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怕的不是加息是恐惧圈钱
苏培科
8月18日下午,正好没在办公室,有很多新闻界的朋友打手机,问:此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将对股市有何影响?资本市场会否因此而发生一些变化?答:这次加息不是早在前段时间就已经传开了,股市也已经提前反应了,0.27个百分点不足以对二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目前股市最怕的不是加息,最担心的是报复性的扩容和限售股解禁等圈钱、套现行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再配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数量型工具收回过多的流动性,人民银行开始充分利用中央银行的“法宝”来从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调节,而“0.27”这一幅度的调整,或许会凑效于宏观调控,有助于改善投融资结构,也可能会起到缓解投资增长速度过快、货币信贷投放量过多、外贸顺差额度过大等矛盾,但能否从根本上抑制还很难说。
虽然加息不是针对股市而来,可能主要矛头是针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但对于报复性扩容、限售股解禁的中国股市来说,采取紧缩的政策可能对资金层面有些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二级市场也没必要为此“0.27”而恐慌。这可能会对一级市场的投机、“打新”资金产生一些影响。如果一级市场继续被爆炒,继续存在巨额暴利空间,仅仅依靠“0.27”的加息成本对他们来说仍然无济于事。笔者建议,要想解决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就必须要打击一级市场的爆炒,采取我曾多次撰文建议的“市值优先认购选择权”来鼓励二级市场投资者良性投资,限制纯粹的一级市场投机资金申购团,只有这样才能回收资本市场的过剩流动性,否则一级市场这些投机资金的长期存在让高层误认为是资本市场“钱太多”,然后采取一些不当的宏观紧缩政策和愚蠢的发新股,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抑制流动性过剩,反而隔靴搔痒的手段更加破坏了正在走向市场化的中国股市。
当务之急,除了尽快解决一级市场恶炒的格局、限制一级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还须采取合理的融资政策和发行制度,不能进行报复性圈钱。由于限售股解禁已经给二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流通压力,在这个时候应该更加呵护市场,继续采取支持股改的特别政策,减少圈钱、放松二级市场的资金流动性管制,全力将“锁一爬二”的压力缓解过去,否则我国股市在未来几年仍会面对较大困境。
对于通过股市融资来改变直接融资比例过低、融资结构不合理等情形,笔者认为,不能单一为了所谓的数据结构合理而盲目地在股市大开杀戒、大肆IPO圈钱,也不能为了拯救间接融资比例过高、风险过高的银行而牺牲股市,不能采取重此薄彼的方式来调控宏观经济,应该采取市场化引导的方式来改善不合理的宏观经济格局,让金融市场协调发展。
同时,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大方向下,也应该限制盲目地扩容,否则加速扩容的股市会将宏观调控、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完全抵消掉。因为企业在股市融资后,得到的募集资金必定又要进入投资领域,这样岂不是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悖?所以,市场化发行必须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采取谨慎发行的态度,营造良性发展的金融市场格局。
所以,建议国务院在下一次通过金融政策调控之前,除了考虑银行因素,还须多考虑股市因素,否则金融传导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永远也无法畅通。
(相关建议见本人近期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的几篇文章:《IPO圈钱不能竭泽而渔》、《限售股解禁凸显股改后遗症》等文章。)
文集首页:http://blog.sina.com.cn/u/119742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