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了道德羞耻感的电商最终会被谁抛弃?
看看吧,最近中国电商行业都发生了什么“个案”。
个案之一:杜先生花3.5万余元在京东商城购买了24台电脑显示器,使用后却发现显示器并非网上宣传的LED背光技术产品,而是以次充好。他认为商城存在欺诈行为,将其所属的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至大兴法院。昨天此案开庭审理,京东商城表示愿意返还货款,但不愿双倍赔偿。(10月13日北京晨报)
京东商城的“固执”分明是在传递一种声音:“我就卖‘假货’了,我顶多退给你钱,想让我双倍赔偿没门儿!”这已经不是一家雄心勃勃的想在美国上市的大企业的做派了,倒像是集市上的“市痞”,在耍“光棍儿”。面对这种行为,酷爱以数据服人的我竟然哑口无言,因为企业道德和羞耻是没法子用数据来衡量的。我能说京东商城的道德值多少钱一斤吗?很显然不能。
无独有偶,“9月下旬以来,国内知名团购网站窝窝团陷入大规模裁员撤站的风波,此次裁员涉及济南、青岛、成都、南京、哈尔滨、大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等10个大区,共35个地方分站被整体撤掉。仅深圳大区就撤掉7个站点和联络点。10月10日,被撤站点韶关站员工来到深圳大区讨说法。有韶关消费者称,才买的窝窝团购券无法消费,担心成了废纸”(10月13日南方都市报)。而窝窝的做派无非就是“拿钱就走”,至于责任和信誉就无从谈起了。
坏事有三,“10月12日,武汉的陈女士向人民网投诉,由于大众点评网方面存在工作失误,不仅打破了其观影计划,且在事后退票过程遇到了网站设定的种种阻碍”(10月13日人民网IT频道)。大众点评网的失误虽属小儿科,可电商企业的混乱和不负责任却可见一斑。
再举第四例:......够了,举得再多,也还是某团购或某点上卖假货、卖“真假货”、失误的例子。
这些是偶然吗?显然不是,很像是一种习惯。
京东是摊子太大,能多赚点就多赚点,用我家乡的话讲就是:唬一个算一个,唬不住再说。就这种做法,京东想在美国上市?似乎是在版权方面出了点麻烦的迅雷都难以成行,你要是在上市之前被国内消费者投诉几下下的话,能上市才怪,这不是几个月前的美国股市了,当然我还没提钱的问题。窝窝呢,2亿美元的融资很像一个笑话,说不定早就“爪干毛净”了,没人告他“假广告”就不错。就这种做法,窝窝网想不半死不活都难,你凭什么让消费者买你的单啊,难道就是等你撤站?大众点评网,靠的就是信誉起家,现在虽是“蚁穴”,谁敢保证将来不会自毁长城呢?我刚想起来,大众点评网也学会了竞价排名啊,是“前途无量”还是“前途无亮”?
十几年前有句歌词,叫“我拿青春赌明天”,现在的一些团购企业,完全是在拿道德赌明天,完全没有了企业应该具有的道德羞耻感,可谓赤裸裸的上阵。
丧失了道德羞耻感的电商,整天赤裸裸的跑来跑去,难道就不怕冻着?更为严重的是,老这样下去,风险投资还会罩着你吗?消费者还可能眷顾你吗?员工还会有信心吗?怕是连你们自己都会茫然的。我们不得不问:丧失了道德羞耻感的电商最终会被谁抛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