、盲目地走上这条路,前路将充满隐患。但中国的银行目前贷款增长和资本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已经产生了溢出效应,是“面多加水”的游戏,似乎只有将银行的表内资产通过证券化转给投资者是唯一生路,但这条路在短期来看似乎是一条生路,但并非长效机制,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未必能够剔除银行的麻烦,搞不好资产证券化会让银行经营更加冒险和激进,银行会更加热衷通道业务和资产证券化,而忽视贷款本身的风险控制,毕竟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就不用银行自身来承担违约风险,激进冒险的经营会将金融机构快速推上死路。

从银行经营的角度和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当然银行风险越小越好,能把风险转嫁给其他人来保障自身安全是最佳选择,但从更大范围来看这并非最佳选择,反而是将“金融瘟疫”传导至金融机构之外,让更多免疫力差的人去承担,而普通投资者对于金融资产的质量和风险自然没有金融机构熟悉,“有毒资产”和垃圾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会更大。有稳定回报、优质的金融资产一般不会被轻易拿出来证券化,而恰恰是风险较大和不确定性的资产金融机构才有转嫁风险和提前转让债权收益的冲动。在试点阶段可能会拿出好资产证券化,一旦大规模放开之后则很难保障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质量。

当务之急,宏观决策部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尤其在影子银行产品横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际,应及时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实施混业监管来防范金融产品的监管套利。如果真的想大规模转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不妨将这些证券化的产品先拿到香港、上海自贸区、前海等地向全球投资者销售,这样既可以实现金融风险向外部转移,同时又扩大了中国金融业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举措,真正做到风险转嫁,避免银行信贷风险中国内循环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欢迎与作者交流:supeike@gmail.com 作者微信公众帐号:cjmrping )

 苏培科:防止信贷资产无底线兜售苏培科:防止信贷资产无底线兜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