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稍显闷热。
大中午头,在小区里碰到开着农用摩托车来卖水果的果农。一般都是家里人买水果,这一次斜着眼瞄到了车上有苹果和茄梨,鬼使神差就停了下来。
茄梨和苹果看上去真的很不错,吃起来我想一定味道更好。看摊的是一男一女,女的偎在车旁边,男的坐在马路牙子上,面前摆着一个篮子。
问过价钱:十块钱四斤,我在车上挑了五、六个茄梨,那看摊的女果农过了称:“二斤。”,我又挑了四个苹果,“五斤”。算完帐是十二块五,我给了十二块。
走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回家一定要先称称够不够称,如果够称就太好了,这水果这么好吃,下次还买他们的,虽然他们是游摊。
进了家门先找称,一称茄梨,一斤七两;再称苹果,两斤半。唉。。。
我出了一身大汗,还是要回头去找,不找不行,这种行为太恶劣,我连价也不讲,而且少给这么多,我买的时候那车水果已经快卖净了,女果农还表扬自己:“这苹果好吃啊,可甜了,来买的都是老主顾。”
经过我们校门口的时候,我还特意找了个卖水果的熟人帮我过了过称,一共差将近八两,五斤的东西差将近八两。
我找回去的时候,又有两个人刚买走水果。
我去了就把水果放在他们的摊上,说:“把钱退我。”
那女果农把两个袋子都分别打开看了看,问:“怎么了。”
“你称称这有多少。我买了你五斤的东西,你差我八两。”
那男的走过来问怎么回事,那女的说不知道。男的接过女的手里的称,称称后说:“差了一斤了。”
于是他们两个都是一脸无辜的样子,很诚恳地对我说:“看mao了称了。”
“我一个人你五斤就少给近一斤。你这一车水果得多卖多少斤啊。我不要了,你把钱退我。”
女果农还在说:“不可能是故意的,故意的不可能少你这么多啊。”
这时恰好一个穿市场管理员服装的人走过,插话说:“你怎么不往多里看错呢?!”
我到底还是没要他的水果。
往回走的路上,我还是在想,水果我不要了,可我宁愿相信他们是真的看错称了。
可惜回到家,饭桌上一分析,发现我对他们保有的最后的幻想也破灭了——水果是分开称的,虽然要价一样,但是五斤不是在一块称的,是先二斤后三斤这样称的,一个差二两半,一个差半斤,太可怕!
后来,我是在回家经过校门口的时候,在常买水果的水果摊上买了五斤二两苹果梨,花了五块二。梨我还没吃,据说青的甜,白的水份大。
教我如何相信他/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