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采访)你也有快乐的权利

(2010-06-18 07:50:17)
标签:

教育

家庭

苦难

沧海

微笑

原谅

开始

杂谈

(人生采访)你也有快乐的权利

201064日,我在〈人生采访〉发表采访手记《母亲不是天生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对亲生儿子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伤害发生在儿子的少年时代,而痛苦随着儿子成长并没有停息,一直持续到现在。

关于母亲。我听到过很多母爱的故事,那么无私而温馨,我自己也是在正常的温暖的家庭长大的,我感恩我的父母。但这不能让我无视那些遭受来自家庭,来自父母伤害的人,心底深久的痛苦。对于曾经经受和正在经受这种伤害的人,这是他们无法化解的人生苦难。

在此文的开始,我说,做为儿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的最初的爱往往都是来自于母亲,而最初的伤害呢,也极有可能来自于母亲,因为在一个人的幼年少年,在他最无力保护自己的年龄,母亲是离他最近的人。而同时,母亲也似乎是最有权利伤害他的人,特别是当伤害以爱的名义进行,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得不到任何保护。

文章发表后,触动了不少读者的心事,引发读者不少的感叹。

有读者发来信息——

此刻我刚看到燕赵都市报人生采访《母亲不是天生的》让我几度泪下……和我们家的母亲何期相似啊。不同的是我母亲至今依然不认错。还是那么一惯正确永远有理,呵呵怕极了她……这样的女人娶进门遗害几代子孙……恐怖无绝期。谢谢你瑞霞。关于我妈……我说不下去了……伤心的要命。

 

又一篇感人的故事。做为我是一位5年的父亲,从此更懂得做父亲的义务和责任,更懂得对爱人,孩子,家有关心和爱护。谢谢杨姐,祝你幸福快乐!——景县燕赵都市报读者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做好准备,千万别把孩子带到人间,建议在大学里普及父母教育之道,功在千秋呀,推动摇篮之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之手,呼吁一下吧,也许会避免很多的悲剧,人活一生不易,愿天下人都能快乐!

 

看到这些 我流泪了。一个凄美的爱恨情仇故事。主人公在痛苦中,凄风厉雨中,或许更珍惜爱,更渴望爱。真的期望他伤痛的心能够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地淡为云烟。遗憾的是,忘掉痛苦是那么不容易。只能慢慢承受,直到闭上双眼。能做的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下一代,在自己主宰的时光中,改写生命。

在痛苦中,学会了,也懂的了爱……撼动人心的伤情故事,让人心痛不止,让人潸然不止……——常河山

 

最初的爱往往都是来自于母亲,而最初的伤害,也极有可能来自于母亲。这句 话,让人警醒。

善的要代代相传,那恶的就在这一代终止吧。——云淡风轻

……

在所有的反馈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当我把《母亲不是天生的》贴到《燕阵 石家庄》个人空间,我的新博客里,在那里引发的我与读者心若沧海之间一场关于受伤害者如何中止痛苦,让苦难不再延续,如何重建健康自我的讨论。这场讨论涉及到了较深层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方法。

 

此通痛彻心扉,我是一个从小饱受虐待的孩子,在家的日子就想摆脱家的痛苦,然后糊涂的进入了另一个更大的痛苦,我有时候也怨,但能怨谁呢,我教育孩子也是粗暴得很,因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教育办法,有时候苦难是母亲种在孩子心上的一枚种子,然后生根发芽

苦难不能延续,我必须从我这里掐断它,种下幸福和快乐。——心若沧海

 

从小受虐,长大通过婚姻进入另一个更大的痛苦。这一点从心理学的解释是,如果一个人从小习惯被谩骂虐待,无辜的孩子会以为自己应受这种惩罚,长 大后也会寻求类似的受虐关系,以持续他的成长习惯。

从小被父母粗暴对待,后来粗暴的对待孩子——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别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你不知道还有别的教育方式。不会平等的,平和的对待孩子。你不懂 也不会。

苦难不能延续,我必须从我这里掐断它,种下幸福和快乐——这句话非常好,你认识到了自己先天的不足,想要改变,这很难,但已经开始了,不是吗?

                        ——杨瑞霞

 

此痛是痛的根源,有时候人生的苦难必须连根拔,否则就不得解脱,瑞霞,问题找到了,你能再帮我们找到解决的方法吗?如何破除这个魔咒,不要分析,要方法,我们真的很需要,我身边从小受母亲虐待的孩子几乎都很痛苦,终身不得幸福,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吧,好吗?

