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上很久以前的采访稿,有朋友要看看

(2006-09-02 15:02:41)
吃 茶 去

地点:衡水市大红袍茶庄
时间:2001年5月26日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上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做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  罗大佑《你的样子》
  明天就是许多人等待已久的5月27日,罗大佑在北京开演唱会的日子。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城市虽然距北京300公里,但我知道在这里仍然会有人在为那个经典时刻的到来而悄然心动。在这个中午时分,我和小张在他的茶庄里品着他冲泡的大红袍,听罗大佑的《鹿城小镇》、《光阴故事》。罗大佑的声音是从我们的身后弥漫过来的。过了一会儿,我才意识到罗大佑的音乐是不能做为背景而存在的。当你忽略他的时候,他会完完全全的消逝,而当你留意到他,他就能在瞬息之间抓住你所有的思维和感觉。所以这次我在罗大佑声音的间隙里进行的采访,听上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闲聊,而且由于我们的交谈和罗大佑的歌声相互交错,也就一样变得那么断断续续的,一个片段和另外一些个片断。
   我们的谈话也是从罗大佑开始的,我问他是喜欢罗大佑歌声里的沧桑冷峻,还是精致完美,他说,是一种怀念的情绪。他说,也许现在说怀念青春,我还为时尚早,但他能让我怀念起那些曾经失去的一些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感觉,而这种怀念带给人不仅是伤感,是生活的积累,还有沉淀。他让我想到,生命是孤独的,也可以是充沛的。
   正午。门外,太阳的光线直射下来,人们步履匆忙,汽车不住的笛鸣,给大街更增添了几分喧哗和浮燥。而门里则是这样的幽深,一如水的清凉。一个沉静而安详的所在,一个让人倾诉与怀想的角落。我记起在这之前,我曾带一个来自外地的朋友到过这里,当时小张出去了,只有服务员凤林在这儿,我和朋友在茶庄里坐了一会儿,走时,朋友说,这个地方,静得能听见城市的心跳声。她从不写诗,那天却说出了这么一句富有诗意的话。
   穿过大红袍茶庄那个原木搭成的门廊,走进里面,你可以买茶,赏茶,也可以品茶,论茶,还可以说的一切与茶无关,只是山高水远,风清云淡,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说,就那么安静地坐坐。在那无处不在的淡淡幽香里,你会感觉那被清水浸泡着的不光是杯里的茶,还有你的心,它就那么一点点地湿润了,舒展了,饱满了,盛开了。那些素常念念不忘的东西,渐渐地离你远去,而平时很少想起的一些东西,却从心的深处飘浮起来,一点一点地淹没了你。
    在这之前,小张辞去公职后,在衡水开过一间名叫“博闻”的书屋,那年他二十四岁。一年后,他的书屋的名声不胫而走,不少人去那条不算繁华的街上去找他,五年之后,他的书屋已迁到了市中心大街,“博闻”成了知名品牌,几乎吸引了全市所有爱读书的人,成了人们聚集、交流的一个场所。而他却在这时决定转让书屋,在离书屋不远的对面另租了一间门脸儿,自己设计了装修风格,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他的茶庄开张了。当初,他的决定让曾那些爱书的朋友们深感失落,而今,他的茶庄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不同的是,除了爱书的人,他的周围又多了一些爱茶的人,而且还有不少是同时又爱书又爱茶的人。
    此时此刻,我告诉了他我的感受,我说,我觉得你好像是活在我的梦里,而我却在梦的外面。他说,我开了这家茶庄后,有不少朋友也对我说过类似你这样的话,包括那些当初极力劝阻的反对的。他们说我替他们完成了一桩他们心里也想,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实现不了的心愿。我想,这说明现在有很多人不喜欢现在的活法,愿意静下心来,去做一件自己觉得很有意思有事儿,可现实并不能让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我说,那为什么你做到了呢,这也是你的梦想吗?他说,我并不是人们所说得那种具有远大理想的那种人,在一生刚开始的时候,就为一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用尽毕生的努力去为之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那个梦想的实现去做铺垫,我觉得那样太大了,我可能做不倒。我是把人生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这个阶段我就想做好这个茶庄,下一个阶段又会有另外的想法。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梦想,都有特别想做的一些事,我就去做好它,把想法变为现实。
