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 为何感觉不到幸福

标签:
杂谈 |
她的困惑是:“在长辈的眼中,我们八零后是幸福的一代,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出到幸福的感觉。”
幸福感是一个人感知幸福的能力,而她,一个80后的花季女孩却说怎么也找不到幸福的感沉,是什么阻塞了她感知幸福的通道,剥夺了她这种与生俱来的美好天性呢。
我倾听了她的故事,并对她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希望能和她一起探寻到她不幸福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对过去的沉溺和循环,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
我出生在84年,下有两弟弟,父母是普通农民。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漂亮又能干,爸爸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年轻的时候,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会顾家,加上奶奶和妈妈不合。所以有记忆以来,家里总是争吵不断。小时候,我总以为是自己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不幸,如果我是个男孩子也许就会好点。于是对自己说,男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也要做到,而且做得比他们更出色。
我从小在家里察言观色,帮着做家务,讨大人们欢心,照顾年幼的弟弟;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什么都去争第一;以为这样,妈妈也许会开心点,家里会少点争吵。结果呢,他们只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总说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无关,从来不关心我们。即使我考了第一,妈妈也从来没表扬过我,总是说以后还要考第一。她老是说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常说老爸没用,从小我们在家里对她言听计从,不能惹她生气,她的话就是圣旨。现在还是想不明白,既然那么不开心,为什么还要继续生活,又是为了我们?事实呢,我曾以死威协让他们停止争吵,却没有人理会。很多时候在想,如果当年他们真的分开了,我们又怎样呢?难道真的会流浪街头吗?也许,可能会快乐一点。
她出生在一个父母关系失衡,充满矛盾冲突的家庭,没有喜悦感,甚至没有正常家庭的平淡。这会让幼年的孩子充满恐慌,并把家庭不幸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出生,从小就会有一种负罪感。所以她说“小时候,总以为是自己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不幸,”
童年的自卑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做与年龄不相符的努力:拯救家庭。想处处表现好,总是考第一,看似正常,但如果动因是为了改变家庭关系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那么就不是正常的。其结果也是必然在长大后会一再遭受挫折。
她这些话真应该让那些整天说为了孩子而不离婚却又不改善婚姻关系的父母听听,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受着怎样的精神虐待。
人人都说家是温暖的,而我在家里从来没有感觉到,除了无止尽地争吵和伤害。无数个夜里想过无数种死法,最终没有勇气去选择结束生命。家和学校是我最想逃离也最是无奈的地方。后来离开家去陌生的地方上学,每年的假期对我而言是最痛苦的,看着同学们归心似箭的心情,我的心总是沉沉的。每当回过家,或者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我总是需要好长时间去调正自己。原以为自己离开了家,离开了妈妈就自由了,但她的一句话仍能影响我的情绪。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在乎,甚至很恨她,却又不敢恨她。
毕业后,妈妈不愿我去外地工作,帮我在老家安排了一份工作,并且答应我如果哪天不开心了可以离开。考虑到家境,两弟弟尚在上学,所以回到了最不愿回去的地方。那两年,妈妈对我很好,甚至言听计从,只要我在家,家里就不会有争吵。好景不长,当我提出要出去闯闯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恶梦从此开始。从开始的劝导,诱导,家族的施压到最后的反目,一个小小的选择,让我成为这个家的罪人。那一年春节,当我收拾行礼回到家时,妈妈没正眼瞧过我,甚至身无分文出远门,她也没看我一眼,更令人心寒的是她打电话给那个城市的好友,让她不要收留我。以为这样可以改变什么,然而更加强了我离开这个家的决心。
家庭的阴影一直在延续。她18岁以后,并没有成长壮大起来,还惯性地待在过去的角色里。妈妈的一句话,5岁时能影响她的情绪,18岁了还在影响着她,以后呢,还将延续下去吗?
