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瞭望市场财经 |
别伤疤未好就忘了疼
苏培科 /文
(详见作者对同一主题的电视评论节目)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但中国股市往往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疼”。
对于上一轮牛市的疯狂和熊市的洗礼,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股市的成人割礼,是股市和投资者走向成熟的必经之道。但遗憾的是,结果并未如愿,畸形的单边市已决定了中国股市像一块韭菜地,割了一茬又一茬,前赴后继。
最近,自上证指数冲上3000点后,新股民开户数单周就超过了40万户,单月突破了百万大关,基民开户数单周超过了9万户,再次创出了历史新高,股市成交活跃度和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也创出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
需要警惕的是,这些数据的暴增往往都出现在股市的非理性繁荣阶段,往往与指数的高点相对应,而且增速越快,市场的危险系数就越高。最近半年多时间股指就反弹了93%,很多股票从低点上涨了好几倍,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速度远未达到同样的水平,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未消散。况且,目前机构持仓量已经达到85%以上,已经进入“筹码”派发的区域。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的历次大跌都是机构将“筹码”高位派发给散户之后,熊市就在牛市的非理性幻想中骤然来临。比如,2001年6月底股市大跌前夕,中小散户持有市场中85%左右的流通市值;2007年“5.30”前夕,中小散户持仓量已经达到了65%以上,“半夜鸡叫”帮助机构清洗了一些“浮筹”,到6000点左右机构持仓量再次高企,但结果是大部分散户被套在6000点以上。从这些数据来看,目前机构们已经编好了一张恢恢大网,正在等待“抬轿者”的到来。
在这个时候,理性的劝导往往是一种多余,因为很多投资者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有被“市场先生”修理得鼻青脸肿时才想起风险为何物。在这里,笔者只希望那些理性的、伤疤未好的投资者“多一份冷静,少一份贪婪”。尤其对目前市场盛传的“国庆维稳”行情要高度警惕,防止其成为机构逃逸、套牢散户的“幌子”。
另外,笔者建议投资者在下半年高度关注如下几组数据的变化:
附——作者相关文章和电视评论节目:
电视节目:http://you.video.sina.com.cn/spk
文章:
《目前中国股市的几个认识误区》(2009年7月14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dx9b.html
《对“圈钱市”不可掉以轻心》(2009年6月16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dl2a.html
《发行制度改革不能建立在错误的逻辑上》(2009年5月26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dd07.html
《新股发行不能再编“鬼故事”》(2009年6月2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dfq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didf.html
《重启IPO须解决两个先决条件》(2009年3月17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ceva.html
《新股发行该停一停了》(2008年9月10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anlw.html
延伸阅读请浏览苏培科文集 http://blog.sina.com.cn/s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