   原来,人生也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你把每一段过好了,你的一生也就过好了。
   其实这几年他也一直在为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么一种生活方式。他说开了五年书屋,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读了很多书,交了不少朋友。还有他每次去北京进书,接受到的文化界、出版界各种新的思想和信息。后来在书中他接触到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两次去北京参加了中国茶文化博览会,他说,那时候,觉得茶文化就像一座山立在那儿,我感觉到它的神秘,却找不到通向它的台阶。它是一个永远的高度,它下不来,但我也许能够得着。再后来,他去听茶艺讲座,认识了一些这方面的朋友。特别是了解了日本茶道之后,他感到自己接触到了茶文化的核心部分。日本茶道中所蕴含的“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的精神,更接近他对生命的理解,更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更主要的是,他发现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紧张劳顿之余,对宁静的田园式生活充满向往,渴望通过一种途径和方式,缓解压力,为心灵寻找安宁,那怕只是暂时的逃避。而需求便蕴藏着商机,这也是把梦想变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必然的条件。当他觉得自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他把书屋转让出去,沉下心来做了这件事。很快他的茶庄在市里众多的茶庄中凸现了出来,因为别人做的是茶叶,而他呢,他做的是文化。
   于是在他的身边,经常聚集着一些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快乐而不放纵,坚持而不张扬,与上辈人相比,他们活得更自我,而与同龄相比,他们的选择又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
这时,有人从街面上走进来,小张站起身来迎接。他和顾客轻声交谈着,为他介绍各种茶叶。顾客买了茶,临走时,小张送给他一个贴有“大红袍茶庄”标识的小巧别致的茶叶盒,那是他自己设计的。等他坐下来,我们已忘记了刚才的话题,思绪又开始三山五岳地云游起来。说起了他一直向往的西藏,那神秘而辽阔的人类精神的最后一块净土,说起了他最想去的位于福建境内的五夷山,那是茶中之王“大红袍”的家乡。接着他又说起他两次去省内赵县的柏林寺。历史上有一句著名的禅语叫做“喝茶去”,就是从那里流传开的。
    当年赵州和尚在赵县观音院弘法传道,许多修行僧云集此地。有一天,一位禅僧远道而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你以前来过这里没有?”禅僧说:“没有来过。”赵州说:“是吗,那么吃茶去!”转而又来了一位禅僧,他又问:“你以前来过这里没有?”禅僧说:“来过。”赵州说:“是吗,那么吃茶去!”于是不解的院主终于启口问道:“和尚,方才你让初来乍到的吃茶去,对常来常往的,也让他吃茶去,这是为什么呢?”赵州闻言立即叫道:“院主”,院主应声,赵州又说:“吃茶去!”。”由此,便留下了这一段公案。小张就是被这个典故所吸引,去了赵县柏林寺。第一次去,他找遍了寺内,也没发现一个供人饮茶的茶室之类和地方。第二次又去,同样也没有找到,但是他觉得自己从中找到了一种很深、很开阔的东西。
    后来,我们说起了他的爱情,那份至今令他既幸福与痛苦的爱情。他说起与他相爱的那个女孩儿。在他的叙述中,那个女孩几乎算得上“完美”。打动他的是她那超尘脱俗的清纯,还有对他的直抵心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她的每一次的出现都让他有心跳的感觉,他从中找到了爱与被爱的最直接的感受,而且这感受在人的一生中也许这有这么一次。然而这爱情从一开始就面对着很多的困难,他说,既然明白了分开是彼此一生的遗憾,我就想要用心去守候它。他曾对那女孩儿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不再相爱。
    从大红袍茶庄出来时,小张和罗大佑的音乐一起送我。他说,明天他将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北京听罗大佑的演唱会。我想,到明天那个时候,他将身临其境,与心中的偶像共同释放生命的激情和感动,而我只能和更多的人一样,遥想着那个动人的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没事搬家玩儿
后一篇:没那么奢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