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阿瑞
作家阿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09
  • 关注人气:1,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世间再无史铁生及关于“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的公告

(2011-01-05 16:18:56)
标签:

杂谈

转自《天涯》副主编王雁翎的博客http://hbhnwyl.blog.tianya.cn/

(以此悼念我所尊敬的作家史铁生先生.我在雁翎博文留言:敬重,心疼,欣慰。他回家了。他终于可以和他的思想,他的心灵一起。轻松的行走,轻盈的飞翔,自由自在。爱,尊敬,祝福,永远!)

 

天地不仁,2010年的最后一天,夺走了我们杰出的作家史铁生。
  
这个岁末,因此而变得沉重和寒冷。
  
史铁生老师是《天涯》杂志的老朋友,1996年《天涯》改版第一期,他就拿出一篇《足球内外》表示支持。以后,他总是把自己重要的作品交给《天涯》发表,比如《说死说活》、《病隙碎笔》等等。
  
我有幸与史铁生老师有一面之缘。那是2006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当时我们正跟海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手机文学大赛,其中有个吉林农村的残疾人参赛者,非常崇拜史铁生,希望能够得到他签名赠送的一本书。我遂受海南移动的委托,在会上找到史铁生老师索要他的签名本,史铁生听说原委,欣然同意。
  
当时有史铁生老师的妻子陈希米女士在侧。
  
此后,我通过陈希米女士,约到史铁生老师的几篇文章:《写作与越界》(《天涯》2007年3期)、《花钱的事》(《天涯》2008年1期)、《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天涯》2008年3期)、《史铁生小说一组》(《天涯》2009年5期)
  
从此,《天涯》再也无法发表他那些充满哲思冥想的思想者美文了。
  
但他在天堂里一定是甩开轮椅、健步如飞了。

因为,“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关于“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的公告
  
  
2010年12月31日,一个亲爱的人,一个高贵的人,一个深入人心的中国作家离我们而去。史铁生曾把死亡视为“无论怎样粗心也不会错过的节日”,并最终选择2011年第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回归大地,把无尽的爱愿,无边的温暖,以及他才华卓著的文学作品留给所有活着的人。
史铁生是《天涯》杂志的老朋友,从这本杂志创刊和改版的时候,就一直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与我们共同走过艰难与欢欣。在痛失良师益友的这一刻,《天涯》杂志社依从本土民族悼亡的习俗,决定于2011年1月6日晚8时在海口市缘缘堂(白沙门公园内)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广大同道和读者们对他的深切缅怀,倡扬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史铁生已将他的身体器官尽可能捐献给了需要者,骨灰也将撒放于北京市地坛公园,意在从这个世界静静地离去。但他的心魂永远与我们同在。为此,我们将在追思会上倡议,由全国作家与读者自愿捐款,在北京市地坛公园建造一座铜质史铁生扶轮远眺的雕像,以凝定我们共同的敬重与景仰,供所有思念他的人与他日后相逢。
我们也希望,在全国范围内,能有更多的人在1月6日夜这同一时刻,与我们一起举行“铁生之夜”追思活动,我们相信,闪耀在祖国四面八方的无数支烛光和无数朵鲜花,将是对史铁生艰辛而辉煌一生的必要回望,也是对一个伟大作家最隆重、最崇高、最诚挚的礼赞。
  
  
   《天涯》杂志社
   2011年1月2日
  
  
附件:关于“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事宜的说明:
(一)“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可由各地热爱史铁生的团体或个人自主召集,不拘规模,不拘形式,最好是在1月6日晚与我们的活动同时举行。
(二)海口市“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力求简朴和庄重,以发表感言、朗诵作品、播放音频和视频为主要内容。这一安排仅供其它活动召集者参考。
(三)所有活动的计划、报道、图片、发言记录、视频资料可发送给我们。我们将在统一整理以后,上传“天涯社区”网公示,并供有关媒体摘用或选播,以表达我们共同的哀思和怀念。
(四)海口市“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上以建造史铁生铜像为目的的定向捐款,将全部上交中华文学基金会。捐赠者将推选代表与该基金会协商,委托有关方面具体操办有关事务,其情况将及时另行告知。
  
  电子信箱:tyzzz@vip.sina.com
  手机号:13907623253
  联系人:李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