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有那么多感动值得我记忆
标签:
杂谈 |
2010年我的采访是从平平结束的。
2011年的我的采访又是从平平开始的。
而这次见到她,感觉她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她说,或许是新年的到来给她的神情带来了欣悦。我说,虽然新的一年会给人以新的希望,但如果心灵依然沉重焦虑,你依然不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她说,可能是因为上次和我讲诉后,那篇《我的十年最痛苦的是哪一个》,让她对十年的痛苦做了一次回顾和整理,然后收藏了起来,所以轻松了很多。我说,其实我能感觉到你的转变是从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那天没来得及说起那些,否则你也不会想到要说出这十年的经历,因为你已经在想要一个新的开始。
然后,我们,笑。
于是,这次的采访比以前轻松了很多,因为看待过去时光的目光变得温柔,所以过去的日子现显出了温暖厚实的质感。
当我们再一次说起她的丈夫。她说,以前她总是记得丈夫生重病的这些年,她做为一个妻子所经历的苦、累以及绝望,但现在她想到的是感恩。感谢丈夫生病带给她的历练和对生命的珍惜,感谢他的病能够好起来,感谢她能够和他一起生活的每一天。
“十年过去,当初和我丈夫一起住院的病友,在今天已经不好再找到了,而他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和同学同事朋友一起外出,一起锻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时不时的要和我比一比谁的单位福利更好,谁发的取暖费更多。所以,我想,其实我比很多女人幸运,在43岁的今天,我应该算在过着幸福的日子。”
说起当年她做为女儿面对父母的衰老,经历父母的相继离世所经历的无奈和伤感,她现在更多的是回忆当年和父母一起经历的那些有意思的事,那些场景,那些难忘的瞬间,感受做为女儿的曾经的幸福。她说,只要这些回忆还在,父母就一直和她在一起,在她的心里。
“十年间,送走了我的父母。母亲去世之前的好几年就有老年痴呆了,在这几年里,我记得每周和妈妈一起洗澡,把妈妈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都换洗了,那时妈妈和我穿一样的秋衣秋裤,妈妈经常会穿错,错就错了吧,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母女也就不分彼此了。
我经常会买两块好利来的蛋糕装在小盒子里带回家,给爸爸和妈妈各一块。我会在回家敲开门后,站在门口问妈妈:“你看我是谁?你知道吗?”妈妈会说:“别和我逗了,我本来就傻!”我开玩笑地说:“傻吧俏吧都是个娘,冷吧热吧也是个炕。”妈妈会为此伤心落泪,我安慰妈妈:“你看我和你逗着玩呢,你看你就哭了,以后不和你逗了啊!”
我会给妈妈买瑞蚨祥的唐装,精细的做工妈妈会很喜欢。我会调侃妈妈:“你看你多幸福啊,也不用做饭,什么都不用做,还有这么多的人亲你,你过的是多好的日子。”妈妈会自豪地回一句:“就是!”
妈妈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不舒服,这是老人家一辈子积德行善的结果。只是最后深度昏迷了一个月之后,走了。
母亲不在了,父亲又不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住,又在我们的附近给父亲买了房安了家,这样照顾父亲也方便了许多。
2002年做了喉癌手术之后恢复的很好,和手术前没什么两样,爸爸一辈子爱干净,不用我们照顾日常生活。自己洗衣做饭,收拾卫生。我们会在平日里去看看,买一点蔬菜水果,周六日的时候都聚到老人这里。
我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这个耿直的老头一直不愿意被别人照顾,不愿意给女儿添麻烦。现在如果家里的厨房脏了,我就会想,如果爸爸在,他一定会一遍遍把所有的厨具擦干净。”
和很多这个年龄段的母亲一样,这几年青春期女儿的叛逆,是她最无能为力,紧张焦虑的事情。我问她,女儿最近怎么样了?你现在怎么看待女儿的问题?
她说“女儿今年15岁,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现在她还不能回到学校正常学习。这些天她住在奶奶家。她和我说,她不愿意回家住,是因为我们会逼她,问她,你要怎么样,你到底要怎么样,她说让我们给她点时间,让她好好想想。我说,好,我们都好好想想。因为我已经明白了,孩子懂事需要时间,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
她还说,也正是因为女儿,因为她无法解决女儿青春期叛逆的心理问题,去年她开始关注、学习心理学,对她帮助很大。
说到这儿,她拿出了一封写给女儿的信给我看。她说,这封信是这几天写的,她还没有想好要不要给女儿看,什么时候给女儿看。
“……你的出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此我升级为妈妈。 15年来,你一直都在教我怎么做一个好的妈妈。
抚养你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担忧的焦点:健康、饮食、安全、交友、学习、游戏,还有以后的专业、工作、择偶、婚姻和生育。这可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艰辛旅途呢。但你带给我们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活着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我们付出的辛苦。
襁褓中的你在梦中甜甜地咧嘴一笑;蹒跚学步的你笑着扑到我的怀抱;爸爸把还不会走路的你抱在怀里,你拿着一块鸡肉咬啊嚼啊怎么也吃不动,你一生气从嘴里拿出来就往爸爸的嘴里放,爸爸拒吃,你就大哭,爸爸就给你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会走路了,摇摇晃晃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迈上了第一个台阶,你特有成就感地站在台阶上回头冲着我们开心地笑着;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让我们开心上好几天。
在这十五年里有很多的感谢!
