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三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男孩子,他当时正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中学时由于早恋影响了成绩,考进了一所大专学校,而他爱好文学,我看了一段他写的小说的底稿,文字功底的确不错,在大专上了一年多之后,他觉得那个学校读下去没什么前途,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所以想退学,早点从事他喜欢的工作,但是身边的人都反对他这么做,他也觉得一个高中生不好找工作,前途很渺茫。
记得当时他见到我时,一幅苦恼的样子,一直在不停地说着他的事,比一般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要健谈。这种表现通常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心特别坦荡,无所顾忌,而另一种是内心自卑压抑,而外在表现为喋喋不休。当时他是哪种情况,我也说不好。只是劝他还是现实一些,如果非要做另类选择,以他的文字水平,好好努力,应该是有前途的。
我以他的故事写了一篇采访稿,告诉他和他的同龄人,人生总有一段时间要独自在黑暗中穿行,但这只是暂时的,走下去,会迎来光明。
文章发表后,听到了他的消息,退学了,然后去北京打工,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做编辑,中学时的女朋友也去了北京。我祝贺他,并为他高兴。
后来的两年多一直没有消息。
今年夏天,我在外地,突然收到他的短信,说他已经在北京买了两室的房子,现人在石家庄,来约稿,要提前支付作者稿费,可他带的钱不够,问我能不能暂时借给他几百元钱,回北京后马上还我。这样的短信,让我有些疑惑,一个仅有过一面之交,几年没联系,几乎称得上是陌生人的人,突然向你借钱,而你对他的情况又完全不了解,一般我们都会有缺钱的时候,需要帮助,但那是在自己的亲人朋友的小圈里,彼此有往来,可是他为什么突然向我借钱呢?正想着,手机响了,很急切的口气,还是借钱。我说,我没在石家庄,帮不了你,你另想别的办法吧,我又说,支付稿酬不要这么着急,你可以向作者说明情况,回北京再汇给他。他也没再说什么。
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大约二个月之前,我也是在外地时,又接到他的电话,是石家庄的号码,他说来石家庄看朋友,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没留神,包让小偷给拎走了。让我借给他二三百元钱,他要回北京。
他这个电话,让我感觉不舒服,为什么他要找不同的理由非向我借这个钱呢,这几年,朋友,读者,甚至陌生人遇到了困难,我会曾给予过帮助,可我不了解他的情况,不了解他的行事为人,不明不白地的钱,怎么借?于是我又一次委婉的地告诉他,我在外地,你去找朋友同学想想办法吧。
这次拒绝他,我其实心里也有些不忍,放下电话,有时会想到这件事,觉得自己是不是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呢?
可就是半月前,我第三次接到他的电话。那天我在报社,桌上的电话响了,他自报家门,然后还是借钱,理由是他父亲在省医院住院。这次我有些生气了,忽然想到他打我的办公电话是想证实我在石家庄,那么我便没有了拒绝他的理由,也忽然有了一种受胁迫的感觉,而那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我要说,你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不会借钱给你,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做事原则。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要真实面对,这样下去你会毁了自己……
放下电话,依然有些生气,也有些难过,他是有上进心,有才华的,为什么会这样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希望他一切都好。
那天无心再工作,早早地离开了报社。
一个“不”字,是很难说出口的。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拒绝。
可是如果你光怕对不住别人,就会对不住自己。
你如果光怕伤害了别人,就可能会伤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