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培科
苏培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74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培科:平准基金未必救得了中国股市

(2008-11-11 10:49:02)
标签:

财经观察

财经

平准基金未必救得了中国股市

苏培科  /

苏培科:平准基金未必救得了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已从去年的高点暴跌了73%,至今仍没有任何转机,918日的三大救市政策竟成了救一把的代名词。

  1110日,受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000亿元平准基金传闻的影响,中国股市终于收了一根久违的大阳线。似乎,让人感觉平准基金可以拯救中国股市。但是笔者认为,平准基金未必能够救得了中国股市。

  “8000亿元平准基金传闻只是来自社科院世经所的一份匿名公开奏折,最终能否实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传闻导致的大起大落对普通中小投资者不利,这种事情应该避免。另外,即使建立起8000亿元平准基金也很难缓解中国股市的核心矛盾,只能对中国股市起到短期效应。同时,支撑虚拟经济走强的实体经济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产生作用,比如货币政策要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内忧外患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利用货币政策驱赶的基础货币会很容易形成流动性滞存的状况。

  那么,目前中国股市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呢?

  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7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合计新报38126亿元,而两市总市值合计为112903亿元。 74777亿元的非流通股仍然相当于流通市值的1.96(如果加上大小非以前减持的数量,则这个比例会更大)。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小非和限售股 无疑是高悬在中国股市上空的一座堰塞湖 十足一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架势,使得一些修修补补和口头“维稳”的措施无济于事,如果管理层继续忽略这个核心矛盾,继续隔靴搔痒,则会让中国股市继续低迷下去,会让投资者更加失望。

  况且,8000亿元的平准基金与巨大的非流通股比例悬殊较大,仅为十分之一多一些,仍然不能承接所有的大小非和限售股。如果部分承接,会重蹈股改时的覆辙,会将十分之九的隐患后置,一旦股市涨起来后,这些股票就会抛盘,就会形成自然的打压机制。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些企业的大股东不会抛售自己的股票,而这个假设在笔者看来是一个伪命题。一旦股价严重超越了实际价值,股东没有理由不抛,况且还有回购机制来做掩护,大股东完全可以做到不动声色地 高抛低吸,而这种放水行为对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影响十分严重。8000亿元的平准基金很难抑制这种放水行为。

  从中国股市这些年的历史来看,历次市场崩溃的原因都不是因为缺钱,而是由于投资者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一些造假、圈钱和价格操纵的行为使得投资者深恶痛疾,从而导致市场信心丧失。其实这次暴跌也不例外,除了前期的爆炒因素外,大小非和限售股这座堰塞湖是让投资者恐惧的根本原因,依靠以往那种 资金推动型的人造牛市模式来救市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常识告诉我们,解决堰塞湖必须要采取及时地开渠泄洪,如果对堰塞湖置之不理,只进行扬汤止沸式地修坝筑坝,结果会让灾情更加严重。那么,为什么管理层不敢正视这座堰塞湖呢?

  笔者认为,可能主要有如下三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管理层担心如果现在承认了大小非问题,就相当于承认了股改方向有问题,担心大小非会抹杀股改的功绩;二是管理层误把大小非和限售股的实际减持数量做灾情依据,以此来否定大小非和限售股是当前股市的核心矛盾;三是管理层担心承认限售股问题后,会导致人们指责新老划断之后的全流通新政,担心会叫停市场的融资功能。

  实际上,管理层完全没有必要顾虑这些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长期意义仍然不能抹杀,只是由于当时单一的、少量的对价模式使得股改后遗症集中爆发。但是,大小非和限售股是目前中国股市的核心矛盾则不容否定的,用实际减持数量来判断灾情会出现一个视觉误差。当股市暴跌后,大小非和限售股的实际减持数量自然会降下来,但是一旦涨起来就必然会增加,而且锁一爬二的隐患在今年才刚刚开始,以前仅仅只是部分股票减持。拿实际减持数量说事就相当于拿 堰塞湖的实际漏水量来否定堰塞湖隐患一样愚蠢。一旦溃坝,那个实际减持数量就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所以,及时矫正,对国有企业的大小非进行适度限制实有必要,避免问题长期搁置。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股市很有可能会长期处于低市盈率状态,以后任何上涨机会都有可能会成为大小非出逃的时机。

  另外,对于限售股问题置之不理就更不应该,毕竟限售股问题比大小非更加严重。2005518新老划断之前,股改所产生的大小非解禁股 总数为4356亿股,解禁市值为4.43万亿元;而新老划断之后,首发限售股总数高达8002.56亿股,解禁市值6.67万亿元,首发限售股解禁市值是 股改大小非解禁市值的1.51倍。不难看出,新老划断之后制造的限售股太多了,而且这部分股票是在没有对价、在极高的市盈率下发行,并没有进行所谓的全流通发行,限售股流通的风险并没有在首发中提前释放,反而一些股票在一级市场提前攫取了二级市场的价值,从而限售股问题比大小非更加严峻。

  对此,笔者建议首先应该及时叫停沪市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及时停车修理、休养生息,避免再制造新的限售股。

  其次,对于大小非和限售股及时实施二次发售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决定大小非和限售股的流通,避免信息不对称式的大宗交易。同时,通过二次发售机制让大小非和限售股在减持时进行严格地信息披露和路演,通过执行IPO规则会让投资者掌握主动权,对限售股进行二次估价和询价,可以修正股票在IPO时的不合理定价,也可以避免大小非和限售股自己悄悄减持,而不至于像目前这样大小非悄无声息地减持,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只能用长期低 市盈率来消化这些因素。

 用“二次发售机制”解决大小非和限售股问题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机制可以更公允地发现好的大小非、好的限售股和坏的大小非、坏的限售股,投资者可以有 选择地购买,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限制垃圾公司的大小非和限售股肆意减持,可以避免市价减持,在价格修正和市场化选择之后他们要么打折销售,要么只能长期压箱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