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83311131643.jpg逾八成人群推迟购买" />5万多网民参与的、由《楼市》联合焦点房产网进行的“‘打折风’袭来,还买房吗?”的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购房者选择观望。
春节前后,“拐点论”、“40岁买房论”,加上扑朔迷离的房价走势,以及新春打折风的盛行,为奥运年的房地产市场增添了几分迷雾。
《楼市》联合焦点房产网进行的“‘打折风’袭来还买房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变幻莫测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使消费者无所适从,反而相对较为冷静,对于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新开盘项目的价格走势,看涨和看跌的比例基本相近,其中认为价格会稳中微涨和大幅下降的购房者各占35%和33%,而达到50%的购房人群预期奥运会后北京新盘价格会大幅下降。大多数人仍然客观地看待市场变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刚性需求强劲
“总不能在出租房里把自己嫁了吧!”面对日益临近的婚期,仍未买到合适住房的孙娜显得十分着急。
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834934788.jpg逾八成人群推迟购买" />出生于80后的孙娜和与她同岁的男朋友准备在奥运年登记结婚。从去年下半年他们就为买房四处奔波。
然而,由于2007年房价涨幅过快,与刚工作不久、积蓄不多的年轻人一样,尽管孙娜看中的房源不少,但高房价让大户型变成奢望,所以,9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户型成为其购买婚房的首选。可即使是中小户型,首付至少也要30万左右,远高于其手中的存款,婚房变得遥不可及。
这让孙娜很烦恼,她不愿意在出租房里把自己嫁出去,这样不仅自己不舒服,也让家里的二老不放心。
去年年底,各大楼盘开始打折促销,让她和男友又看到了购房的希望。
春节过后,孙娜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找楼盘。她发现,与年前相比,大多数楼盘都或明或暗地降价了。如万科四季花城一次性付款,最低优惠至7400元/平方米,银行按揭,则最低优惠至7600元/平方米;她曾经想购买的富力又一城,更是免交3%契税,10年物业费,0.05%印花税,2%公共维修基金,光这笔费用就省了20多万。
更爆炸的消息是,温州、山西的炒房团甚至要抛售400多套房,这让孙娜反而不敢买了,“都说奥运后会大降,现在买都说有点亏。”
可婚期将至,买房又迫在眉睫。尽管房子与结婚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大多数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年轻人还是把买房作为结婚的先决条件,周围的很多朋友大多都是先买房再结婚的,有些未婚的朋友甚至将是否有房作为择偶的第一条件。
为买婚房已经折腾了大半年的孙娜深有感触地说:“周末看房的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能拥有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小家,大家都是宁可尽可能的减少开支,争取买到既经济又方便的房子。”对于孙娜来说,结婚买房是她现在的头等大事,“房子始终是要买的,只要房价我们能承受,就不会再等了,早晚都是要买的。”
住宅升级需求暂缓
“再等等看吧。”一直在寻求升级第二套住房的李顺如今在涨跌未卜的房价面前开始驻足观望。
1998年结婚的外地来京青年李顺婚礼前千方百计筹措了资金在北京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十年过去了,孩子大了,加上年龄较大的父母来京居住,李顺一直计划再买一套大户型的房子。
2006年下半年,他看上了位于东四环百子湾的金都杭城,当时每平米不到9000元,“当时觉得剩下的楼层和户型不太合适,就想等下一期”。结果,2007年,房价开始飞涨,在四环以内购房已经成了奢望。
2007年底,房地产市场的“拐点”炒得沸沸扬扬,而政府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数据也都显示成交量下降,加上全年房贷增加、首付提高,购房预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尽管今年春节后,各楼盘打折促销不断,但李顺还是觉得“反正有房住,等房价再降的时候再买呗”。
像李顺这样的二次置业、以住宅升级为购房目的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而据《楼市》与焦点房产网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83.8%的住宅升级购房者表示要推迟购房,仅有7.2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推迟购房;对于北京楼市销量下降的原因,57.29%的人认为是房子太贵老百姓买不起……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商品房屋销售价格比2006年上涨了11.4%,但销售面积却比2006年下降了16.5%。春节后的第一周,商品房市场仍然低迷。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网数据显示,这一周,北京市共销售商品住宅373套,比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8.4%。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炒房客淡出市场
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83311133731.jpg逾八成人群推迟购买" />“现在刚开年,国家政策和市场走向还不是很明确,房价一会儿拐点,一会儿回暖,太不明朗,我也不敢轻举妄动。”
已经在京城持有4处房产的胡先生说,他从事房地产市场投资很多年了,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变得尤为谨慎,
曾几何时,有一点闲钱的人就开始积极进军楼市,看地段、选品牌、计算投资回报,不亦乐乎,后来还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炒房团,将地产投资从个体行为上升到了规模化运作。但从宏观调控颇为猛烈的2007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者为了暂避风头,不敢轻易出手,进入了“冬眠期”,数量迅速减少了一大半,甚至不少以投机为目的的炒房客渐渐淡出市场。
从《楼市》与焦点房产网合作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以投资需求为目的的买房者仅仅占5%,而如果购买,用途在投资、逢高抛售的不过14%的比例,投资在长期出租上的更是只有2%的人群。
更多购房用作投资者,开始理性分析市场动向,有所选择地出手。已购有一处房产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看中了1月底新开盘的公园1872,“精装修的酒店式公寓在朝阳公园板块这样的地方才卖16500元/平方米,比周边项目便宜了很多,而且这是全国知名的大型开发商开发的项目,口碑品质都不会逊色,以后升值的空间会很大。”
对于那些长期的理性投资者,这里包括有套股换楼的,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有要对抗通胀的,有要赚人民币升值的,他们是目前豪宅的主要买家,他们首先并不是网络上被简单分类为“多军”的单纯投资者,事实上他们也并不看好物业在短时间内升值,短期投资者——就像07年的“深军北伐”一样,是“宁买当头起”的;其次,他们顶着“下滑”的压力买房,确实源于一些长期生活和投资的实际考虑,而长期投资与短期炒卖基本上是两类不同的人,而他们普遍对物业价值长期看好。
不过这类投资者也知道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本质区别,就是房子的价格是“个别形成”的,每套房子的价格都会有不同的形成特点,而此时,正是买家主导成交价的时候,因此房子的价格,绝非铁板一块,好价格的出现还取决于卖家在本次宏调中的损伤程度。
当然,这群炒房人他们都是实证主义者,而非推理演绎家,当他们看到银行的抵押物的坏账率没有提升,豪宅总体放盘量没有提高,个别低价位的成交则是他们的机会。
面对市场的波动与城市发展的利好前景,投资者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此,业内专家提醒,无论对于自住者还是投资者来说,目前房地产调整期其实是一个较好的买房时机,只是投资者不应抱有短期的暴利心态,从长远看房地产的投资潜力依然存在。
编
后:曾经有不少读者向《楼市》记者打听,2008年房价到底是降或涨,该出手或不该出手。而从《楼市》的网上调查结果看来,绝大多数购房者对当前楼市走向其实都有自己预期的一个判断,即心底里期待着房价回落,但又不得不现实地面对现在的房价仍然高过了自己的购买能力,并理性地去分辨当下的“打折风”;而对于那些购房人群,依旧是刚性需求唱了主角,到了该出手的时候,始终还是不得不出手的,欠缺的,只是市场给予他们心底预期的一个安慰。
|