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采访郭月辉那天,正是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气氛和以往不同,我们的心情都有些忧虑和沉重。在采访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当灾难提醒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多难和脆弱,我们是否更应该想想怎样生活才能让自己的一生少一些懊悔,多一些幸福感呢。
前不久我看了法国导演蒂姆·伯顿的影片《大鱼》。那是一部现实与童话,梦想与生活相互交织的影片,它告诉我们,在我们庸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种人生,它似乎不可思议,但它有可能发生,有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影片里的那条大鱼其实便象征着一种人生。大多数的人生按部就班,而这一种人生则充满悬念,大多数的人生平淡无奇,而这一种人生则波澜壮阔,大多数的人生面带厌倦,而这一种人生则永远富有激情充满梦幻色彩。
在采访郭月辉之前,我曾听朋友说过他曾几次一个人骑车长途旅行,最远去过西藏。生活中的郭月辉是个做事、养家的三十多岁的平凡男人,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爱好,他的这种经历又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下面是我和郭月辉的对话。
问:在铁路部门工作了十年之后,你选择了骑自行车长途旅行,是不是你的内心一直在渴望着什么?
答:那时我在我们单位做计划主任,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整理办公室,然后泡一杯好茶,和科里的人聊一会天,然后完成领导交待的事,基本用两个小时就够,接下来就打电话约朋友在局网上打牌,一直到下班……忽然有一天,我觉得这么活着是件很没意思的事,今天的事和明天的事一样,过三十年我还做这样的事,这种活法太对不起自己了……在那之前我还有个小目标,当时是副科长想熬个科长,后来正赶上两个部门合并,我这个意愿落空了,于是我想该为自己做点什么了,就想到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出去走走。
问:经常听到说有些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从旅游开始的,可是为什么你选择了自行车这种方式呢?在去西藏之前,都去过那些地方?
答:这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愿望,我刚学会骑车时,觉得挺有意思,它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得更远一些呢?我想有一天我要骑车去全国各地。后来上大学、工作,就把这想法淹没了。
第一次远行我选择了去宁夏。用了九天的时间从石家庄骑到了宁夏的银川。那是第一次骑长途,也不知道长途骑行对自行车有特殊要求,就买了辆普通的捷安特单速车。那一路过太行山,吕梁山,陕北高原,两过黄河,觉得自己体力能达到,沿途还看到很多惊奇赞许的目光,觉得自己像个英雄一样。这是2005年9月的事,2006年我从单位辞职,自己开了一家装修公司,主要想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辞职应该说和我这次去宁夏的经历有关,因为体会到了一个人把想法付诸实践以后的感觉很好。只要你去做。
辞职半年后,我把手头的工程做完,快到年底了,这时我就想过一个特殊的新年,于是12月31号骑车上路。这次我是去南昌看我的同学。路上用了十天的时间。那时我的车子已经很专业了,速度快了很多。每天大约骑150公里。一个人在路上我倒没感觉很孤独,因为沿途很多东西都是我感兴趣的,很新奇。
那天过了九江,在庐山脚下,天黑了,晚上到了一个叫赛羊的小镇,住在一个很美的小村,小旅店就一间房,我三十元钱包了下来,给我同学发短信说估计明天到南昌,然后我同学打过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有谁赞助?那你打旗没有?我说,没有。他们说,你搞什么,不图名不图利。第二天到了南昌,同学们轮流请了我三天,真有点后悔给他们打招呼了。
问:骑车去西藏是你的第三次长途旅行吧?为什么选择了西藏?
答:从南昌回来,听说衡水有几个朋友要去西藏,本来说好一起去,结果我脱不开身。2007年,我在网上征了几个驴友,临出发的前几天,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于是我决定自己出发,临走我对我爱人说我去西宁出差,怕她知道了,担心。只是对我妹妹说了,但没说是我自己去,说有几个朋友一起去。我告诉她是为了万一有什么事,家里能找到我。
选择去西藏是因为在骑车旅行的人心里,觉得不骑趟拉萨就不是真正热爱骑行的人。在这之前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我感觉去西藏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特别艰难。当时,我把自行车托运到青海的格尔木,下了车,取了自行车,我想吃碗面条就走,这时我看到老板在用高压锅煮面条,这让我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真是到了高原了。那里的海拔是2800米,一般人们去西藏要在那儿住两天,适应一下,我是吃完面就走了……
第一天我才走了三十公里,感觉比平时累,空气稀薄,晚上住在一个加油站,睡了一觉,怎么天还是亮的,因为那边九点多太阳还没落山。到了第二天就感觉难受了,有了高原反应,那天我晚上要赶到西大滩,地图上标的是90公里,就是觉得怎么也骑不到。那几天我不能吃当地的饭,恶心。只能吃自己带的巧克力什么的。
第三天翻昆仑山口,开始下大雪,六月雪。当时我穿的抓绒的衣服,还觉得冷。翻过昆仑山口就到了可可西里,那三天一直在下雪,晚上我住在不冻泉,别看白天一直在下雪,地面是不结冻的,还能骑……
当时我只是急着赶路,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感冒,因为在高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不能感冒,会有生命危险。到了不冻泉,围着小火炉烤火。睡觉时我开始出现幻觉……但第二天精神还不错,出门看到地上结冰了,行进的军车拴着铁链子。这时心里有些动摇,但是我不能回去,骑了三天还没出青海省呢,只能接着走下去。后来到了风火山,海拔5000多,沿公路骑到山顶,发现自己所有的高原反应都没有了,天也放晴了。
问:一个人在那么苍茫的路上,这是一个面对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追求生命自由的过程,这时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吧?
