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培科
苏培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8,100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培科: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刺破刚性兑付

(2014-05-16 11:59:54)
标签:

刚性兑付

央行

信托

苏培科

财经

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刺破刚性兑付

苏培科 /

苏培科: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刺破刚性兑付

 

中国央行认为“刚性兑付”现象有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欲刺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将允许一些金融违约事件“自然发生”。这对持有银行、信托、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言绝对是晴天霹雳,尤其那些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将越大。这无疑变相保护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并赋予他们耍赖的权力,这不利于建立金融诚信体系和信托责任。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但目前发行类似“固定收益”产品的机构不仅仅只是信托,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机构的投资回报险大都打着“刚性兑付”的旗帜进行,近几年各种理财产品的大幅增长,但相应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没有及时跟上,刚性兑付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确实有很大风险,毕竟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如果承诺本息,无疑会加大发行人的风险,而且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允许金融投资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但遗憾的是金融机构为了发展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都将这些规定视为耳边风,他们为了实现快速募集、快速销售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变着法来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合同条款、宣传材料中均暗示“固定收益”,销售人员为了销售提成就故意夸大产品的收益而弱化风险提示,再比如银行代理发行的理财产品,接触客户都是在银行经营场所,而且有很多人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游说之下介入的,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存款转化成理财产品,背后就有银行信用和刚性兑付的因素,银行很难撇清其代理人的身份责任,不能仅仅用渠道来推脱责任。以前发行的信托计划、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投资回报类产品均暗含了刚性兑付,而且很多即将到期,现在彻底不认账显然是不道德的,而且有损公信力。如果银行、信托、保险不暗示固定收益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投资者这笔钱要去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高危领域,对收益不做任何保障和预测,明确提示商业银行只是推介方,不对该产品做任何风险担保,不主动游说投资者,估计银行、信托、保险等发行的理财产品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但事实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通过跨机构之间的合作来规避监管风险,故意模糊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和投资方向,况且银行除了明确替信托计划(信托公司作为发行人)担任销售平台外,很多银行自身也作为发行人面向投资者发行理财产品,银行本身就成了受托人,就不能仅仅只承担代理人职责。这种身份的不断变化让投资者对银行代理人和受托人的身份混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显然,金融机构属于“知法犯法”,其责任不可推卸,不能一赖了之。因此,央行绝不能采取行政手段和政策鼓励的方式来刺破刚性兑付,这样不但会加深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也会让投资者对投资理财和信托契约丧失信心。

央行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维护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是担忧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大幅增长的背后存在诸多隐患, 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57.7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8.2万亿、委托投资3.67万亿、承兑汇票8.94万亿、信托计划10.9万亿、银行理财产品9.5万亿……,如果这些产品都得刚性兑付,会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但不能以此来倡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公然欺骗投资者,如果投资者有证据证明金融机构事先承诺了刚性兑付,而以此赖帐则不可饶恕。

另外,央行认为刚性兑付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诱发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合理调整,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投资者为了追求高收益而不愿意自担风险,于是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兜底之后,就忽视风险、优先选择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收益高的项目,这种高利率优势又造成了挤出效应,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扩张、理财产品的打死膨胀和理财产品投向宏观政策限制的行业并不是投资者逼着金融机构干的,这些产品的投向、结构和刚性兑付都是金融机构设计的,责任主体不在投资者,如果一开始将一起都讲的明明白白,不暗示保本收益、明确“买者自负”,不误导金融消费者,我想也不会有今天刚性兑付的难题,因此应该让金融机构深刻反思,及时改革现有的理财产品代理发行和自我发行的流程举措,明确界定代理人和受托人的职责,该是什么责任就得承担什么责任。

当然,投资者也得明白收益与风险是对称的,要有风险识别和担责意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欢迎与作者交流:supeike@gmail.com 作者微信公众帐号:cjmrping )

苏培科: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刺破刚性兑付

苏培科: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刺破刚性兑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