妈妈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把女儿的出去闯闯当成了对她的背叛。在心理的深层,她其实更害怕的是,一个成熟的女儿的出现,所以才表现出如此的过度反应。
在异乡生活很不易,可再苦也比不上家人对自己的伤害。那两年,除了生活的压力,更大的来源于妈妈对我精神上的折腾。每当她心情不好,或者和老爸吵架了,她总会找电话骂我,说一些让我接受不了的话,每回总能让我泪留满面。有时候甚至怀疑,她不是我的亲妈,好像生下我,养大我,就是为了帮她们赚钱,没有赚钱的能力,就什么也不是。
她总是喜欢安排我们的一切,想逃离她,却无法逃脱思想的束缚。甚至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其实我的性格中有大程度和她相似,那是我最不愿意的。恨她的同时,却又心疼她。身体一直不好,生活压力大。那年奶奶走了,我也由于没实现自己的诺言,放弃了异地喜爱的工作和朋友,回到了老家。再后来又开始逃避,来到了北方,石家庄。一呆就是好多年,年年回去都说不出来了,可是每年又出来了。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关系,是长期磨合形成的,飞和母亲的关系,已经形成了角色错位,她成了被盘剥的妈妈,而妈妈成了任性无理的孩子。
这种不正常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双方默认的,并且形成习惯和依赖。双方都能找到支撑这种关系的合理性,所以说指望从内部打破很难。
喜欢北方的安逸,北方人的亲子关系令我很羡慕。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很多的梦想,但都没有去做,一直努力去做父母想要的那样子。可是我一直令他们很失望。十年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始终找不到归宿感。很多时候,我想抛弃掉一切关于家庭的包袱,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那些不开心的记忆总会浮现在脑海,总会告诉自己不能那样去做。
现在我在不同的人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能干负责的员工;懂事的女儿,开朗的女孩,很甜美的笑容---真正的我又是怎么样呢?自卑,甚至有点自闭,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成长。坚强的外表只是用来隐藏自己。
飞飞选择了逃避,没有选择成长。使她很难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过去的一切依然在影响着笼罩她。
我们必须承认自我认知上的局限,那么‘认识你自己’就显得难能可贵了。除了所说的这些,还要了解你不知道的自己。可以通过看书,请教专家,加上有力的思考,去获得成长完善自己的途径和力量。
最近越来越不喜欢接到妈妈的电话了,她还是说一些我无能为力的事。那个家,无论我多努力,还是没法改变什么。这些年的努力仿佛往海里扔下一粒沙子,那么的微小。怎么做都不够,我真的很累了,也不想再装坚强,其实好想对他们说,我是个普通的女孩子,很需要人关心。虽然我现在28了,内心还是个单纯的孩子。渴望一个温暖的家。
老爸在我的记忆中很模糊,仿佛是个隐形人,很多人说他没用,可是还是改变不了他是父亲的事实。看着他一天天老下去,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妈妈仍是很看不起爸爸,作为女儿的我,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心中的感受。
既然有些话好想对妈妈说,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必须提醒自己已经28岁了。妈妈对5岁小女孩的控制失效了。必须让妈妈承担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也是对妈妈的一种尊重。当你以一个成年女子的姿态,语言,行为,站在你妈妈面前,她开始可能很惊愕,但慢慢她也会改变的。当然一下子找到成人的状态对你不容易,可以做些知识储备或做情景练习。
父母的关系是长年形成的,已经不是你所能够改变的了。你要做的是改变你和父母的关系,立足于修复关系中的自己。
对于感情一直是我不敢去触碰的。有很多异性朋友,可一旦过了界线,我就会回到自己的世界,在朋友眼中我是个很好的哥们,却很难接近。许多人都说我眼光太高,事实是我害怕。因为我不懂爱,不知道如何去经营生活。人与人相处,很难,我是个很简单的人,不希望生活过得那么复杂。也许潜意识中,害怕成为妈妈那样,一直说要找个很强的男人,压得住自己的。可惜大多数人都被我的表面现象吓跑了。
害怕婚姻,但从小缺少关爱的原因,长大后特别渴望别人的关心。一旦爱上就特别依赖对方,特别渴望得到他的宠爱,也许是没遇上对的人,也许是由于我的性格,总之分手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始终无法释怀,也没敢再去接受一份新的感情。
越大越难和另一个人相处,前一阵子遇上一个不错的男孩子,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异地恋,还是放手了,理由是感觉他不是那么喜欢我。与其或得或失,倒不如一个人来得干脆。
这属于亲密关系恐惧症。来源于原生家庭里亲子关系的挫败感。妈妈通过对家人的控制,操纵来确认自己,显然是妈妈自我价值低的表现。飞飞说“害怕成为妈妈那样”,其实也是自我价值不够高。所以要找个强男人压得住自己的。这种自我价值在长期家庭生活中,通过妈妈的确认,然后通过自己的确认,形成了所谓的性格。
在感情上,要么拒人于千里之外,要么和人家粘在一起,不能留有缝隙。还没有得到就害怕被抛弃,于是先放手。所有的这些感情问题,都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必须在解决了自我认知和认清关系之后再说。
这些年来我从南到北,在追求什么呢?为了那向往的自由,可是快乐吗?答案是很不开心。
想换种生活方式,却不知道怎样去改变自己。我又是什么样的呢?都说每个人都有他活着的意义,我呢?活着是为了什么?父母给了我生命,却给不了一个快乐的人生。
二十多年了,始终无法走出阴影。无论跑到哪儿,都无法摆脱到心灵的束缚。如果这世上真有催眠术,能让人忘记一切,重新来过那该多好。
我还是生活在过去,至于未来,不知道拿什么来支撑自己走下去。我不敢再去相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曾经坚信过,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改变的。可事实呢,什么也没有改变。最终都只是这个家
就这么走进你故事的深处,竟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我曾经说过,来自父母和家人的伤害,往往更直接,更深痛,同时也更具隐蔽性。
家是温暖的港湾,也可能是冰冷的暗室。母爱是无私的,可愚昧而自私的母亲也会深深伤害孩子,并且这伤害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无论如何,父母,不该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幸人生买单,让她从小活得这么卑微、压抑,至今没有自信,没有幸福感。
我想对飞飞说,不管谁给了你生命,不管你的童年快不快乐,都要相信你的生命是有意义。至少要从28岁的现在开始,活在当下,活出自己。虽然生活可能一如既往,只是当你改变了对过去的看法,对关系的看法,你的行为亦会有所改变了,你会拒绝了,也会妥协了,更会等待了。更重要的是你开始走出悲剧情节,尽管妈妈还是那样,但你已经不那么感觉到伤害了。你与关系里的自己和解了,你将带着它生活下去,就像有人带着胎记生活一样。但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有个政治家曾经说:“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而我想说,想要幸福,首先要走出你的悲观。
成长自己,是你一生的责任,即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