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东尼奥尼先生 对不起

(2008-01-28 18:09:48)
标签:

杂谈

影评

安东尼奥尼先生 <wbr>对不起
 
儿子大卫放了寒假,问我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看影碟,其中一张是纪录片——《中国》,这时我脱口而出说出了一个名字——安东尼奥尼。儿子大卫问,你看过?我说,没看过,但我知道这部片子。

昨天下午和儿子一起看了《中国》,看到了比较真实的七十年代初的中国。

那时的人长的不如现在好看,净是些小眼睛,蹋鼻梁,厚嘴唇。清瘦而单薄,没有减肥之忧。

那时的女人不化妆,有一两个镜头里有漂亮女孩,看上去很本色很干净。

那时的衣服很难看,一片灰蓝,让人家怎么拍出鲜艳的色彩,幼儿园里的小女孩和大街上的中年妇女一样的款式,而且裤脚和衣袖都短一截,特别是裤腿那儿露着脚脖子,显得寒伧和不体面。

那时的人很少笑。面部表情平淡,目光警惕而茫然,有些忧心忡忡,有些装模做样。

那时的长安街汽车很少。有时过来一辆卡车,后面跟着一辆小三轮。

那时的时光不像现在这么短暂,仿佛停滞不动,一天长过现在一年。如果拍的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场景,给人的感觉离天黑还老早着呢,所以人们不紧不慢的干活,发呆,走路,没完没了的讨论。他们有的是时间。

那时的河流还没有被污染,苏州人在河里淘米。

那时全中国的背景音乐是京剧《杜鹃山》《智取威虎山》

……

安东尼奥尼是世界知名导演,他曾拍过《云上的日子》,他有着艺术家的天才和良知,他这部片子是善意的,目光略带好奇和质疑,“观察中国人的面目、姿态和习惯”,他企图记录下真实的中国的1972,让世界了解这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地方。然而艺术家与政治相比总是太单纯,他不会想到等待他的是1974年那样一场遍及全中国的声讨,是“八亿人的憎恨”所有的高音喇叭同时在咒骂一个叫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人。据说,此后五年间他没有拍影片。儿子大卫说,我以为他会不在乎。我说,有些事情你还理解不了。

在碟片收录的资料里,我看到了当时批判安东尼的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而他们指责的仅仅是这样一些日常生活的客观记录,仅仅是这个西方人不粉饰不掩饰。这个社论的题目让我感到恶心难过和羞愧。我们的中国竟然曾经像个泼妇一样,稍不顺意就跳起脚来骂人,不坦诚,不包容,动不动就翻脸无情、气急败坏,没有一点风度。

当年住意大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曾经陪同安东尼来中国,三十年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他再来一次中国。主持人说,如果能再见到他,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沉默之后——“想对他说一声——对不起”
而今,这位我们最想说一声对不起最应该说一声对不起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去了天国。
安东尼奥尼先生,对不起。
感谢你为我们留住了1792年的旧日的浮光掠影,留住了寻些细微的表情,留住了一段历史,留住了那时的贫穷,简陋,迷茫,不安,以及压抑中的世俗生活的生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快乐。让我的儿子他们知道中国人曾经有过那样的年月,曾经那样的活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鼠年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