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条大河波浪宽

(2009-05-11 07:43:33)
标签:

杂谈

读叶景涛的散文集《运河旧事》,我感觉像看一幅旧迹斑驳的《清明上河图》,人物——富有个性,神态各具,故事——生动有趣,对习俗的描写——真实、细致,记录感受——朴素深刻,入情入理。这些琐碎的细节,局部相连,构成运河两岸长长的世相习俗,风土人情的画卷,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而它的底蕴,它所记录、展现与表现的是深厚的运河文化。

说到运河文化,似乎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千百年来大运河所经之处,对两岸的土地和人们的生活,以及精神层面的影响一定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点我们通过叶景涛的三卷《运河旧事》,可以看出来,这些生活在冀东南和鲁西北,运河两岸边的人们,那些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

首先这片土地,历经大运河千年润浸,和儒家文化的熏陶,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当地人的精神特征,积极、开明、豪爽、厚道,仁义、灵透,像水一样简单、而且具有包容性,但另一方面,也有着它固执,较真、甚至狭隘,愚顽的一面,我感觉这有些像运河水与岸的关系,水是灵动的,岸是牢固的;水是变化着的时空,而岸是坚守着的信念,所以这方文化,这方人在是非观,价值观方面有着自己的信条,弃恶扬善,褒贬分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始终坚持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做人的标准与底线,正是这些构成了故事中一些人物与外界的冲突,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也构成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也是在运河边上长大的,那时的大运河波浪起伏,依然留在我的记忆里,但由于童年遇境的不同,不论身心,我都不如叶景涛与运河这么贴近与亲近,运河两岸是他童年成长的天堂。他的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几乎与运河融为一体,所以他记录运河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特别是他以小时候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的运河风光,和亲身经历的那些运河两岸的生活细节,生动感人。还有每篇故事中的寓义,更是运河人所公认的世道人心。

还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所写的那些发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与事,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是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那段时光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已变得陌生与模糊,而他用文字,用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为我们保留了那个年代鲜明的时代特点,记录了它的艰难、苦涩、荒诞,当然也有快乐,作为历史的一页,值得我们思量和回味。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的宿命,我想,对于叶景涛来说,大运河给了他文学的灵性,和观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又把他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命运做出这样安排的同时,也一定是赋予了他描绘记灵表现运河文化的使命。让世界了解和记住运河,为后人留下运河曾经的真实风貌。为此,他出了多年的努力,坚定不移且乐在其中,所以才有了这些聚集在一起的繁杂而厚重的运河旧事。

今天是母亲节,大运河也是我们这片土地的母亲河,今天我们聚集在运河边上,探讨《运河旧事》,关注运河文化,感谢它千百年来的滋养,别有一番意义,愿运河水能重返旧日的清沏与辽阔,愿运河文化生生不息,运河两岸人民生活富足幸福。


(2009年5月10日上午,在河北省作协创联部、故城县委宣传部召开的叶景涛《运河旧事》研讨会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随手又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