答:对。其实在青藏公路,跟个车是个很简单的事。大约十几分钟就会有车开过去,只要你招手,就会有车停下来。在风火山,第一次站在那么高的地方,我拍照留念时,有辆车在身边停下来,司机招呼我一起吃香蕉,当时如果想跟车,他们特别乐意。
骑过了风火山,我胆大了起来,当晚住在二道沟,我看到了传说中的藏羚羊成队跑过,在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海与西藏的交界处,我心情特别激动。过了唐古拉山口,到了羌塘草原,景色与前边走过的地方不一样了。前边是荒原,进入藏区看到了草原。后来一路上又见过野驴,在唐古拉山口还见到了一只黑熊,推小旅店的门,想进厨房吃羊肉。我还以为是人呢,扒着门缝朝外一看,是一只很瘦的黑熊,一般白天它们都不出来,去那边一定不能走夜路,天黑前住下来,不会有危险。
问:这一路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路最值得回忆的是人,记忆最深刻的也是人,对于风景有些审美疲劳了。
在藏区,我遇到了一个开小客货的司机,聊得比较投机,他建议我晚上去住道班,不用花钱,他用藏文给我写了个介绍信,说这个人很好,是我的朋友,你们要给他吃让他住。他的信我至今还留着。我还遇到一个藏民,骑着摩托车,跟着我走了一段路。等我翻过那座山,发现他停在路边,示意我停下来,歇歇,拿出烟让我吸,他说藏语,我能勉强听懂大意,他说他妈妈在当雄县城,让我晚上住在他家。到了县城,我打了他家电话,没人接,很晚了,他打回电话,我告诉他,我已经住下了,他说,住下就好了。就挂了电话。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藏区的孩子。在唐古拉山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那么高的地方放牦牛,他们坐在山上的大石头上,两个人裹着一块毡子,你想象一下,大山里没有一个人,风很大,像油画一样……他们的眼睛很亮,我停在他们跟前,拿出自己带的吃的给他们,小女孩子接过压缩饼干,舔一下,很兴奋地递给哥哥,哥哥也舔了一下。小女孩
子很漂亮,脸蛋红红的……我骑车走出很远,不知为什么眼泪突然就下来了……
藏民的眼神非常单纯,友善,看人时表情有些害羞,他们家里有牛,羊,生活很富足,但他们更在意精神上的享受,活得很真实很幸福。一般藏民家庭平时就吃三种食物,酥油茶,白面饼和羊肉,经常有藏民邀请我去家里做客,也是吃这几样。他们在那样的环境里,不但要生活,还要活出滋味,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天气好的时候,一家人把毡子铺在地上,吃饭,聊天,唱歌,看到我从路上骑车过来,孩子们跑到路边,拦下我,让我坐一会儿,一起喝茶,吃点东西,问这儿问那儿,指着山上,说他家的牛有多少头……
到了藏区,你会发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那绝不是藏独分子能动摇得了的。藏民如果在城里固定下来生活,政府都给补贴,吃的住的都很好。我曾在一个小医院看过病,医生给我开了一堆好药,只收了我一元五角,他说,你享受的是我们藏区的政策。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沿途遇到的朋友,在那木错湖,白的雪山,蓝的湖水,认识了几个也是去西藏的女孩,和她们一起吃烧烤。天上的星星有脸盆那么大,离天很近,非常亮。旅途中的人很容易相互信任,大家是在一个内心放松的状态里。
过了唐古拉山口,骑了一天到安多县,土势就平坦一些了,然后过那曲,当雄……这一段大约走了五六天吧,就到拉萨了。这次在路上一共十三天。我在拉萨就呆了两天,原来想到拉萨我一定会非常激动,要拥抱大地,要拍很多照片,要说几句豪言壮语,但当真正到了,其实很平静,天快黑了,就想赶快住下。第二天去看了布达拉宫,在半山腰,的确很壮观。第二天我托运了车子,去八廓街买了些礼品,就特别想回去,想家,买了车票就回来了,
问:这次西藏之行对你的生活态度有什么影响?今后还有什么出行打算吗?
答:回来后我发现我性格变了很多,以前遇到不顺的事爱着急,急了就骂人,回来后,觉得没必要那样,在那样的情况下一步步骑了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生活中的唐古拉山怎么也能翻过去,另外要学会享受自然,享受生活。
我现在在读《徐霞客游记》,想沿着他当年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用一二年的时间分段走,这次还想写本书,把自然界与内心的感受结合起来写。
奥修说过,生命总是来自未知,又走向未知,它来自超越又走向超越。
郭月辉以他特有的喜欢的方式更深地进入自然,进入生活,不断地了解和超越自我,从而让他的人生更加开阔,富有激情,与众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