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就像“围住神经猫”的强迫症
最近,“葳蕤”、“搴芳”等生僻古文汉语,在年轻人的追捧之下成为用语时尚。正在热播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词汇”。首期焐热词汇“葳蕤”上线24小时后,参与者达到119万。第二期词汇“搴芳”,仅半天参与者就突破百万。“这种呈现方式更具有互动性和网络特征,更能体现当代中国人传承祖先文明成果的普遍热情。”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
让更多被“遗忘”的汉字“重现”人间,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我看来,“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却有些利用“文字游戏”作秀的嫌疑。它无非是在用一种类似于流行游戏“围住神经猫”的“变态”玩法,吸引汉字游戏玩家不自觉的患上一种以文化为幌子的强迫症,然后去狂热的重复、继续。而所谓的“这种呈现方式更具有互动性和网络特征,更能体现当代中国人传承祖先文明成果的普遍热情”,更像是一种打游戏般的狂热和痴迷罢了,并不见得对文化有何促进作用。
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与“围住神经猫”相提并论,估计会有很多人不满,说我辱没了斯文。其实,并非我在辱没斯文,而是有人在把斯文娱乐化、游戏化。我相信,很多玩家对“围住神经猫”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面对那只露着屁股很是骄傲的小白猫,扭着自己的小蛮腰,我们通过点击屏幕上的圆点想围住它。但可气的是,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那只猫都很难被围住。然后,一次次的刷新重复中,我们不得不回味这个游戏的主旨:“自从得了神经病,整个人精神多了。”很多玩家像得了强迫症,乐此不疲,越受虐越快乐。
而“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则是找寻那些我们可能一辈子只见过几次、却有可能一次也用不上的稀奇古怪词汇,让人们去记忆、去传播。从参与传播的人数看,效果着实不错。可平心而论,那些参与者们,真的是在热爱所谓的文字文化吗?我感觉,在他们心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这么几方面:“一是对这些汉字的好奇心理,二是互联网的游戏冒险精神,三是在设法弥补自己心理中的空缺——对火星文等过时互联网文化不再感兴趣的空缺。”这个所谓的行动,与“围住神经猫”的神经兮兮没有太大区别,是一款另类的受虐游戏。那些词汇越难,玩家越有快感和成就感。然后,一种莫名的强迫症油然而生。而这,就是游戏开发者的目的。
拿“冰封的文字”做招牌,是一个很受人欢迎的幌子,比较应景。毕竟说起来,这是在拯救中国古老的文化。可是,“冰封”自然有“冰封”的原因,同时“冰封”在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另类的存在。不常用的文字,变成热门,这本身就不正常。而以“焐热冰封汉字”为借口,利用一些人的游戏心态,即便是复活了一些文字,可依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这种“冰封词汇”的流行,其实质意义与当初火星文的流行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围住神经猫”现在很火爆,但它注定会被另一款游戏代替,而“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亦是如此。当另外一种游戏本质的电视娱乐节目兴起时,“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就会过时,“冰封词汇”也会被逐渐遗忘,说不定会再次回归到冰冻的状态。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的火热,就像“围住神经猫”的强迫症,只是让大家玩一个以文字为主题的游戏而已。跟真正的文化普及,关系不是太大。真正的文化普及,普及的是大众需要的文化,而不是远离大众的东西,其方式,也不是这种方式。你暂时记住了多少个“葳蕤”,真的有太大的意义吗?这和围住了几次神经猫、打飞机打了多少分、收菜得了多少分,没多大的区别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