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无语的一次投标经历

(2020-08-28 07:28:24)
标签:

娱乐

投标

标书

燃气

四行仓库

分类: 史海钩沉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前段时间,顶着疫情后遗症的经济疲软危机,陪公司的主管参加一个了项目的投标,整个投标过程真是让人服气、无语、外加郁闷

在上上周五下午,突然发了一个天然气入户安装项目的招标公告过来,让评估一下看能不能参与打开看是一个内部比选,技术部分到没什么,全是定制开发,都可以满足。再往下是商务、评分部分,是用的综合评分法,从评分标准来看,有一个客观分8分是拿不到的,还有差不多20多分的主观分(活分),一算分,起码差15分以上,这就很明显是萝卜招标了,有行家已经在操盘,而且操作得很好了。再问黄总国家电网领导的商务关系怎么样?结果说根本就没有和业主接触过,所以当即建议销售不要去投,一点机会没有。

本来以为评估完了,这事就告于段落了。结果不死心,又联系了公司的主管领导潘总,在内部协调会上,我再次照之前的分析又说了一遍,建议不投;结果郑总说即使不能中标,也可以参加一下,展示一下公司实力并入围到燃气公司的系统名单里,方便以后推进商务关系,主管领导潘总就这样被说服了。

至此,我突然明白了:从郑总到主管领导潘总,对项目招投标这一块的水深水浅真不懂,几乎就处在小白的水准,但考虑到项目是郑总拖的关系,潘总是多年的行政干部,自己只是刚到公司不久,也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磨合一下,也就同意了,试试看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做标书,等到要封标书那一天,因为燃气公司那边要求要先把盖好章的投标文件扫描后邮件发过去所以提前给燃气公司对接人说好,让他封标那一天,早点过来检查标书一起封标,结果那天他差不多快下班了才过来,差点错过交标书的时间。

在去投标的路上,刘总还说很紧张,我调侃“紧张个毛线啊,你就是重在参与嘛!。接下来的开标现场一切都是按剧本的节奏在走,没什么好说的。到演示环节,燃气公司的采购人一直在催,让快一些快一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结果演示完了,郑总在那里埋怨说不该听采购人的,应该按我们节奏和思路完全可以完整的展示公司的整体实力,我盯着刘总感叹:“只有泪目、无语问苍天了[流泪][流泪]大哥,采购人的招呼都不听,你还展示个毛的实力啊!!!”

因为是内部比选,采购方当天下午就宣布结果,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公司中标这个结果中午吃饭时候我就给刘总、潘总调侃过了),在听到宣布结果的时间,郑总还很惊讶偷偷的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哎哟喂,做项目就是要知己知彼,该怎么说好呢!

奇葩的是在宣布评标结果后,采购方客气的问了一句“大家对开标结果或者打分情况有什么异议没有,有的话可以提出来”结果郑总回过头来望着我希望我给建议,我没办法只有冲他摇头,难道非要我给采购人说有异议,那今天来投标的目的是什么啊?

回来的路上,郑总还很高兴喋喋不休其实这次还可以,一出手我们便拿了一个第二名,和第一名只差了9分多”。

实在忍不住怼他了说“有什么可高兴的,一共四家,别人三家是一起的,就我们一家是外人,拿个第二名不应该的吗?还有,什么叫只差9分多,除了那8分的客观分,其他20多分的主观分部分,人家专家没有认真打分的好不,不然你试试看

结果他还不乐意了,边和我争辩埋怨说:“刚才让提意见时,不该阻拦我的,其实我就是想看一下打分情况,到底得了多少分,然后好找差距,以后好进步。

啊……,什么节奏嘛?我再也无法忍受啦,彻底爆发了,怼了他一句“你不要再说了,我不想和你说!”然后才安静下来。

总结一下,像这类稍微正规一点的合格大项目销售,标书至少应该要看得懂,起码要会算分吧,项目操作流程起码要清楚,规则至少要懂吧,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无论出发点怎么样,都达不到初衷的。虽然和很多同仁一样,也是做项目销售做出来的,招投标什么的一点一点经历了过来,后来才转的管理岗,看到现在公司几个老总这种状态,对项目根本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说简直就是小白一样,真的很令人失望关键不虚心不说,还在不懂装懂,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一句话来说就是够了估计再没有资金支持,几个月后也该关门了事

本身不反对参加这样项目投标活动,但展示公司实力的前提是郑总作为项目关键联系责任人,至少应该要了解整个项目和项目操作流程,不懂的话要问,要虚心学习,这也是成熟的表现,是不是这个道理

像这样晕头晃脑就来参与招标,很容易沦为陪标不说,更可能会让甲方认为你们公司是个异类,是个变数,不潜规则不听招呼后续项目甚至会尽量封锁不让你们知晓。这种情况,销售想接近甲方做后续项目,最佳做法是在本次投标前接触甲方找机会请教“xx,这次投标需要我们参与或者协助吗”得到否定的答案,就坚决别去,有了听话好控制的印象,后续再慢慢做工作。

还是先接触最稳妥,甲方如果需要陪标也好参与也好,至少混脸熟,甲方有时候的确需要专业或长期的乙方,不需要外围参与的,尽量不要破坏别人的印象,毕竟专业内的甲方就那么几家,这种事会口口相传,一旦影响坏了很麻烦。如果是来捣乱的,乱报低价;以后甲方会关注你,专门为你定做条件,让你中不了标。如果你纯粹来应标,甲方和中标方还要感谢你,多一个投标,他们安全很多,一般中标方会包一个红包给你,基本上是买标书和做标书的辛苦费不过可能进某些人口袋了。

这种事情太正常了,我跟甲方关系都做到位了,标书都出来了,有家上市公司没资格投标人家做关系把招标文件变更,本来我们几家厂家竞争没什么压力,结果中标上市公司是集成商;没办法啊关系型社会!”郑总大约是给自己找回面子吧,脸色铁青地嘟囔道。

我觉得不对,也有例外的情况,以前三家招投标,里边有两家是一起的,剩下我们一家,所以我正常报了个利润百分之25左右的价格上去,最后客户内部出现分歧,控标的人太自信价格高出很多,最后独家谈判选了我们,但大部分还是需要按正常流程来!”刘总关键时刻帮了腔,老好人形象脱颖而出。

退一万步讲,就算中标了,下次呢?何况中标也会有人在后面搞乱,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失误有可能被踢出局,还有没有后面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得好拆墙容易,砌墙难啊!”潘总毕竟是多年的行政干部,不由自主地感叹道:“我感觉很震惊,潜规则竟然成了行业标准,而且还有一套一套的理论,只能说我太天真了,假如每个行业都像这样控标,公务员招聘都是内定,政府工程都是指定,但都见怪不怪,反而认为这就是正常的,我们国家还有希望吗?”

其实,业务只要负责把酒喝好歌唱好就行了,他们一般都是半桶水,真正能从头做到尾都是极少数专家了。于总不无幽默地调侃一句。

里面比较复杂,应该主要还是关系都没到位,甲方分公司作为使用方没做到位,招投标流程需要挂网总部有流程的,而我们却完全无法接触到招投标、采购环节,这样,即使对方中标,使用方又怎么会我们说话,或者前期设置技术条件进行阻拦。”我顿了一下,不想再争论下去了:“项目上网了,意味着底下运作已经完成了,就差个招投标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了看不明白就是炮灰一句话,功夫在标外。你有你的油腻,我有我的原则,没什么好嘲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