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维权联盟剑指苹果,一场华而不实的“独角戏”
7月8日深圳商报
7月4日下午3点,由韩寒、李承鹏等五位作家,路金波等五位出版商发起的作家维权联盟成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之前3月15号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牵头发起
的作家维权联盟不同,这次成立的组织是以公司为实体的公益性质机构。这个联盟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打官司,不仅要告赢百度,更要战胜一个比百度更
大的目标:苹果公司。
作家维权联盟将维权目标对准苹果,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苹果在“文章”方面的的商业化营运更加成熟。但是,在百度远未“服软”的情况下,作家维权联盟
的“噱头”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甚至有些虚张声势,并且有“弦外之音”。所以在我看来,作家维权联盟很有可能是一场华而不实的“独角戏”。
关于
“作家维权联盟”,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作家维权联盟由韩寒、李承鹏、慕容雪村、南派三叔、彭浩翔五位作家以及磨铁、新经典、博集天卷、万榕、读客五家出
版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贝志城本人、当当网、京东网各捐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联盟将批量发起法律诉讼,诉讼成本由联盟承担,胜诉后判决的赔偿金由联盟
和作家‘二八分成’。”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汇入,我们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个联盟只是一个民间松散的维权组织。但随着贝志城、当当网、京东网的注资,我不禁
怀疑:这个作家维权联盟究竟算一个什么性质呢?现在是一个“风投”盛行的时代,没有回报,没有谁会平白无故的拿出一大笔资金让他人去挥霍。诚然,漫长的诉
讼过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可贝志城、当当网、京东网的投资不可能是“慈善捐款”,这是否意味着:就像“签约演员”,作家维权联盟的成员有可能会沦为某些
商家的工具呢?有这样一种可能,经历了很长时间之后,参与维权的作家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那些商家散养或者圈养的羔羊,但只喂羊草料不挤奶的人估计是不存在
的。
有人注资缓解了诉讼的资金压力,但未来却不可知。不要忘记,当当是以卖书为主业,京东正气势汹汹的进入图书市场,这很微妙。另外, 磨铁、新经典、博集天
卷、万榕、读客五家出版机构的介入固然有为自身维权的目的,但他们将作家维权联盟成员收归旗下进而垄断一大部分作家的可能性应该很大。也许,一个新的垄断
集团正在酝酿之中,这个“作家维权联盟”的成立就是一个序曲。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作家维权联盟是公益性组织,不如说他是商业竞争的组织。
据说,麦家、王跃文等作家也已加入“联盟”,首批诉讼涉及作家30人,涉及作品百余部,涉及赔偿金额上千万。“作家维权联盟”将通过集中诉讼的方式,为
“这30人前锋队团购公道”。但是,成立了作家维权联盟,作家们就真的能够受益吗?在互联网文字法规尚未真正完善的今天,“南派三叔的
《盗墓笔记》在
APPSTORE被下载了上百万次,作家本人的分成所得应接近百万”只能算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些一厢情愿。历史经验证明,这么巨额的赔款是很难实现的。同
时,认真分析那个名单,这个作家联盟绝对是一个“私人沙龙”,想进去不是太容易,并且进去了也不一定能讨得一杯“甜酒”。试想,一个毫无名气没有任何炒作
意义的作家加入了这个“私人沙龙”又有什么意义呢?即改变不了自己受侵害的命运,也改变不了底层的身份,无非去做一个陪衬。从这一点上看,一个血统高贵的
“私人沙龙”影响不了整个作家群体的命运,靠文字挨饿的人依然挨饿,凭文章发家的人依然快活。
事实证明,今年3月份对百度的讨伐是难言成功的。吸取了经验的作家们在商人的号召下再次集结,并将目标对准在分成账目上更为“清晰”的苹果,这种做法颇
具深意。在我看来,维权与索赔有可能都不是主要目的,逼迫百度和苹果达成某种利益分成的协定以及在互联网图书业务上形成垄断地位或许是某些人真正的“醉翁
之意”。
对百度、苹果的侵权行为,我们必须要拿出真正的手段。如果只是为了几个人或几个商家的“私欲”,如果仅仅是为了炒作,如果是为了一些与维权无关的目的,那
这作家维权联盟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所以照我看,作家维权联盟很有可能会是一场华而不实的“独角戏”,与广大作家和维权没有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