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培科:悠着点参与沪港通

(2014-11-18 15:34:12)
标签:

股票

沪港通

财经

qfii

苏培科

悠着点参与沪港通

苏培科 /

苏培科:悠着点参与沪港通

沪港通在 1115通关测试,在1117正式启动!

这让很多人措手不及,毕竟沪港通没有在1027如期到来,大家的目光都在关注APEC,很少有人会想到沪港通能这么快开出,而且中国证监会这次改变了周五发布重要信息的常态,似乎有些意外。

不过,沪港通的开通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应该是件大喜事,但喜事办的有些仓促,有些规矩甚至还没有掰扯清楚,就要被抬上花轿了,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不踏实。但在1114日下午财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联合下发了沪港通和QFII等税收政策的通知:“自20141117日起至20171116日止,对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转让差价所得,三年内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迟来的表态和税收优惠政策又是一个意外惊喜,足以看出中国资本项下开放的决心和魄力,这对境外投资者而言无疑是特大利好,中国股市无疑将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将A股港股互联互通开通的时点选在APEC期间,或许早就计划好了,这与APEC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建立全方位互联互通是一致的,沪港通无疑成为APEC的成果和试点,未来将会在更大范围推而广之。所以不用意外,毕竟沪港通的准备工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香港市场通过“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明确了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核心地位,香港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总体规模在不远的将来都会出现大幅提升,也不用再忧虑上海自贸区带来的竞争压力,反而可以携手进退。如果资本项目不开放,香港市场缺少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品,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转不起来,离岸人民币中心难以有效确认。

从这次两地对沪港通的态度来看,香港的交易所、券商等机构的积极程度远高于国内,他们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工作值得上交所和国内券商学习,他们积极宣传A股市场规则和邀请国内专业人士去讲解,而国内投资者目前对港股市场的了解还很不充分,仅仅停留在官方对沪港通消息的发布阶段,券商除了拉客、开户,并没有太多主动服务的意识,投资者只有在开户问答环节才匆匆了解香港市场的交易特征和习惯规则,这一点应该向香港学习,只有让投资者熟悉规则才敢于参与,只有投资者赚钱券商才有可能赚到增值服务的收益,内地市场必须要告别“割韭菜”的环境。虽然内地市场管理部门和券商不太情愿让国内客户的资金外流买港股,担心分流A股资金,但国内投资者跨境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的需求已经无法抑制,聪明的券商应该尽快适应跨境服务的能力,尤其要提高对投资者的增值服务能力。否则依靠模糊的政策拉客开户,客户的参与度也不会太高,这一点与香港市场差异太大了,比如香港本地金融机构为了争夺沪股通的客户,佣金战打的一塌糊涂,很多券商和银行经纪通道都是以限定一段时间免佣金(零佣金)的方式来吸引客户,还有些券商甚至想出送交通费、送iphone6等奇招,有些券商甚至推出“零利息孖展”(融资免息)等优惠,而国内券商并没有出现如此之景象,反而券商都是取巧用现有交易通道让客户自行网络开户,并模糊处理佣金标准。看来国内券商的竞争依然不够激烈。当然这与国内交易所和国内券商对内地投资者宣传少、不太情愿让资金外流的心态有关,目前国内投资者参与港股的热情似乎也没有香港投资者参与A股那么积极。反而国内股市对沪港通概念的A股炒作不遗余力,A股与H股之间由之前的折价变成现在的溢价,而且很多A股股价远高于其发行的H股,未来折价套利空间消失后,估计对A股套利的吸引力会下降,未来究竟由谁来引导谁的价值,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两个市场的交易习惯、对冲工具和价值修复的能力来看,搞不好A股与H股溢价的格局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当然,这也与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者还很不太成熟有关,A股市场的投资习惯与成熟市场差异很大,比如A股投资者买股票往往像买白菜喜欢挑价格低的,其实股票的价值并非简单看价格,如果去看看香港市场,遍地都有几分港币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很少有人去碰,大家担心这些股票缩股之后还会继续跌,由于基本面不好的股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反而那些价高的蓝筹股在香港更受追捧,显然股价并非越低才越有吸引力。因此,A股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下大力气。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欢迎与作者交流:supeike@gmail.com 作者微信公众帐号:cjmrpin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