感谢你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感谢你和我们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在我们忙碌的日子里五岁的你在楼道里靠着门等我回家等到十点,你没有怨言;在你提出要求时,我粗暴地告诉你我没有时间,还要你看看我是不是一刻都没有闲着,你什么都不说,就自己去一边自己玩了。你忍受着我们对你的忽视,你依然乖乖地、还会讨好我们,在想起这些时,我有自责,我是那么地不温柔也不会爱你。你去洗手间时手脚并用攀着管道自己开灯,回卧室的时候自己带上一个小板凳,踩着板凳自己开灯。睡到半夜听到“咕咚”一声,我还没起身儿,就听见你说:“把我掉下来了”,不等我开灯,你就又爬上了床;想起幼儿园阶段老师的钢琴夹了你的手,我去接你的时候你把裹了创可贴的手举的高高地给我看。想起了小学时坚持不吃小饭桌的理由是“吃了幼儿园好多年的饭,再也不吃小饭桌”。想起了你一年级时因为下学贪玩忘了写作业而写的检查:“放学我一定先写作业,不然就送小饭桌”,被我们高高地贴墙上。想起你一直就是很主动地学习,一直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想起你打了好几年的乒乓球,想起你好几年坚持游泳,想起你中国舞跳到了七级。想到了你在小升初时两千多学生中考了前一百时的自信和得意。
你现在已经长到和妈妈一样高了,可在电话里还是能听出一股奶声奶气。
想起小升初时,我做了老师的帮凶,半是商量半是强制地剪了你心爱的长发。
从此,你有话就很少和我说了,因为我不值得你信任,我根本就不能帮助你。
你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了,衣服,发式都非常在意,这是开始对自己的女性身份的认可。干净的有光泽的皮肤,高高的个子,善解人意的眼睛,不错的学习成绩,都让我们很自豪。为我们的女儿自豪。
吾家有女初长成!其实我们很珍惜这些日子。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上了高中有可能住校,然后到离家更远的地方上大学或工作,然后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一本书里写到:“孩子是到我们家问路的客人,客人是迟早要离开的。做主人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客人在你的家里过得愉快”。
感谢你,孩子!是你用行动教会了我反思。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永远是最热情的观众。”
我看着她写给女儿的这封信,我觉得这封信与其说是她写给女儿的,倒不如是她写给自己的,是一个母亲的自省。
以前她纠结女儿的叛逆给她带来的困惑和负累,而现在她开始回忆女儿从小带给她的那些快乐,以前抱怨指责女儿不听话,现在她开始反思由于她的忽视和粗暴给成长中的女儿脆弱的心灵带来的伤害,以前她焦虑女儿如果不能正常升学,将来没有好的前途,现在她想的是,女儿漂亮,聪明,有主见,即使不能上大学,等她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也会有自己的作为和好的生活。
我想,女儿一定会感受到母亲的变化,会感触的母亲的体温散发的温暖,会从迷失中走出,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我说,给女儿看看吧。她说:好。
那天我和平平的交谈,直到结束,依然有些意犹未尽。
晚上,我在电子信箱里看到了她发给我的一段留言。
十年弹指一挥间,虽然是历经沧桑,但也很有收获。
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的,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晚上,把犹太人经营的店面的所有玻璃都打碎了,一地,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这一夜仅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其价值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生产玻璃的总价值。
“水晶之夜”是对犹太人屠杀的开始,却用了这么美的一个词.那是一个多么凄美的景像啊。于是,我学会为了自己十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而感动,尽管有点凄美。
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感谢我忠诚的爱人和朋友,感谢这旋转不息蔚蓝色的星球。感谢生活感谢和平,感谢这一切一切真所有,感谢这美好的所有。
翻开从前,有那么多的感动值得的记忆!
那天晚上,我一直欣慰着这两次采访平平带给我的不同感受,从沉重到放松,从困惑到逐渐释然,而且这变化看上去好像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我想,其实这就像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而我恰恰遇到的是她那个破茧而出的瞬间,那么,在此之前她所经历的漫漫暗夜里的纠结,挣扎,和艰难的自我救赎的过程,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很多女人就是这么成长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