                         ——心若沧海

 

你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分析,这很好,这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

对于你想连根拔掉苦难的强烈愿望,结合你说的经历和困惑,我有下面的建议:

一、 重新探索你的过去,发现在原家庭,你与父母的关系中那些不对的,病态的东西,暴虐冷漠等。认识到它对你持续性的伤害。

二、 检查你现在的人际关系,看看有多少你反感甚至痛恨的东西,被你带到了你现在,并且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认识之后,要学习重建你与家人的关系。

三、 控制住你不断沉溺于过去痛苦的强迫行为。当你有效做到了第一次,要鼓励自己。

四、 从精神上,心理上,彻底脱离原来的家庭,对着过去说:“再见!”

五、 探寻、发现、检查、控制沉溺,也是一个痛苦,失落的过程,因为你要彻底脱离过去的自己,像脱瘾,到了最难爱的时候,也就到了你脱胎换骨的时候。

六、 建立起新的自我认知。别让过去父母给你那些负面评价再继续影响你,肯定自己,告诉自己,我也有快乐生活的权利。

七、 在和家人,孩子的重建的新关系中,总结新的经验,那怕是一点的改善和进步。把它巩固下来。

八、 与过去达成和解,原谅你的父母。他们过去在虐待你的过程其实已经惩罚了自己。然后学习做“新父母”

九、 有了改变的想法,要规划并坚持你的改变计划。让自己走出已经形成的偏执与偏激的误区,让生活步入正轨,过健康的人生,获得幸福和快乐。

                       ——杨瑞霞

 

瑞霞,说实话,一棵长了快40年的树,想一下子连根拔起,不容易,但有了方法,就能解决,一切都会柳暗花明,会烟消云散,一切都会好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相信,只要有太阳,只要我存在,总有一天阳光会照在我身上,就你的方法,我简单谈一下:

一,这我认识得到。

二,我认为要抛弃那些不好的,而不是重新建立,因为,不好的就是不好的,离开最好。

三,这很重要,控制,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痛苦,很实用。

四,再见不了,因为无法再见,但学会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程度。

五,这很重要,我正在做。

六,很重要,我生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相同的我,我有幸福的权利。

七,很重要,我在做,并且努力。

八,原谅不了,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认识到对我的伤害,反而现在还在指责我,说打你是有理由的,活该的,没法子,我必须接受命运。毕竟我已成年很久,这一切 我只要忘记就好。

九,对,我要为自己定一个计划,比如,最是黄昏最是难熬,昨天黄昏我就出去溜达,既然难熬,尽量让它好熬一些。

总之,很感谢你,我想,我的情况不是个案,她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多少文化,且被生活压力所迫,他们很容易把我们当成出气筒,还有,孩子以前多,没人把我们当宝,怎么说呢,一切都是命运,既然是命运,那就认,先把它认下来,再去改变。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还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我们这么一种人存在,只要你知道,你记得,我们就有幸福的动力。

                            ——心若沧海

心若沧海:你能认真面对,自省,自我调整,让我感动,我也很喜欢我们这样的深度讨论,我上面说了这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讨论,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关于我说的几条方法,我想说明一下,

关于第二条的“重建”,是指重新建立你与现在你的家庭成员的关系,或者是指你和孩子的关系。因为过去的原家庭的不好的东西被你带进现在的家里,影响了你的生活,你探寻出来之后,要破坏掉它,然后在你现在的家里重新建立你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不然的话,也许孩子将来也不快乐,又是一个现在的你。

关于第四条“与过去说再见“是指我们每一个人长大后都要脱离原来的家庭,要经历形式上的离家,情感上的离家,最后是精神上的离家,才完成真正的独立。而你一直背负着过去家庭的阴影,活在少年的孤独痛苦中,没有从精神上独立出来,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所以我让你与过去说再见。

关于第八条的原谅,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凡是超越我们心灵能量的事做起来都很难。你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错误,而上帝说: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说的原谅是指你在心里对他们的宽恕,和对过去的释怀,这样的你的心才有些松动,才能放下,才能获得平静,否则你会一直让过去的痛苦驾驭着你,你不是自己的主人。 接受它,是指事实就是那样,承认它的影响力;解决它,是指削弱、撤销它的影响力。这层意思你留言最后也说到了。

当然,方式不仅是这些,还有,了解别人的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与自己人生境遇不一样的积极的人做朋友,接受正面能量的直接影响,比如我,呵呵,相信你会好起来的,一定。

还有,补充一句,前面我们讨论的主要是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当你成长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你就能超起那些曾经的苦难,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是的,每个人都有幸福快乐的权利,那些曾经经历过伤害和痛苦的人也一样。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重建健康自我的能力。

                          ——杨瑞霞

 

我一直在试着突破,一直在找寻一个办法,但实际上很困难,但再困难也要克服,我决定从每一天,首先我要开始练习微笑,每天给孩子一个微笑,从现在开始,从 马上开始。

                                                   ——心若沧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