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在北京二终于曲终人散,落下帷幕,这部我期待的戏剧最终没有热映北京的荧屏 ,也许观众的口味变了,但是听同事讲,很多四五十岁的长辈对这部片子还是很钟情的,小众的品头论足,津津乐道也让我很欣慰。
毕竟那极富浪漫主义象征情怀的红绸以及最后震撼悲情的结局,当我演绎得时候,都深深的被感动。这些都让我们重温了特殊年代的硝烟和战火之外的人与人情感的对撞。
那时那刻不在,此时此刻再现!
很悲情的 "菊"
低眉顺眼的面对公公的训斥
最近大块的时间都在一个剧组一部戏里面潜心塑造自己的角色。这是我所喜欢的演戏状态。 闲的时候看过往的图片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将近一年的间隔,发现我竟然去了巴黎——浪漫之都两次。一次是为了赶戏,像速食之旅一样在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合影留念,为拍照而拍照,向世人证明偶来过了这里。
“刘涛到此一游”可能成了心理的一个标签。
而今年和一群朋友再次来到这片土壤,放慢了脚步,却发现了不同的值得玩味的东西,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城市当中的小细节一下子充盈你的整个心 ,而整个彪炳千秋的建筑,那么恢宏的东西却已经变得模糊抽象,不那么可亲可近了。它也许不是什么具象的东西,就是一种感觉,但却妙不可言。
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
细微之处,是需要人去用时间消化吸收,理解体会的。程式化的建筑永远不会永远占据我们的内心,正如我也不会因为熟练就一直采用程式化的表演来应付观众,对付自己。
造型亮丽当然养眼,但都是惊鸿一瞥,真正让人记住的是靓丽美好之后的戏和灵魂。我始终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