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爱,也许应该简单

(2006-02-10 20:32:48)
如果爱,也许应该简单 
  
    看《如果·爱》之前,正好看了《生死劫》,后者是李少红新近导演的系列电影中的一部,由周迅和吴军主演。《如果·爱》是陈可辛的作品,周迅、金城武、张学友主演。两部都是周迅的女主角,她依旧灵气,表演依旧细腻动人,但似乎到此为止了;她的娃娃脸小个子,年龄越大越麻烦。这回在《如果·爱》里,她演十年后成了明星的女人,就觉得前后的跨度不够,有点牵强。这是她外形条件的局限所至。

陈可辛和李少红这两个导演,前面各自的片子和这部近作,正好调个个儿。陈可辛的《甜蜜蜜》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最平实的讲述中,悄悄设计几个戏剧化的暗扣,到后来一一巧妙解开,不动声色却撼人心魄,写尽了小人物酸楚辛苦但不乏诗意之美的人生。李少红之前的《恋爱中的宝贝》带有实验性,太过飘移和恍惚,票房和评论都遭遇不佳;但在《生死劫》中,李少红老老实实讲了一个“社会新闻”或者报纸中的“口述实录”般残酷的匪夷所思的故事,讲得很结实很有张力,虽然因过于结实而显得有些笨重,才气不足。

才气这东西很有意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够就是不够,不管是讲什么怎么讲。陈可辛的才气明显在李少红之上,他驾御过对他那种内敛的才气很合适的《甜蜜蜜》,这次,他又去驾御了跟他的才气类型不同性质的《如果·爱》,摇摇晃晃,岌岌可危,但最后还是站住了。作为观众的我鼓掌,一半是为这个电影本身,一半是为观看电影时那种伴生的化险为夷的过程。所以说,电影还是要看完才行,这话对《如果·爱》很合适。

《如果·爱》选用了一个复杂的故事结构,对导演的调度能力很是考验。看到一半多的时候,实在为陈可辛捏一把汗,戏剧化的、歌舞剧式的形式,爱情故事本身的单薄,都很让人担心他怎么把这幕华丽的戏收场。好在,他在最后终于剥出了情感复杂难言的一面,同时也在最后形成了一个戏的高潮。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耐烦和最大的担心发生在金城武把周迅劝回北京地下室怀旧那部分。那段录音戏简直不忍目睹,肉麻得不行,但紧接着金城武的逃离,他的恨,他对这份持续太久的爱情的蔑视,一下子让前面的肉麻成立了,也让后面的戏陡然间丰厚起来了。之后,整部电影忽然就通了,那些被讲述的传奇色彩,那些有些魔幻意味的手法,还有那种跟所有观看者的个人经验衔接在一起的对情感的解析,就都成立了。

从结构上讲,这电影是四个圈。一是魔幻见证人池珍熙。他来自某名之地,时空倒流但又和当下同步(金城武和周迅的情感历时10年,1995年到2005年)。池珍熙是一个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是记者,是场记,是店小二。这是这个故事最外围的一个圈。二,导演张学友、演员周迅、金城武,三人之间的现场纠葛。现在时。三,周迅和金城武之间的往日纠葛。过去时。四,拍摄中的歌舞片电影。未来时。内中情节和现实中的三人纠葛相同。……这是华语电影中讲述难度很大的一个片子。这是一个活儿,陈可辛做完了它,不算特别成功,但还算不错。

我在看《如果·爱》的时候就想,这个戏似乎有点采《乱世佳人》的气,一个刻骨铭心爱过之后却不知什么是爱,但似乎又把爱给搞懂了的故事,那种赫斯嘉之于白瑞德和卫斯理的故事。《乱世佳人》之所以经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越是微妙的东西,讲述起来越是要求沉着甚至老派,贴着生活中的情感本来的模样缓缓滑动,不要做什么大动作,就能往人心里钻的。《甜蜜蜜》是钻进人心里去了的,《如果·爱》成于结构也败于结构,这多少是有点遗憾的。我以为,如果爱,也许应该简单。这个道理,对情感本身和艺术手法来说,是通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留影
后一篇:韩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