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以人为本”能胜过“以技术为本”?
最近,一篇题为《联想,对外包说不》(7月10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文章很是流行。一时间,联想自己生产拒绝外包的模式很有一种让自己成为业界拓荒者的意思了。华尔街中文网对此大加褒扬,认为“由于实行了这种自行组装产品的方式,再加上大力打入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联想成功地让其一度不断下滑的个人电脑业务扭亏为盈。”
我猜测,自行组装产品的成本至少在前一个时段是低于外包成本的,所以联想打了一副“以人为本”的牌,即以低廉的人力成本来抵消外包成本的压力。所以,联想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综合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实现税前盈利1.02亿美元”的成果中,这种“自产自销”模式一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对“联想,对外包说不”这种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就在几天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秘密到台湾访问,并与台湾代工巨头仁宝总经理陈瑞聪、纬创董事长林宪铭、广达副董梁次震以及和硕董事长童子贤等人会面,洽谈代工事宜,而此次联想有望抛出上百亿元的订单”(7月7日华夏时报)。可见,联想的所谓新战略只能算是一个虚幻的招牌,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在这个“以技术为本”的生存时代,“以人为本”的做法会占据上风。
为什么呢?在科技含量占据了商业竞争主要力量的今天,在大中华地区这种人力成本直线上升的区域,想要再从低价人力成本上寻求利润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况且,联想本身加工厂抵御外来风暴的能力不一定会强过那些纯粹的代工工厂,可以肯定的是灵活性会差许多,说不定还会成为联想将来的累赘。
最重要的一点,联想2012年第一季度的“当季毛利率只有10.8%,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在去年同期也就是2011年第一季度,联想“毛利比上年增长41%,毛利率为12.5%”。也就是说,依靠中国内地市场持续增长和在日欧成熟市场实施并购战略带来的增长是危机四伏的。假如联想依然坚持不同形式的“以人为本”的话,那这份数据在未来会更难看。原因,就在于利润的增长并非靠科技含量的提高,而在于其他。所以,这种增长是不牢靠的。
假如有一篇题为《联想,对人力成本说不》的文章流行起来的话,我会很欣慰,但很可惜没有。联想,“以人为本”真能胜过“以技术为本”吗?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会相信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