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上站台  看见远方

(2008-12-24 11:11:51)
标签:

杂谈

儿子大卫曾说过,国产片里他最喜欢贾樟柯的《站台》,他已经看过好几遍。我纳闷,你能看明白那个年代?他说:当然了!我一个朋友也是最喜欢《站台》,他能记得里面的那些场景和每一句对白,我说他有“怀旧情结”,他也以冒充老大的口气不屑的说我,你小孩子家,知道个啥?

他们是两代人,为什么都这么喜欢它,看重它,把它放在心里,成为心灵的一部分。

这几天,因为《一只羊其实怎样》,我翻出了刊登这篇散文的2001年第4期《天涯》,并把整本刊物重读了一遍,给了我很多的感慨和感动。真是字字玑珠。就像读《红楼梦》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一本好刊物也是如此。

在这期《天涯》上我看到了一篇副导演顾峥以亲历者的身份写的《没有终台的“站台”》,记录了当年贾樟柯拍《站台》时的种种坚持与艰辛。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站台》是贾樟柯一生“最想拍的电影”,是一部普通人的史诗。这段历史是他的心灵成长史。也可以说,拍这部电影是他的“命”

贾樟柯开始筹拍《站台》是在1998年.当时的大环境用作者的话来说是这样的“电影体制像一个后母,在虐待自己的孩子,希望她早一点死亡”所以他想取得一张拍摄许可证的难度可想而知。(当然中国现在的电影体制比那会也强不了多少,内里的阴冷愚昧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更媚俗了一些。)

电影开拍时只有一家香港投资公司的三十万资金。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困扰纷至沓来。

“第一天的拍摄总是不会很顺利,据说因为磕头磕错了方向,刚开机就狂风大作,零下十二度加上六七级的大风……“

“贾樟柯坐到了路基上,他坐了一会儿,开始哭了起来。我站在一边儿不知如何劝说,导演付出的感情代价太大,压力也太大了。”

“在平遥遇到了麻烦,有时确实难以把握贾樟柯对电影一些细节的看法,因为他对某些场景要求非常高。”

“每次离开汾阳都显得很混乱,大家都想家了……忽然旅馆的人把大门上了锁,并放出了几条狗,当时真的很绝望,难道还走不了了吗?因为剧组严重超支,无法和旅馆结帐所以不让我们离开,经过一番交涉,留下了两个人质……”

“能参加戛纳电影节是好事但贾樟柯不同意因此来安排拍摄日程。他已经拍疯了,他才不管戛纳电影节。”

“那天在地安门的小酒馆里看着天慢慢亮起来,天下落下雨来,可能太累了,喝了酒也不想睡觉,可是到了回家的时候了,就像《站台》上的人物一样,再美好的聚会也有散场的时候”

“他曾经对我说,完成《站台》就像搬走心里的一块石头。不完成它,就无法开始新的工作。”(我当年写《一只羊其实怎样》时,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必须从它开始。只能从它开始。)

看了这样的一些记述以让人心疼唏嘘,那么贾樟柯在那些日子里到底经历了什么,谁又能真的知道呢?

我们能知道的是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坚守了一个电影人的良知。以一个艺术家虔诚的朝圣精神,给了自己,给了世界,给了那个渐行渐远的时代一个交待。

我们能知道的是,这部电影赢得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那些年里,我也曾在自己的站台上,看着远方,那时的我眼前迷茫而内心坚定,我知道,有一个远方就在前面,也许很远,但我能走到。

那么我的现在,是我曾经的远方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那天晚上我找出《站台》,又看了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